服务员吃客人剩菜,有点呕了吧

  光盘行动,似乎已经奔着奇怪的方向去了。

  大背景中,我们的处境的确非常值得警惕:人类面临全世界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有11%的家庭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今年受肺炎和蝗灾影响,全球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吨,是全年粮食产量的6%……

  国家号召,媒体宣传目标一致,节约粮食突然被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珍惜粮食,厉行节约。

500

  图源于 | 人民日报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幼教。节约粮食,是一件再起码、再应该不过的事情,可物极必反,众多魔幻现实主义的侧影已经悄悄上线。

  在陕西西安,一家菜馆乘着“节约粮食”的勤俭之风,将适量点餐纳入了服务员的考核标准。

  该店的服务员采用专人专桌制,用餐结束后工作人员巡场,如果发现餐桌上有剩菜剩饭,将会按照剩余情况扣除服务员的考核分数。

500

  图源于 | 陕视新闻

  新闻宣传图片里,吃过的盘子干干净净,连油渣都显然精心清理过,盘子里只留下不能食用的烈性辣椒——不知道是顾客被餐馆感召的成果,还是服务员二次处理之后的杰作。

500

  这张颇有呼吁意味的宣传图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惑:光盘就光盘,非得抠擦的这么干净、搞得这么极端吗?

  别说葱姜蒜了,如果点个花椒鸡,水煮鱼,辣子鸡,那难道要人把花椒辣椒吃完,吃不了的带走?如果用餐结束有少量剩余客人又不愿意打包,那难道要服务员为了免罚,将客人的剩菜吃掉吗?

  疑惑的事情不止这一则。

  前面有服务员因为客人剩菜扣绩效,立刻就有老板亲自解决剩菜:宁夏吴忠,一位老板为了不让菜剩下,自己坐下来食用品尝;他不仅自己尝,还善于发动自己的下属,甚至将一些没吃完的当作员工餐。

500

  图源于 | 凤凰周刊

  吊诡的是,“老板尝菜”这一幕正好被看见,而且被新闻用正面的角度宣扬了出来。

500

  按常理来说,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说现在是呼吁光盘时期,就是在以前,老板和厨师通过尝菜发现问题也是常事——而一经报道后,一切显得刻意极了,因为报道意味着迎合,也意味着呼吁。

  且不说在特殊时期,老板和用餐客人唾液交换是否有增加传染病的可能,单是这个“当作员工餐”的做法就令人眉头一皱:

  的确应该厉行节约,但绝不可以打着节约的旗号,让他们吃剩菜剩饭,行苛待员工之实。

  很难说这是矫枉过正还是趁机压榨,但是随着节约之风盛行,“节约型新闻”的走向渐渐变得奇怪了起来:

  “河南小伙包子掉在地上,老人直呼浪费,司机出钱购买,小伙急忙下车”,这么样板化程式化的表现,到底是新闻,还是小学生看图作文?

  小伙子估计也很委屈,在全民疯狂的时代,就算你的包子掉在地上、进了垃圾桶、不可食用时那也不能浪费,否则就要遭受别人的指摘;

500

  长沙某餐馆推出“按体重点餐”规定,先称体重,再按建议进食……别看了,这年头,胖子连多吃两口饭的权利眼看着就要被剥夺。

  可是每个人情况不同,饭量有大也有小,“节约”又不等于“节食”,只要吃得完吃得开心,怎么就要按头浪费呢?

500

  图源于 | 长沙美食攻略

  辽宁、福州、武汉等地还推出“N-2”的用餐模式,大有鼓励扩散之意。N是用餐人数,建议大家10个人吃饭就点8个人的菜,点菜数比用餐人数少两位——好家伙,那敢情两个人去餐馆,就要一起占着座位喝白开水呗?

  说到底,衡量一顿饭浪费标准的,到底是人数还是胃口?

500

  浪费没有确切标准,各方自由心证;舆论刮风媒体引路,有的人瞬间迷失双眼,将之前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贵州一家烤肉店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它会把前一份客人剩下的烤肉经过二次加热给后面的客人吃,而加热时苯并芘含量的攀升,顾客食用,有摄入致癌物质的隐患。

  在之前这家店已经早就被勒令整改,然而现在为了“符合时宜”又被当作正面案例展示在宣传视频里——可即使现在要节约了,那加热的烤肉就不致癌了吗?反复加热的操作就不违法了吗?食用这种烤肉,消费者就有安全保证了吗?

500

  图源于 | 微兔视频


  一方面是铺张浪费,一方面是矫枉过正,大胃王的长安花刚刚一朝看尽,节约命令又龙卷风接踵而至。

  世界好像永远踩着极端的两头,好事宣传扩大推广后往往变成坏事,呼吁变成强制,鼓励变成惩罚,软性提倡变成强行推进。风向朝哪边倒,新闻和社会舆论就仿佛瓦匠砌墙一般,立刻添补上政治最正确的事例,糊上最夸张极端的表象。

  而也看得出来,很多人的节俭成了噱头,不一定真的爱惜了粮食,但一定要把口号喊到最响亮,至少在群情激奋时,需要挥一挥拳头表示自己的立场——毕竟表示了立场的人,不愁没有营销的抓手。

  然而这些不经思考的跟风之举,大多数都沦为了形式主义。试想,剩菜服务员扣钱、老板吃剩菜、把剩菜当员工餐等等这些荒谬的事情中,到底哪一条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害怕点的多,就出售小份菜;担心有剩余,就免费提供包装盒;害怕宴席剩菜多,就在点菜时候合理规划、或者干脆采用小碗分餐制;担心自己菜量大,那就数量价格均减半……

  打着节约粮食的旗号,贴上形式主义的法子,着实没必要。

500

  江西理工大学早就有了自己的方法。

  为了避免浪费,从2013年开始,江西理工大学的学校食堂就开始了“光盘换水果”的行动,只要你不剩饭菜,就能免费换一个苹果。

  对食堂而言,这项举措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浪费,用节省下来的钱给同学们购置水果,省心省力;对学生来说,不仅能均衡膳食,还能培养好习惯,这是一种双赢。

500

  图源于 | 中新视频

  江西一家机关食堂,原本采取的是自助餐模式,每天浪费的食物很多,一桶一桶往外倒。

  倡议光盘后,食堂更换了盛饭容器,采用小碗菜模式,虽然增加了人力成本,但是对食堂来说,浪费的情况减轻许多,相应的食堂成本也有所下降。

500

  的确堵不如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比起培养比起外界的种种硬性规定,家庭教育和发自内心的节约意识肯定更加重要。

  很久之前看过综艺里邹市明家里的一个片段,到现在很多人还能记得。

  儿子轩轩故意恶作剧,把蛋糕和不可食用的水搅在一起,整个蛋糕全部不能吃了。按理,对邹市明这种物质优渥的家庭条件来说,少一个蛋糕多一个蛋糕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冉莹颖破天荒地对孩子发了一次脾气:

  “你现在的一切,都是你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

  “浪费粮食,我觉得可恶!”

500

  即使懵懂的轩轩眼角噙泪一脸委屈,但他至少能从妈妈的态度里明白,浪费可耻,节约是美德。

  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富足,温饱早就不再是大家的首要准则,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却一定是需要代代流传的金玉良言,无论在50年不遇的粮食短缺时,还是在我国储备粮丰富的背景下。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非常宝贵,节约极其重要,反而这种形式主义的敷衍,才是真正的大错特错。

 阅读【当时我就震惊了 ID:zhenjing2012】更多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