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乡之旅——帝妃绝恋
来到华清池,人多得无法想象。
已成为汉白玉裸雕的杨玉环俯视着熙熙攘攘的人海,如何能宽衣解带?李隆基若是活到现在,岂不是要把胡子都气歪?君王与妃子的情殇,竟成为现代人津津乐道的八卦;那几方青石砌成的水池,也能成为旅游的卖点,且被不知天高地厚的俗男贱女们指指点点,贵妃在天之灵看见,一定会悔青肠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目前发掘出来的华清池遗址,也就是那几个大水坑,其实只占原华清池很小的一部分。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君王都在骊山大兴土木,那里是皇室休闲娱乐的风水宝地。近观杨玉环及李隆基洗浴的泉池,可以说与现在的温泉浴池十分接近。池深至多齐腰,入池有石阶,池底有进排水孔,池上应该还有木制围栏。只是如今的温泉浴池装修得更奢华更考究更精细,甚至可以控制水流按摩。但想想千年前的唐朝,那个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能有如此创意,如此体贴入微的设施,如此个性化的尊贵服务,可见中国的农业文明曾经是多么的辉煌。
见池思人,不得不提起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有四个疑点值得后人穿凿附会。
一是李隆基违反伦常的问题。
杨玉环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但竟被公公看上了,于是经过一番运作,儿媳妇摇身一变成为公公的小老婆。此事在浸染着儒家传统文化的中国,从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史实,就是李唐家族的异族渊源。其一,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孤独氏就是鲜卑人,也就是说李唐家族的血统里本身就有少数民族基因。那个年代鲜卑人是根本不懂什么纲常伦理的。其二,李渊任太原留守使及随后起兵反隋时都是在靠近突厥的边陲,李渊最后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突厥人是出了大力的,而李渊也一直韬光养晦对突厥俯首称臣。直到李世民崛起,才算了总账,将突厥彻底收拾了。突厥人一向有父王死,子承位后连亲爹的小老婆都全部接收的传统。李唐做突厥的干儿子多年,不受此影响说不过去。其三,李唐是个开放的王朝,整个长安波斯人阿拉伯人云集,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大都市,从唐代贵妇敞胸露背的服饰上便可看出,那是一个非常开放非常包容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追求自由个性张扬的时代,作为皇帝的李隆基把自己的儿媳揽入怀中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四,李隆基变媳为妃在程序上没有问题。为了化解舆论,让违背伦常之事合理合法,李隆基先是将杨玉环送到尼姑庵予以洗白,因为女人一进尼姑庵便意味着与以前的事一刀两断了。而从尼姑庵出来的杨玉环从法理上讲自然就不是李隆基的儿媳,既然不是儿媳,将其纳为妃子当然就无可厚非了。其五,李唐父子易妻早有先例。当初武则天不就是李世民的小老婆吗?但李世民的儿子太子李治喜欢她,故李世民去世李治即位后,武则天就是在尼姑庵里走了一趟然后堂而皇之地再入后宫的。
所以说,李杨的不伦之恋放在今天是大事,在那个时代却是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二是帝妃之恋是否存有真爱的问题。
一般来说皇帝与妃子之间产生真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李杨之恋却不是简单的帝妃之恋。
先说李隆基,大唐的历史上,他的确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面对韦后专权,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成功后被立为太子。登上皇位后,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使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俗话说温饱思淫欲,当然,此时李隆基的“淫欲”更应该是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国泰民安后,李隆基觉得自己在政治上已无更多拓展空间,这个时候,玩点小资,唱唱歌跳跳舞什么的自是理所当然。恰巧李隆基本质上就是一个文艺青年,他自幼精通音律舞蹈,身上满满的都是文艺细胞。如果不当皇帝,他至少也是唐代的张艺谋。而这个时候,天姿国色能歌善舞且冰雪聪明的杨玉环的出现,简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如果杨玉环仅仅是漂亮,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以后的帝妃之恋。试想,后宫三千佳丽,哪个不是倾国倾城?实际上,盘桓游乐于后宫多年的李隆基应该是对那群有貌却缺才少艺的嫔妃们兴趣索然很久了,潜心创作的《霓裳羽衣舞曲》,无一人能心领神会予以演绎,众多的宫娥,就会讨好卖乖,久之,李隆基岂能不心生厌恶?纵有后宫数千佳丽,却难掩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再说杨玉环,自小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性格婉顺,精通音律,并善弹琵琶。她更是一位舞蹈高手,精通胡人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被李隆基封妃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霓裳羽衣曲》设计舞蹈并担任主演。受命后,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并在一个盛大的节日里正式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李隆基无比兴奋地对高力士说:看了玉环的《霓裳羽衣舞》,才知道这优美的舞姿,既可以回天转地,也可以撼人心魄啊……
虽然在演出过程中杨玉环因裙裾被旁边人所踩而跌倒,但正是这缺憾的美让李隆基醉入心扉。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忘记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之梦里,而杨玉环,就是那个把梦想照进现实的女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眼前的杨玉环,再也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美丽宫娥,她是李隆基艺术上的知音,情感上的终结者,手掌心里无人可以替代的明珠。
其间杨玉环虽然因多次任性而遭李隆基的贬斥,但过不了几天,李隆基就又情不自禁地主动示好。小女人的娇嗔,老男人的宽厚一览无余。此时此刻,李隆基早已顾不得自己皇帝的尊严与身份,杨玉环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妃子,她是一个被爱呵护滋润得无比舒展的女人。
由此可见李杨的帝妃之恋是有情感基础的,其真实性也是难以否认的。
三是杨玉环喜欢温泉浴是不是身有隐疾的问题。
华清池因杨玉环而出名,而杨玉环也因华清池让人生出许多臆测。有人说杨玉环喜欢沐浴是因为身有腋臭,只有经常洗澡方可去除异味,此乃一家之言。其实,杨玉环生于天府之国的成都,那是一个水土丰美堪比江南的好地方,不似北方一年见不到几次下雨。成都人到现在都过得很休闲,更不用说经常泡澡了。所以说喜欢沐浴首先是杨玉环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其次,杨玉环是艺术家,他不仅能弹会唱,更是舞林魁首。经常柔姿曼舞的人不洗澡行吗?另外,杨玉环也是养生的高手,她在温泉沐浴时发现了通过浑身拍打可以养颜的秘笈。且温泉本身便有祛除邪气,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温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已被今天医学界所公认。《长恨歌》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杨贵妃沐浴温泉时,常把牡丹、桑叶、荨麻等浸入水中,它们能镇静神经,促进肌肤再生,使之滑腻光洁。《红楼梦》中贾宝玉写诗说“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时,杨玉环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轻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肤,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强化肌肤机能的美容效果。
故妄言杨玉环喜欢沐浴是身有隐疾应该是无稽之谈。
四是杨玉环的生死问题。
史书记载,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然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寻到的只是一座空坟。
这样就不得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杨玉环到底是自缢而死还是掉包化妆出逃了?当时哗变者要杀死的主要对象是杨国忠,杨玉环不过是红颜祸国,以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依恋,不可能赐死杨玉环。但当时形势严峻,不答应哗变者的要求李隆基自身性命不保,所以杨玉环死的可能性应该大于出逃的可能性。然而空坟之谜又实在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让无数文人墨客费尽心思也难自圆其说。
不过近代以来,一海之隔的日本却经常传来杨玉环的蛛丝马迹,有很多传言说当时杨玉环化妆后在太监的护送下逃到了日本。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因为当时日本与唐朝的往来极其频繁,海上航道应该是成熟且安全的。而且安史之乱引发了大量的人口流动,这个时候隐名换姓潜逃应该是最方便的。当时唐朝是日本的偶像国,不排除李隆基身边就有日本人近侍,李隆基如果不忍杨玉环赴死,有无可能委托近侍的日本人帮其出走呢?
历史的空白既然不能填补,就此发挥想象应该是没有坏处的。上世纪末,国人非常喜爱的日本明星山口百惠就自称她是杨玉环的后裔。虽然无法从基因上予以确认,但无风不起浪,那么多关于杨贵妃的传说为何不是发生在朝鲜或其他的地方呢?
但愿杨玉环真的没有死在马嵬坡下,而是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为我们留下了她优秀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