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迷雾剧场”,爱奇艺的隐秘野心
一部网剧引发全民讨论,一个剧场被推向幕前,一个视频平台在竞争中赢得喝彩。不用去猜,说的是在爱奇艺迷雾剧场播出的《隐秘的角落》。
爱奇艺拿一部好剧堵住所有人的嘴,没有人再提腾讯收购爱奇艺的事了。
好戏刚刚开始
喜欢悬疑剧的观众这下不用担心剧荒了,《隐秘的角落》只是迷雾剧场的一道前菜。
5月19日,爱奇艺发布了“迷雾剧场”首款概念海报,正式将这个筹谋已久的悬疑剧厂牌带向大众。对标美剧,剖析人性,起调不可谓不高。
6月2日,《十日游戏》先声夺人,成为迷雾剧场首部上线作品。该剧改编自东野圭吾的经典作品《绑架游戏》,观众第一次接触迷雾打造的12集精品短剧,好评不断,豆瓣评分一度在8.0以上。
6月9日,爱奇艺正式公布了迷雾剧场片单,除了已经上线的《十日游戏》,还有《隐秘的角落》、《在劫难逃》、《沉默的真相》、《非常目击》、《致命愿望》五部悬疑类短剧将陆续推出。
随后,《隐秘的角落》播出,火得一塌糊涂。
有前两部剧打头阵,迷雾剧场已经赚足了观众的口碑,打下高品质国产剧的厂牌标签。
而后面4部网剧的制作班底也异常扎实。《沉默的真相》,导演陈奕甫,其作品曾入选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劫难逃》,操刀者无五元文化,打造了现象级网剧《白夜追凶》。而且后续还有廖凡、王千源、倪大红、耿乐等实力派演员坐镇,鹿晗、范丞丞等流量型明星吸睛。
怎么看,扑街的可能性都很小。
眼前的苟且
即使经常做出令市场叫好的内容,但连续10年亏损,是爱奇艺不得不面临的尴尬境况。好内容都是钱砸出来的,视频行业感受尤甚。
不过,分析亏损背后的原因,会发现爱奇艺战略重心的前移。
2018年以前,爱奇艺内容成本的大头来自版权采买。这背后是“优爱腾”三家视频平台版权竞争的缩影:依靠采买版权吸引流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版权价格水涨船高。爱奇艺CEO龚宇曾表示,平台版权成本快速上升是过去七八年时间行业严重的方向性错误。
意识到问题的爱奇艺,开始押注自制内容。2014年起,爱奇艺推出自制剧《灵魂摆渡》、《心理罪》、《河神》等,以及自制综艺《中国有嘻哈》等内容。很快,内容制作费用成为内容成本的大头,仅《中国有嘻哈》的制作费用就达到2亿元。
无论成本的大头来自版权采买还是内容制作,亏损依然是个不争的事实。财报显示,2019年爱奇艺内容成本为222亿元,全年亏损103亿元,亏损规模在进一步扩大。
亏损问题成了发展的掣肘,爱奇艺需要拐点。但显然,爱奇艺不打算停下内容自制的脚步,于是有了今天看到的“迷雾剧场”——内容自制的升级版。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会员收入才是爱奇艺的核心支柱,在当下视频平台的激烈竞争中,让用户甘愿掏腰包,只能靠有口碑的厂牌、优质的自制内容。
爱奇艺能靠“迷雾剧场”跨过眼前的苟且,迎来拐点吗?
爱奇艺的“诗和远方”
不得不说一句,撇开亏损,爱奇艺越来越奈飞了。
2013年,凭借首部自制剧《纸牌屋》,奈飞迅速在全世界打响了名号。其后,奈飞推出的一系列高口碑自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让奈飞出品成了品质的代名词。
去年,奈飞还玩起了先锋实验,推出动画短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观众为其眼花缭乱的炫技和天马行空的剧情欢呼,奈飞一时风头无两。
一系列成功内容的背后,我们依稀能够窥见奈飞日臻成熟的内容制作工业体系,或者更时髦的说法是“内容创作生态”。而这,或许就是爱奇艺的“诗和远方”。
必须指出,迷雾剧场不是一朝一夕之果。类似的探索,爱奇艺2年前就在做了(有趣的是,最早提出剧场概念的视频平台是2013年的优酷)。2018年,爱奇艺推出首个自制剧场“爱青春剧场”。同年10月,又开启了“奇悬疑剧场”,今天的“迷雾剧场”是对“奇悬疑”剧场的一次品牌升级。
这种升级是全方位的。在爱奇艺公布迷雾剧场片单时,一并公布的还有演员阵容体系、固定的制作团队(有4部剧来自五元文化)。剧组还请来《纸牌屋》的美国编剧乔·卡卡奇,为剧情梳理结构。配乐团队也很有来头,以《隐秘的角落》为例,12集的故事制作了11首不同风格的片尾曲。
这不仅能带来爱奇艺品牌调性的提升,从中,依稀能够嗅到网剧工业化的味道了。
当然一切的诗和远方,都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抛开制作体系审视内容,迷雾剧场追求的,聚焦社会现实、剖析人性,恰似一把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一点,从《隐秘的角落》结尾的处理就足以窥见。甚至市场流出迷雾后4部剧未过审的传言。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学会妥协,成了内容从业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