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公布尖端技术,一旦突破,东风17全球包邮?

近些年,中、美、俄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除了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型导弹以外,“超燃冲压发动机”这项尖端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恰好前些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项目公示》,而这则公示中正好就有相关技术。

看来我种花家也在紧跟时代潮流。

500

▲大家注意红框内的项目名称,后面会讲到这个“强预冷”

本期内容,胖兵就给大家讲讲这种非常超前的发动机。

1、什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

在解释这个概念之前,小兵兵先要科普以下冲压发动机与涡轮发动机的区别,方便大家理解后面的内容。

如果你已经对此颇有心得……再看一遍也没有坏处,温故而知新吗~

500

众所周知,现代飞行器普遍使用涡轮发动机,它的本质就是一台空气压缩机,通过吸入、压缩空气,再经燃烧后喷出,为飞行器提供动力。500

▲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此情况下,进气量和压缩率直接影响着燃烧效率,从而决定发动机的推力。

想要提高这个数值,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大机器尺寸,但这必然会增大自身重量,增加推力耗损不说,飞机也塞不下。

正因如此,涡轮发动机的性能极限长期被“3马赫魔咒”所困扰,连史上最快的米格-31截击机也仅能达到2.83马赫的极限,而像SR-71那样能够突破3马赫的飞机需要极为特殊的气动布局和材料,而且它仅能作为侦察机使用。

500

▲SR-71的最大速度能达到3.32马赫,但代价也很大

然而冲压发动机,却可以较为轻松地突破“3马赫魔咒”。

相比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又粗暴。

它直接使飞行器的迎面气流在涵道内进行自然压缩,再经燃烧、喷出后产生推力。

500

▲冲压发动机工作原理

正因如此,冲压发动机可以不依靠发动机本身的机械能,来决定进气量和压缩率,而是利用飞行速度越快、迎面气流的流速就越快这一原理,来提高供氧密度,因此燃烧效率极高。

再加上省去了精密而复杂的压气机和涡轮风扇等零件,冲压发动机不仅推重比更大,而且结构简单、重量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刷新着飞行器最大速度的极限记录。

500

▲图示为涡轮发动机(A)、冲压发动机(B)、和超燃冲压发动机(C)的结构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全称为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英文简称Scramjet,下文简称超燃,而且我就不说超声速)。

它的工作原理与普通冲压发动机基本相同,重点就在于“超音速燃烧”这几个字上。

冲压发动机虽然突破了“3马赫魔咒”,但又面临新的“5马赫魔咒”。

因为当飞行速度小于5马赫时,空气流速会因为压缩的关系,在燃烧前就降低至音速以下,可一旦飞行速度大于5马赫,空气流速仍可在压缩后高于音速。

500

▲使用超燃的NASA X-43A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最快速度达到了9.64马赫

说白了,超燃就是要把流速高于音速的空气点着,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这也就是“超音速燃烧”的含义所在。

2、超燃的技术难点

显然,超燃拥有更加优秀的推进能力,但想要在技术层面实现它也绝非易事,世界上只有美、俄、中、英、法、澳、印等少数几个国家能烧得起这个钱。

500

想要空气流速在整个做功行程中保持超音速,至少需要飞行器本身的速度接近5马赫,这就需要飞行器拥有一级冲压助推器,达到初始运行速度后再点燃二级超燃。

以美国X-43为例,它借助“飞马座”火箭进行第一阶段的助推飞行,达到4.8马赫后火箭自动脱离,X-43点燃发动机开始自主飞行。

500

▲ 固定在“飞马座”火箭顶端的X-43

所以初始速度这点不难做到,真正令工程师挠头的难点在于点火和降温。

将超音速流动的空气点燃,可不是用防风打火机点烟那么简单,在5马赫的速度下,气流通过发动机只需要几毫秒,怎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完成压缩、燃烧才是真正的挑战。

波音高超音速项目经理约瑟夫·沃格尔,将其比喻为“在飓风中点燃一根火柴,并保证火苗不会熄灭”。

至于要怎么做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仍是外界无法得知的机密。

500

▲B-52投放X-43

除了超音速燃烧外,还有降温这个难题需要解决。

超音速的气流会在燃烧室内产生高热和剧烈摩擦,其程度比航天飞船返回大气层时还要猛烈,而如此高的压力与温度可能导致燃烧室爆炸,能否把温度控制在发动机可以承受的水平,也是超燃正常运行的关键。

500

▲X-43在高超音速风洞内进行实验

此时,一味提高热端部件材料的耐热性已经不够了,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用主动冷却的方式给发动机降温。

重点来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强预冷”技术,就是用来给超燃发动机主动降温的一种技术手段。

主动降温具体方式为,在燃烧室和喷嘴等热端部件的表面蚀刻细微的毛细通管,并向其均匀地注入碳氢燃料,支持燃烧的同时带走额外热量,与火箭所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的“燃料-冷却剂一体化”降温方式类似。

500

▲英国“佩刀”发动机采用强预冷技术,号称可在0.01秒内将1000度的进气冷却到零下150度

这种技术的难点在于通管实在太细,碳氢燃料在其中流动时容易淤塞,而且通管的长短、弯直各异,需要在蚀刻时保证极高的加工精度,才能确保碳氢均匀、顺利地流动和吸热。

时至今日,点火和降温这两个难点,仍是限制超燃向前发展的瓶颈,各国的实验数据提升的也非常艰难。

500

▲英国人认为“佩刀”可让飞机在4小时内达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

美国X-43共进行了3次实验,第一次因飞行失控而失败,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创下6.83马赫与9.64马赫的速度记录,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自由吸气式飞行器。

取而代之的X-51就没有这么好运,四次实验只有最后一次成功,虽然飞行速度只有5马赫,但它的超燃发动机却创下了210秒稳定点燃的世界记录。

500

▲X-51同样使用B-52进行空中投放,但它的一级助推已经简化很多

啥?

210秒嫌短?

单论时间长度的确太短,可这已经是最长纪录,要知道印度航天局研发的先进探空火箭也使用超燃,但它只能点燃5秒……

500

▲印度的先进探空火箭项目,是因为没有轰炸机所以直接在地上点燃,类似二踢脚……

3、超燃的军事应用

前面科普了半天发动机,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应用,尤其是军事应用。

前面提到了,超然发动机和高超音速导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的高超音速导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火箭助推—滑翔型,也就是俗称的“水漂弹”,代表型号为中国东风-17、美国C-HGB系列、俄罗斯“先锋”。

500

▲去年阅兵时亮相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从东风-41那抢了不少风头

另一种是火箭助推—超燃型,代表型号为俄罗斯“匕首”、“锆石”,其中“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够以8马赫的速度突防,拦截难度非常大,这归功于超燃发动机的强大推力。

尽管前文提到的X-51也属于这类型的飞行器,但它在完成科研实验后就不再进行测试,也没有直接转入军用领域,因此中美两国尚无同类武器。

从技术角度来看,超燃弹的难度要比水漂弹更大。

500

▲“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8马赫什么概念?每秒飞行2.6公里

说来也奇怪,美国一向在高超音速飞行试验中领跑全球,但在武器转化上似乎慢了一拍。

如今,美国主打的是“全平台”玩法,正在发展的C-HGB是一种通用型滑翔体,海陆空三军均可使用。

500

▲ 今年3月19日,美国在夏威夷发射了C-HGB高超音速滑翔体

这其中,空军版的“空射快速响应兵器”(ARRW)进度最快,在洛马的强大支持下已经搞出了名为AGM-183A的乘波体弹头,有望在2022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500

▲AGM-183A乘波体弹头

而陆军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比空军慢一年,海军的“常规快速打击”(CPS)最为缓慢,可能要到2028年才能交付使用。

目前,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最为先进,水漂弹、超燃弹俱全,已经做到了全平台化。

500

▲ “欸,这怎么好意思~”

其中滑翔弹道+乘波体弹头的“先锋”(Avangard)通过RS-18洲际导弹搭载,拥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可直接攻击美国本土。

500

▲ “先锋”进行滑翔概念图

而旋成体弹头+超燃发动机的“匕首”属于战术型空地导弹,可通过米格-31挂载发射。

500

▲ “匕首”的技术难度可能比东风-17还要更大一些

与其同类型的“锆石”则是舰对舰导弹,可用来突破美航母打击群的防御圈。

今年1月,“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发射了一枚“锆石”,成功命中了500公里外的目标。

500

▲“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是俄罗斯首次全新设计和制造的战舰,被俄海军寄予厚望

俄副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称:俄罗斯的军工专家计划将把“匕首”和“锆石”两种导弹的最大速度提高到10马赫,使其能够突破当前所有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

是不是吹牛咱先不去探究,但俄罗斯人敢放这个话,就证明对上述两种武器的基础性能有充分信心,技术牛就是有底气啊!

500

反观咱们种花家,去年亮相的东风-17虽然引起了很大关注度,但也是我们仅有的一款,而且没有使用尖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胖兵分析,我们要填补超燃弹的空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东风-17进行大改,将它的两级动力改为火箭助推-超燃发动机。

500

▲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并不具备通用型,因此需要修改气动外形

改造后,原本的水漂弹头可能会变成锥形的旋成体弹头,因为它不再需要借助大气层的弹弓效应进行滑翔,所以外形更像是放大版的“锆石。”

另一种则是利用现有东风系列导弹,研发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新变体,发展出类似美国C-HGB那样的多平台通用化发射能力。

500

▲陆军版C-HGB概念图,可由M983战术卡车运载发射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国产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突破做支撑,这也是持续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所必须攻克的技术。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高超声速度强遇冷空天动力研究”,则让小兵兵看到了我国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的希望。

小兵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风快递家族,就要再添加新的“快递小哥”了。

而且是全球包邮的那种……

参考资料:[1] 科普中国:吸进去喷出来 真的很难!超燃冲压发动机[2] 俄罗斯卫星网:俄国防部:“匕首”和“锆石”导弹的速度将被提高到10马赫以上[3] 维基百科:Scramjet、Boeing X-51 Waverider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