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美国人被美国“背叛”:美国疫情何以至此?
来源:纵相新闻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程靖
这是新冠病毒开始在北美洲蔓延的第六个月,美国人还没能够控制住它。
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信息中心统计,截至7月28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429万例,累计病亡超14.8万例。在解除了第一波疫情中的全国封锁举措后,美国迎来了第二波疫情,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超过7.5万例(7月16日)。
(图说:《纽约时报》统计的美国疫情发展趋势,第二波高峰出现在7月。)
近一个月来激增的疫情让美国陷入了两难——是猛然将经济拉回解封前的停摆,还是迎接陡直上扬的新冠疫情曲线?但这并非一道选择题,美国或将同时承受两种结果。
《华盛顿邮报》撰写长文分析道,美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惨败背后,是华盛顿执政的处处漏洞:领导能力不能自洽,政治极化导致自伤无数,公共卫生领域缺乏投资,社会经济和种族间的不平等,让弱势群体在流行病中极为脆弱……
"在缺乏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美国抗疫政策是'东拼西凑'的。这个幅员辽阔,人口地理和文化多样性都极为丰富的国家,在无视国界与州界的新冠病毒面前不堪一击。"
"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于2019年10月发布的、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非政府组织"核威胁倡议"牵头发布的《全球医疗安全指数报告》中,从传染病的预防、检测和报告、快速反应、医疗系统和风险等方面对全球195个国家进行评估。报告中,美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指出位列全球第一。
但即使有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美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看起来像一个医疗资源和技术都匮乏的落后国家。
(图说:3月1日至7月16日以来四个地区一周平均每十万人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四条曲线分别为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的疫情曲线,蓝色为美国。图/The Washington Post)
早期的封锁措施十分有效——4月9日,《华盛顿邮报》报道了3月起实施的社交隔离举措的成果:旧金山、西雅图的疫情曲线逐渐拉平,疫情"重灾区"纽约市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尽管创新高,但住院率有所下降。
彼时一些美国传染病学家就已提出:唯一安全的解封时机是在疫情曲线"被粉碎"时,即新增病例很少、且零星出现时。
但在三四月令人闻风丧胆的新冠病毒,到了五六月却失去了它的震慑力。五月起,全美各地开始解封,人们试图恢复正常生活。而早期病毒传播率较低的地区,人们似乎不了解新冠病毒的危险性。
"我们放低了防备。当人们听到俄亥俄州解封了的时候,他们心理上认为已经安全了,可以出门、做一切想做的事情,仿佛一切恢复了正常。"17日,俄亥俄州州长德维恩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
(图说:俄亥俄州州长德维恩。图/AP)
德维恩说,过去两个月内,新冠病毒一直在俄亥俄州安静地"闷烧",但如今出现了"火焰","现在的俄亥俄州是一个月前的佛罗里达州。如果我们不改变行为方式,就会变成如今的佛罗里达。"
佛罗里达州是6月以来美国第二波疫情中的"重灾区"之一。7月15日,佛罗里达州累计病例数超过30万例;而到了7月25日,佛罗里达州超过了纽约州,成为了美国确诊病例第二多的州。
州府迈阿密也成了"疫情新震中",迈阿密大学的传染病学家丽莲·亚伯博士说,"几个月前我们在武汉看到的事,现在在迈阿密发生了。"
因此,有公共卫生专家认为,美国抗疫中最大的失误是在病毒传播率仍然很高的时候急于解封——美国没有等待曲线被"粉碎",而现在,疫情正在"粉碎"美国。
美国国家卫生医学院主任弗朗西斯·科罗纳斯说:"我们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去坚持我们从3月开始的决策。现在新冠病毒在利用这一点。如果我们在地方、州级和国家层面都有强力的领导人,我们或许可以把疫情曲线拉平,甚至'清零'。但如今曲线还在往上,我还看不到顶峰在哪里。"
(图说:得克萨斯州在第二波疫情中成了重灾区之一。休斯敦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转运一名新冠死者的遗体。图/Getty Images)
被忽视的公共卫生事业
据美国国家卫生官员协会统计,自2008年以来,各地公共卫生机构流失了近6万名员工。公卫机构主要的联邦资金来源——美国疾控中心的应急预算自2003年起被削减了30%。
公共卫生举措所预防的疾病和死亡很难被直观地看到——"就像一只不会叫的狗。在公共卫生领域,需要关心的是水龙头出来的水干不干净?排水系统有没有检查?餐馆和食物合不合规?这些事情只要不出问题,人们是不会注意到的。"纽约城市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共卫生政策教授希莫尔斯坦因说。
俄亥俄州的茂赫尔县(Malheur County)是这次公共卫生大危机中的一片阴影之地。茂赫尔县位于俄亥俄州东部,境内大部分土地是广阔的草原,这里的3万名居民中约四分之一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青少年怀孕率是全州的两倍,每1万平方英里内只有一名学校护士。
3月30日,茂赫尔县出现了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此后的一个多月内,该县每周仅有1到2例新增病例。由于保守派在地方上占优势,茂赫尔县居民也曾抵制社交隔离,但据该县卫生部门主管萨拉·波伊说,绝大多数人都愿意遵守暂时的封锁措施。
但萨拉也说,一个月后居民开始抱怨政府"管得太宽",许多人认为,再不复工就要活不下去了。
7月初起,茂赫尔县的疫情开始发酵,每天新增15-16例。截至7月17日,茂赫尔县报告了477例确诊病例,该县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达到了16%,几乎是俄亥俄州阳性率的四倍。
(图/AP)
鉴于激增的疫情曲线,茂赫尔县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将室内集会限制在10人以内,室外25人以内,无论室内外公共场所都必须佩戴口罩进入——县级的防疫举措远远比州级的更加严格。
但萨拉告诉《邮报》,自从决议颁布后,她不停地收到满是仇恨的电话和邮件,指控她"散布谎言"。
"我们在和病毒战斗,我们的目标是挽救生命,而不是分心跟人们斗来斗去。"萨拉说。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奇说,保护一个人,甚至一只小狗,都会让人产生重大的情绪反应,从而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但随着新冠疫情病亡数字超过14万例,人们对于生命逝去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因此不容易采取行动。
防疫手段还是政治工具?
据《邮报》报道,7月初,迈阿密WPLG电视台的记者罗伊·拉莫斯开始咳嗽。他的妻子妮科尔·佩雷兹是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主播,两人一起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随即双双确诊。很快,台里的另一名主播和气象主持人的病毒检测结果也呈阳性。
到了7月14日,该电视台已有10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其中一些人久未来过办公室,也未和同事有过接触。彼时,佛罗里达州已成为第二波疫情新的"震中",病毒仿佛"无处不在"。
搭档确诊后,该电视台主播加尔文·休斯在直播中劝告观众:"请戴口罩。这不是一句政治宣言,这是我个人的呼吁。"
(图说:迈阿密电视台员工的拉莫斯与佩雷兹夫妇双双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视频截图)
在亚洲,口罩是许多国家抗疫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欧洲,法国等多个国家都颁布了公共场所强制口罩令。但在疫情最严重的美国,民众是否必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直至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1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CDC)首次颁布了新冠疫情防疫指导方针,其中并不支持民众佩戴口罩。但随着疫情愈演愈烈,4月3日起,CDC开始建议人们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或者用布遮面,而当时的特朗普表示,自己不会遵从。
到了四月下旬,疫情逐渐趋缓,解封事宜提上日程,纽约州、新泽西州纷纷下令要求民众进入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
但特朗普照旧"我行我素"。5月,特朗普在探访密歇根州一家工厂时佩戴了口罩,但在出镜之前摘下,只因"不想让媒体因他戴了口罩而高兴";6月,特朗普向《华尔街日报》表示,有些人佩戴口罩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反对他的政治姿态。
(特朗普推特截图)
与特朗普的保守姿态不同的是,许多民主党人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民众佩戴口罩以"保护他人",但政治身份的不同加剧了佩戴口罩一事的政治性。不过,随着第二波疫情汹汹而来,一些共和党政治家和保守派媒体纷纷加入了支持戴口罩的行列,包括美国副总统彭斯、参议员罗姆尼、得克萨斯州州长亚伯等等。
直到7月初,特朗普才改口支持戴口罩;12日首次戴上口罩现身公共场所。7月20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戴口罩的照片,称戴口罩为"爱国行为"。
(图说:7月17日,《纽约时报》发布数据地图,显示美国各地随机遇到戴口罩路人的几率。紫色越深,代表着随机遇到的人全部戴口罩的几率越高。)
骄傲的美国人,被美国"背叛"
伊莎贝尔·帕帕迪米特里欧是一名达拉斯的呼吸治疗师,自得克萨斯州经济解封后新冠患者短时间内剧增,她一直在治疗患者。据《华盛顿邮报》报道,6月27日起她开始出现新冠症状,两天后确诊。病情来势汹汹,一下子发展成了重症。7月4日美国国庆节的早晨,伊莎贝尔离开了人世。
伊莎贝尔的女儿图丽普住在纽约,是美国疫情初期的"震中"。母亲感染新冠病毒逝世后,图丽普要驾车三天驶回得克萨斯老家,将母亲落葬。
像许多得克萨斯老乡一样,她毫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和爱国情结:"我从小就是达拉斯牛仔队的球迷。星条旗的一切我都爱,你知道那首歌《骄傲的美国人》吗?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就会唱,歌词里的每个字都是认真的。"
但现在图丽普感觉"被背叛了",她认为母亲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图丽普说,自己目睹了得克萨斯州过早解封,同胞们拒不戴口罩、拒绝遵守社交隔离规定,是美国抗疫失败的一个缩影。"我对特朗普政府很生气,对美国政治很生气,对那些不戴口罩的人很生气。"
(图说:7月4日美国国庆日,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些居民举行了反对封锁的集会。图/Reuters)
过去三周,图丽普和丈夫试图联系布朗斯维尔的殡仪馆,但一直无法接通:由于新冠疫情的打击,殡仪馆已在超负荷运作。
"我感觉被美国和得州背叛了……我真心地希望美国会做出改变,能够让大家从目前的疫情中解脱出来,回到那个令我们骄傲,人们不再受苦,而是兴旺发达的美国。"
————————————————
白宫高官也中招,疫情给美国政府“上了一课”
2020年07月28日 20:55:42来源:海外网
作者 | 王法治 张敏
▲ 特朗普与奥布莱恩(图:路透社)
美国疫情形势持续恶化,白宫官员也未能幸免。 据美国彭博社7月27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美联社称,奥布莱恩是美国政府迄今为止确诊的最高级别官员。 知情人士透露,奥布莱恩是在一次家庭活动后感染了新冠病毒。 对于病毒的传播链条,白宫暂未作出具体说明。
近段时间,美国疫情加剧严重拖累各州“重启”,白宫态度也发生明显变化,不仅恢复了疫情简报会,还公开鼓励民众戴口罩。不过,这种“走向科学”的姿态,如今却被奥布莱恩的确诊戳穿。专家表示,现在病毒传播失控的问题,99%都是由来自白宫的那些自相矛盾、幻想的或错误的信息造成。
“疫苗不能弥补美国政府的反应不足”
就在美媒爆出奥布莱恩确诊消息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参观了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莫里斯维尔的富士工厂,并就疫苗开发和经济复苏等问题发表了讲话。美国《国会山报》27日刊文称,特朗普谈到疫苗时夸口,对抗病毒的疫苗研发取得了“飞速进展”,他声称政府通过“神速行动”项目,使疫苗研发需要等待的时间缩短了“好几年”。特朗普还表示,该项目“在短时间内开发、测试、研制和交付疫苗的举措,创下历史纪录”。
与白宫盲目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专家的谨慎态度。美媒指出,包括安东尼·福奇在内的美国传染病专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官员警告说,成功研发的疫苗可能要到2021年才能广泛使用。福奇25日在国际领袖基金会主办的一场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情在秋冬季将如何发展,也不知道疫情的最终影响会如何。而对于现阶段的疫苗开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在文章中援引福奇的话说,“正在试图弄清楚它是否真正起作用。”
▲ CNN报道截图
自6月以来,在没有进行有效安全防疫的情况下,包括亚利桑那、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在内的美国各州相继重启,导致新冠肺炎病例迅速扩散。 进入7月,佛州病例增长速度最快,平均一天新增上万病例。 截至北京时间27日,美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422万,过去一周内更是有连续4天死亡人数破千,总死亡人数已超14万,多州的死亡人数再创新高。
对美国政府企图借疫苗“洗白”自身抗疫不力的作法,美国VOX新闻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疫苗不能弥补美国政府的反应不足。”文章认为,像美国这样疫情还在迅速蔓延的国家,不能只等疫苗。泛美卫生组织前副主任乔恩·安德鲁斯(Jon Andrus)表示,“要遏制疫情,现在考虑采取应对措施为时不晚,包括加强检测、进行病例识别、追踪密切接触者等基本的公共卫生措施,这实际上都是基本程序”。
“一场政治私利与健全科学之间的危险战争”
据CNN26日报道,美国严峻疫情下,各种问题一一浮现: 病毒检测效率低、医疗资源紧缺、密切接触者追踪力度小......与此同时,各州却已复工复产,导致形势进一步恶化。
对此,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巴里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专访时表示,解决疫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应避免将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各种措施应该由像福奇博士那样的公共卫生领域的负责人来宣布,不能是由某个咄咄逼人的政治人士来宣布。
美媒此前还报道过美国疫情数据被“政治化”的一个事件。当地时间7月15日,前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理查德·贝瑟表示,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新冠疫情关键数据的汇总跳过美国疾控中心(CDC),直接汇报给联邦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美国卫生专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CDC的四位前主任此前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专栏文章称,从未见过科学被政治影响如此之深。他们写道:“在我们的集体任期内,我们无法回忆起一次政治压力导致科学解释发生变化的情况。”
▲ 《国会山报》认为,“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政治私利与健全科学之间的危险战争”。
《国会山报》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提到,特朗普政府取代美国疾控中心的公共卫生数据,并试图孤立和诋毁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 文章称,“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政治私利与健全科学之间的危险战争”。 文章呼吁,美国需要一个稳定且独立的公共卫生机构,能够不惧权威,讲实话。 除了免受政治制裁之外,该机构还需要有独立的资金来源。 “特朗普总统可以继续发他的推文,但不能允许他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通过鲁莽的举动将美国的公共卫生和经济置于危险之中。 ”
“疫苗民族主义”没有赢家
美国政客在国内大搞“政治防疫”之时,也没忘了在国际上推行“美国优先”。当地时间21日,在时隔3个月重启的白宫疫情简报会上,特朗普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引入新冠疫苗。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起诉两名中国黑客,指其试图窃取美国公司的新冠疫苗数据。
更早些时候,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司法部长巴尔在演讲中宣称,来自中国的黑客针对美国大学和企业窃取有关新冠肺炎治疗的知识产权。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回应,“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有一流的科研人员,我们不需要去靠偷来取得领先地位。”
借疫苗抹黑中国的作法同样引起了美国媒体对于“疫苗民族主义”的不满。美国《外交事务》杂志27日发文称,疫苗民族主义不仅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它也会伤害各国的经济、战略和健康利益。如果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选择这条道路,那么(在世界范围内)不会有赢家,最终每个国家都会成为输家。
▲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认为“只有合作才能终结大流行”。
“只有合作才能终结大流行”。 文章提到,中国领导人在世界卫生大会上表示,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
文章指出,瑞姆昔韦是最早被证明可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之一,而在今年夏天,美国几乎买断了瑞姆昔韦的所有供应,其后3个月内,包括英国、欧盟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都没有瑞德西韦可用。
美国VOX新闻网在一篇题为《全球面临疫苗民族主义》文章中同样表示,民族主义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最好的解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国际合作。
来源 |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