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信仰(下)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一个奇迹。28年奋斗,从一个几十人的弱小的政治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凶残和强大的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艰苦卓绝的,经历了残酷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成功的背后,是主义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道路,是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求解放,符合历史的正义,符合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成功的背后,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从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到一大批无私无畏、为劳苦大众奋斗牺牲的杰出战将,从战神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陈毅、林彪,到粟裕、陈赓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猛将。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的追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他们的英魂。他们为人民大众得解放,为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坚定追求和革命精神,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为信仰而献身的牺牲精神,永存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这就是共产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能够战胜内外一切敌人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内很多元帅和战将,在加入共产党之前,不少已经在旧军队中做到很高官阶,但是他们没有贪图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只因为看到国民党不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的,国民党的军队不是穷人的队伍,哪怕共产党当时那么弱小,没有力量,但共产党是为工农求解放的,就毅然抛弃国民党,加入到共产党的事业中来。他们活着,不为做官,不为个人享受,而是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这些英雄,他们的业绩和品格,永远令我怀有崇敬之心。
朱德。出身于佃农家庭,早年参加民主革命,1921年成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8月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团长。8月1日参加领导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败后,在革命形势处于低谷的残酷环境下,他没有灰心气馁,坚信革命一定成功。他率领几百人的余部,在江西、湖南坚持游击斗争,后率队伍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奠定了朱毛红军的基础,从此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贺龙。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参加民主革命,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1916年,他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后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夏,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成为北伐名将。1927年6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由于战功卓著,蒋介石、汪精卫对他都是百般拉拢。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员被大批屠杀。但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德怀。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彭德怀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8年1月升任团长。在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处于低潮时,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率部平江起义,向反动军阀何健发起反抗,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率部在湘鄂赣边转战,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4军会师。后来白崇禧在总结蒋介石失败的原因时,说就因为何健的手下出了个造反的团长彭德怀。
徐向前。出身于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一批学员。毕业留校期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看到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支援东征军的革命盛况。1925年,徐向前告别黄埔军校,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混成旅。1926年,他追随广州国民革命军来到武汉,被任命为武汉军校总队政治大队第一队少校队长。他目睹了国民党军阀贪污、吃空名额、军纪败坏的情况,感到非常失望,终于认识到:三民主义救不了中国,国民党多是一些官僚政客,昏庸无能,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1927年3月,在国共合作面临分裂的严重关头,徐向前选定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彭湃。出身于地主大户人家。他亲眼看到广大农民的苦难,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决心拯救受苦受难的穷苦大众,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发动农会运动,他拿出自己家的地契,对着农民兄弟一把火烧掉,说这些田地以后就分给你们了。这一幕,在我上大学时,教我们革命史的老师讲给我们听,从此对彭湃充满崇敬之情。这就是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品格。
陈赓。出身于将门之后。1916年从军,1921年,在长沙参加“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从事反帝爱国活动。1922年进入毛泽东同志开办的自修大学,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1925年留校任黄埔军校第2期入伍生连连长。1926年3月2日国民党右派制造“中山舰事件”,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与蒋介石面对面地进行斗争。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党务整理案”,要求国民党内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陈赓公开共产党员身份,坚决反对退出共产党,并声明脱离国民党,与蒋介石、国民党彻底决裂。
在黄埔时期,陈赓对蒋介石有过救命之恩。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幸亏陈赓眼明手快下了蒋介石的武器,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背着蒋介石跑了3里路,将蒋救了出来。之后又长途跋涉找到何应钦和周恩来的第一师,搬来援兵。以蒋介石对陈赓的器重,陈赓升官发财易如反掌。但由于他对蒋介石极其反人民的本性的认识,他毅然抛弃了蒋介石,成为共产党的一员革命战将。
毛主席麾下就是这样一群人,不为升官发财,不为个人名利,只为劳苦大众谋解放。他们要勇有勇,要谋有谋,要才有才,品格崇高。毛主席怎么能不成功?
少年时看过一部电影,79年上影厂拍摄的《从奴隶到将军》。后来才知道主人公罗霄实际上是有原型的,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罗炳辉。他出身于云南贫苦彝族家庭,是一个奴隶娃子。在旧军队中看透了国民党军人喝兵血、贪图升官发财的丑恶面目,毅然起义加入红军,从一个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他智勇双全,还是个能双手打枪的神枪手,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毛泽东称他是“追求真理的将军”。正如电影描写的那样,罗将军最后因病牺牲在解放战争的前线上。电影中杨在葆扮演的罗霄将军,在战场上手持望远镜观察战况,他就以那样的身姿,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
我们党有多少这样才华横溢、忠勇无双的从奴隶到将军的战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