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狗急跳墙?连军工体系都不自主,敢跟我军叫阵?
这几天,不少人都在问小兵兵,印度人会不会狗急跳。
emmmm……考虑到之前小兵兵的毒奶,我们先不下定论。
今天,咱们一起看一看,印度人有没有“跳墙”的资本。
其实在小兵兵看来,这支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力量的战象,正在陷入一场难以自拔的战备困局。
▲这是一张很讽刺的照片,印式摩托竟然在高原上机动了
01.中看不是很中用的“万国牌”
印度人的军火库,绝对是享誉世界的一朵奇葩。
依靠绝佳的国际环境,出手阔绰的印军总能买到世界各国的先进军火,进口范围则是海陆空无缝覆盖,放眼望去简直是“群英荟萃”。
就以最基础的步枪为例,被印度制式列装的步枪竟然有十几种,如以色列TAR-21“塔沃尔”、美国M4A1、比利时FN2000、瑞士SG551、保加利亚AR-M1F、国产INSAS“英萨斯”。
▲印度自行研制的英萨斯步枪只能单发和三发点射
这些步枪的口径和弹药各异,配套装备杂乱无章,每次印度大兵上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摆摊卖枪呢。
步兵的状况如此,其他军种也没好到哪去。
在这种情况下,全军上下都被乱七八糟互不兼容的弹药规格和零件储备搞得喘不过气来,后勤压力极为沉重,且效率低下。
▲网上非常知名的一张照片,六个印度兵手上有五种不同的枪
根据印军自己的统计,在170种关键型号的弹药中,约有85种缺乏充足的库存,一旦爆发战争,现有弹药存量只能维持几个星期的甚至几天作战需要。
当然,这个统计数据也不一定准,实际情况也要打起来才知道不过小兵兵到觉得,印度人真能干出这种事。
就比如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刚开战没4天印度人就把弹药打光了,无奈之下,印度只好紧急从以色列购买高价弹药救急。当时印巴卡吉尔冲突持续了74天,也就是说,印度后来的70天用得都是高价弹药……要说赚钱还是得是犹太人,要说冤大头,印度人称第一,也就湾湾敢称第二了。
▲让我冷静一下
更麻烦的是,印度的军工体系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印度军队对高精尖装备的渴求。
在先前的文章《1962≠2020?原来这才是印度最近嚣张的原因!》中,小兵兵提到,印度空军对现役的苏-30MKI战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摸底排查,结果发现大量飞机存在飞行速度不达标的问题。
▲印度装备大量苏-30MKI战机,但多为降档版
但是印度对此毫无办法,反而在中印士兵发生肢体冲突后,只能无奈提出加购21架米格-29和12架苏-30MKI战斗机的想法。
印度搞了这么多年的国防自主化,战备能力仍然停留在一有事就先想着进口外国装备这个水平。
且不说花多少钱,真动起手,你来得及买吗?
现在的印度,要靠花钱进口来强撑自己的装备阵容,而这种东拼西凑的做法只会对本国的军工企业造成长久的打压和伤害,结果越买装备序列就越乱乱,后勤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在极为重视后勤保障的现代战争中是大忌。
02.蛇心不足的冤大头
其实,如今印度这个尴尬的境地,就是被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血坑的。
印度和邻国有领土争议的地区大多在海拔普遍较高的地区。
如西段的阿克赛钦,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路况差、兵站少、补给困难,条件十分艰苦。
▲在中印边境,许多巡逻线路就在陡峭的山体之上
除了高原反应和自然环境对人员的考验,主战坦克、大口径火炮等重装备难以使用也是一大困扰。
为了提高山地部队在高原地区的火力投射能力,印度斥资7.5亿美元,从美国购买了145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
采购方案前前后后拖拉了六年,但在部队的强烈需求下最终还是成行了。
▲美国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
尽管在试用该炮时出现了自产炮弹炸膛的事故,但印度还是将它和瑞典FH77B、韩国K9共同视为155毫米口径三大主力型号,毕竟钱不能白花啊。
该火炮使用大量钛合金制造零部件,整炮的战斗全重只有4.2吨,是全世界最轻的155炮,可直接用CH-47“支努干”吊运,战场机动性极强。
▲能用支努干快速调运是M777的一大卖点
4.2吨什么概念?
同属印军装备序列中的FH77B重达11.5吨,M777仅为它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轻量化优势在高原地区尤为突出。
印度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既然大家在高原使用重装备都比较费力,那我买了M777,炮兵的机动性就强于解放军,一旦某个区域发生冲突,我迅速把炮架到周围,你的炮上不去,我就能威摄你。
然而顾,头不顾腚的印度只看到了M777的重量优势,却没有仔细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将它发挥出来。
美国研发这门炮的初衷,在于让空降兵这类快速反应或先头部队,拥有一种能和人员协同机动的重火力,依托强大的直升机、运输机队在战场上快速部署。
在美军中,使用这门炮的主要用户也并不是陆军,而是作为开路先锋(炮灰)的马润。
▲马润的V-22调运M777
人家的玩法是直升机吊着满天飞,是在双方都没有曲射火炮的情况下迅速展开,以此实现单方面火力压制。
但是印度无力实现这一点。
因为印度没有美国那么强的空运能力,在高原运火炮还得靠卡车往上拽。
花那么多钱买一个用不上的轻量化概念,意义何在?
咱琢磨了三分钟,觉得也不是完全没用,毕竟卡车的油耗下来了
除了机动性得不到发挥,印度炮兵还严重缺乏现代化作战思维,脑子里还是拼数量、拼口径的单线程回路。
对于现代炮兵来说,生存能力与火力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反制炮兵的手段太多了,两三轮齐射打完还不撤就会被对方定位反打,不要贪炮是公认的基本常识。
▲M777除了轻,一体化程度也很高,射完一折叠就能转移
这也是自行火炮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和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在频繁转移射击阵地、打了就跑这方面,有牵引火炮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譬如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它的多发炮弹同时弹着能力(MRSI),可以让先后射击的三发炮弹同时命中目标,等你反应过来开始反击的时候,那边已经吃着棒冰唱着歌跑路了。
▲PzH-2000号称全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行火炮
再敲下黑板:生存能力很重要!
道理是这么简单没错,可高原环境毕竟特殊,大口径火炮就算能上去,部署和反应速度也比平原慢得多。
解放军在明面上的解决办法大致有三种,一是积极发展卡车炮,把自行和轻量化有机结合起来,满足火炮在高原地区的机动性和自动化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各型卡车炮会优先交付给驻扎在藏地的部队使用。
▲我军卡车炮在西藏进行射击训练
二是发展远程火箭炮,使用精确制导、火箭增程技术大幅提高火箭弹的射程和精度,不需远程奔袭就能覆盖大片目标区域,抹平海拔和地形对机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玩什么超轻榴,300远火了解一下?
三是降低火炮口径,放弃部分投射量减轻牵引难度,过去我们大量使用54式、83式122加榴炮,现在用07A自行火炮补强。
▲07A高原齐射
这是很简单也实用的办法,威力小一些又如何?比对面没炮用强得多,这就叫因地制宜。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每天盯着解放军的印度就是捣鼓不明白,总幻想着依仗西方的各种黑科技跟兔子死磕,却始终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印度为啥会这样?
眼高手低、脱离实际。
▲ 脑子不灵光,腿抬得再高也没用啊
03.被温水煮熟的青蛙
难道印度就看不到这些问题吗?当然能!
但是,想要改变又谈何容易?
长期进口装备,已经让印度的保障和训练体系被外国套死,仅主战坦克这一项就要完全依赖俄罗斯。
印度目前有700辆T-90、1000多辆T-72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二代坦克,自己的阿琼搞了40年都无法服役,等于整个坦克装备序列都是俄国货。
▲印度向边境地区运输T-90坦克然而胖兵很怀疑这东西到了4000以上的海拔还能开得动
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美国的阿帕奇、大力神就不说了,90%以上的主战装备都要依赖进口,一锅大乱炖。
印度想要破这个局,怕是比让全体人民都用上厕所还要难。
一个没有自主军工体系、给外国军火商送钱、还没打就先找别人求助的虚胖军队。
有什么资本在我军面前叫阵“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