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毁三观】投胎别投学阀家,是光环还是诅咒?这个爹并不值钱!
大家好,我是龙哥
提起家族组织,我们通常会提到军阀、财阀、门阀。而在这些家族组织中有一个近乎小透明一样的类型---学阀!
很多人也许不熟悉学阀是什么, 那么咱们就先来做个名词解释。学阀指的是凭借势力把持和垄断教育界、学术界的人。又可指在特定的职业或组织中,由某个学校毕业的人们所形成的排他势力。
他们通常是有能力让小学生获得学术论文奖或者把亲戚安排进大学某专业的存在。似乎严重影响教育公平性,也造成学术腐败。
学阀在日本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早已被分成这么几个势力。
三田阀 - 庆应义塾大学毕业者之学阀。主要为金融界与财政界(大企业经营者)。监察法人与注册会计师。
稻门阀 - 早稻田大学毕业者之学阀。出版业界与媒体业界・政界(雄辩会)、法律界等。
白门阀 - 中央大学毕业者之学阀。地方公务员・法律界。
桜门阀 - 日本大学毕业者之学阀。主要为建筑业界(中小企业经营者)、媒体、演艺界等。
赤门阀 - 东京大学毕业者之学阀。高级官僚・学术界・政治界・财政界。
鉄门阀 - 东大医学院毕业者之学阀。医疗界。
如水阀 - 一桥大学大学毕业者之学阀。主要为金融界与财政界。
馆友阀、院友阀 - 皇学馆大学、国学院大学大学毕业者之学阀。神道界之两大势力。
大部分媒体提起这些学阀都会冲着教育不公平,寒门难出贵子,阶层固化这些方向去讨论这些现象的。这些群体的一个爆发点也因为下面一个新闻事件。
武汉2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武汉科协表示,经初步核实,获奖作品《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对比实验观察报告。实验想法由李某怡向科学老师提出,并联系到从事肿瘤实验技术工作的医院实验技术员作为指导老师。在对比观察实验中,在老师演示教学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从实践中得出报告结果。
前有“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之事翻传,此番武汉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的壮举自然不免引人遐想。
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到这里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别说一个小学生,就是一个医学专业研究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看了也不一定能懂,你要说一个小学生就能研究出来这个,我是不信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只会研究怎么掏鸟窝,怎么玩泥巴,背个九九乘法表都是奢望(当然也不排除我天资愚钝),意思呢,就是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学什么,小学这个阶段,能明白什么是生命就很不错了,明白基因那是天才,你要说研究癌症,那就纯属扯淡。
获奖的小学生是这个陈老师的儿子,因此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该研究所官网显示,这个陈老师是该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研究方向与这个小学生被质疑的项目内容那是高度重合。
这就是一个很常见的任人唯亲,动用自身职务之便的一次腐败事件。
针对这种有权有地位的父母,我想好了一个词,就叫学阀,因为教育资源在他们眼里,也是可以去掠夺的。教育是社会最大的公平,只有在这个阶段,大家学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教育不公平。媒体通常会宣传这是造成阶级固化,寒门难出贵子。但如果你深入思考下就会发现,学阀自己也在固化自己的阶级,这不一定是光环,甚至可能是学阀这个圈层的诅咒。
首先来对比下日本和中国的学阀圈层跟社会环境的差异。
第一点, 学阀的资源只有他所在专业的一亩三分地,他的手臂还伸不到他专业外。那么学阀的下一代就会被上一代的资源局限在一个特定专业内,自己固化了自己。这个在日本也许是光环,因为日本的企业大部分是采取终身雇佣制。日本政坛也采取了世袭制度。如果你爹是学阀,那么你大概率也是当你爹的接班人,被捆绑在你爹专精的那个专业方向上。而中国的环境大家也了解,社会工作岗位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包括一些大型私企的寿命也没多少年。因此如果你不凑巧成了学阀的后代,那对不起,一旦发生社会产业转型甚至变革,你父辈的资源没法帮到你,除非你这辈子进国家科研机构不出来,否则学阀的家族背景对普通专业来说那就是诅咒,因为你转型的路已经被堵死了。
第二点, 学阀家族无法左右高考,最多就是在一些加分项上动手脚,比方说开一个少年科技大赛可以给高考加点分。但这不意味着学阀的后代能百分百被录取。学阀涉及的圈子注定是小圈子,因为圈子越大,越难形成垄断,除非是制度有意识推进的。日本就属于这种制度推进型的垄断,但中国动不动就几千上万的人争夺有限的资源,本身就是零和博弈,从博弈论是很难团结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的。
第三点, 学阀本身的含金量并不高,而且学阀蛮穷的,科研经费也得跟政府申请。加上学阀能提供的资源几乎是国企或者科研机构的固定岗位,拿的工资没法让你财务自由。而他们涉及的科研领域大部分也是普通高考填志愿没兴趣的冷门高端专业。大部分普通人填志愿大多会选择计算机、金融、外贸这种看着就跟钱紧密相关的热门行业。像理科科研这种专业本身毕业就难找工作,就算这类专业被学阀内部消化了,大部分人也不会去报考这些专业。毕竟,这类专业性价比并不高。
第四点, 学阀内部竞争很残酷,因为科研经费是要养蛊式争夺的。学阀内部就形成了互撕的养蛊局面,这次的小学生抗癌论文那么快被拔出来相信并不会是阿猫阿狗能办到的,肯定是该学阀的同行想把他从位置上拉下来。因为科研经费就那么多,你拿走了我就少了,因此在这种养蛊状态下,学阀内部出现的腐败现象是很快会被戳破的。学阀内部并不团结。学阀的背景并不是光环,恰恰相反,是诅咒。
第五点, 学阀家里没那么多钱,有钱的都出国留学去了,谁还稀罕国内那点学历文凭?因此学阀只能在他就职的本校内有那么点推送资源,而且那个学校还不一定被普通大众看得上,他所在的专业也大概率不会是热门专业。相比去那些专业的科研中心坐一辈子冷板凳。搞金融。搞互联网创业。当娱乐明星。哪个不比这香?所以各位真应该警惕的是财阀,学阀真没这么大能量。
但有一点,学阀的确会造成国家学术氛围的腐败,这个的确应该警惕,但这些事儿也不是普通人的管辖范围了,国家自有他的处理对策,遇到这种事儿,咱们普罗大众吃瓜看戏就行。
总结下来,学阀这圈层是被媒体夸大了危害性的,实际上身在学阀家庭并不是光环,恰恰是一种诅咒。因为你爹要是个学阀,你大概率就没法选择你自己的道路,没法去实现你的其他梦想,会被牢牢的绑在你爹给你安排的职业规划上。祖孙三代可能就干同一件事儿,你要是失败了家里也没百亿资产等你去继承,真正的自己把自己给固化了,那句话叫啥来了?对,作茧自缚。所以对于这种操纵教育资源的学阀,对不起,咱不需要把他当太大的威胁。
好了,我是龙哥,还是求硬币关注弹幕支援,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