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兵力结构分析

体系工程 今天

500

2020年2月21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CRS)发布了最新版《海军兵力结构和造舰计划:背景与问题》。报告就美海军2016年提出的海军355艘舰艇的兵力结构的目标执行情况和未来变化等展开讨论。结合2月10日,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的2021年海军预算申请。可以看出,美国海军稳步地向355艘舰艇的兵力结构目标迈进的同时,正着力实施新型海军作战概念,推动海军转型。

500

目标与评估

美海军目前的舰艇规模目标是尽快达到并超过355艘。根据海军报送国会的2020财年的海军长期造舰计划(2021财年的造舰计划还没有提交国会),这355艘舰艇的具体舰型和数量:1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66艘攻击型核潜艇、12艘航母、104艘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和驱逐舰)、52艘中小型水面舰艇(护卫舰、濒海战斗舰和水雷战舰艇)、38艘两栖舰艇、32艘作战后勤部队(CLF)舰艇(海上补给舰)和39艘作战支援舰艇。

2016年11月15日,美国海军发布了未来要实现355艘舰艇兵力结构的目标,2018财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2017年12月12日发布)第1025条将海军355艘舰艇的目标确定为美国的国家政策。特朗普政府将355艘舰艇设定为美国政府的优先目标,要求海军10年内达到并超过这个目标。2016年,海军每年重新评估舰艇采购建造交付实施情况,制定舰艇延寿计划等,对未来开展预测,并发布新的30年造舰规划。

355艘的舰艇规模是2016年度海军兵力结构评估(FSA)提出的目标。海军兵力结构评估以美国现任战区司令官认定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目标对海军能力提出的需求作为输入,将作战与平时前沿部署的情况同时纳入评估考量,将输入转化为海军最终需要的舰艇数量。兵力评估需要平衡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海军舰艇、飞机、无人平台和武器的类型和能力;二是舰艇母港的安排;三是舰艇的战备周期。

500

美海军“斯坦尼斯”号航母

根据计划,最新的美国海军兵力结构评估将于2020年发布。根据海军部长办公室的消息,新的海军兵力结构评估又肯提出一个全新的海军舰队兵力结构建议。最主要的变化是海军兵力结构应该符合“分布式海上作战”的概念。因此,大型水面舰船有可能减少,小型水面舰船有可能增加,还可能将无人平台(无人水面船和无人水下平台等)纳入兵力评估范围。

2019年11月,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建议海军在2021财年兵力评估中将大型的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水下艇纳入统计口径,因为大型无人装备在大小、功能和作战使用等方面已经和有人装备很接近。但是,2020年1月,美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吉尔戴(Michael Gilday)指出,2021财年海军兵力结构评估中仍将不包括无人装备。

分布式海上作战

2018年海军作战部长文件中指出,美国海军将设计和实施一个新的综合作战架构,不遗余力地推动海军顶层作战概念——“分布式海上作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 DMO)”走向成熟。“分布式海上作战”现已明确为海军顶层作战概念。为了进一步深化作战概念,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提出了“决策中心战”思想,通过分布式作战概念使对手陷入决策困境,使己方获得决策优势,从而取得战场优势。

500

未来,海军的兵力结构将按照“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要求调整为分布式海上舰队。海军水面部队对分布式舰队结构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个方面:一是作战需求——应对强大对手日益提升的海上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的需要;二是技术进步的需要——当前无人装备技术和海量无人装备网络化海上分布技术的进步,使分布式作战概念的可行性大为增加;三是成本降低的需求——分布式舰队的成本不会比现在舰队结构的成本高,可以帮助降低持续高涨的海军装备成本。

从海上作战角度看,分布式舰队的好处主要体现在:首先,战时,美海军在对手面前呈现出大量的舰船,令对手的探测、识别和打击的态势复杂化,导致对手决策困难;其次,低成本舰船意味着可消耗性,避免了高价值海军平台(如航母、驱逐舰)损伤带来的成本不可承受性;再次,海上无人装备(USV和UUV)可以部署于人类无法生存的区域,或者承受超出人类极限的负载等,可大幅提高作战效能;最后,分布式舰队提高了舰队的模块化和可重构性,给指挥官以更大的灵活性和发挥空间,适应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

在海军2020财年预算申请中,海军将大型无人水面船LUSV和中型无人水面船MUSV表述为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的关键要素,因为这种作战平台可以单独地/编队地/蜂群地前沿部署,也可与有人舰艇单舰或多舰组成编队作战。为此,海军已经开展了相关作战概念的生成和研发,具体项目包括:支持“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无人系统,支持“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指挥控制,进攻水雷战,支持“分布式作战”概念的目标指示,先进自主/半自主维持系统。

未来造舰计划

1.舰船采购数量

2021财年。海军2021财年预算中,提出了2021年度采购7艘新船的申请,具体包括:1艘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2艘伯克级驱逐舰;1艘FFG(X)护卫舰;2艘TATS(拖船/打捞/救援)船。加上之前几个财年已经确认采购的舰艇需要2021财年支付的经费,总共经费预算为199亿美元,比2020财年的海军预算减少了39亿美元,比国会实际拨付的2020财年经费少41亿美元,比2020财年测算的2021财年海军经费需求少36亿美元。

2021~2025财年(5年)。2021财年预算提出2021-2025财年5年内需采购新船44艘(其中包括了国会已于2020财年采购的LPD-31和LHA-9,因此实际上应该是42艘),比2020财年海军报国会的30年造舰计划中测算的2021~2025财年中要求采购的54艘少了12艘。这42艘舰艇具体包括:2艘航母;9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8伯克级驱逐舰;2艘LPD-17船坞登陆舰;1艘潜艇勤务舰;4艘TAO-205级油料补给船;3艘艘TATS(拖船/打捞/救援)船;4艘海洋监视船。

2020~2049财年(30年)。海军目前还没有提交2021财年的30年造舰计划。根据海军2020财年的30年造舰计划,从2020年至2049年的30年间,为了实现355艘兵力结构的目标,在这30年内应至少新造海军舰船304艘,平均每年10艘新船。为提前实现“355”目标,海军需要对所有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部分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实施延寿改造计划,大幅延缓相关舰艇退役进度,帮助海军舰队规模从当前的289艘增至2024年的314艘,再到2034年的355艘。

2.造舰计划影响因素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项目。2013年,美海军将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确定为顶级优先发展项目,即海军可以牺牲其他项目的发展来保障哥伦比亚核潜艇项目的顺利实施。平均下来,海军每年的造舰预算大约140亿美元,而哥伦比亚级的年平均经费大约是70亿美元,几乎占了海军年度费用的一半。根据经验,哥伦比亚核潜艇项目的成本超支将是几乎是板上钉钉,因此,未来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的实施一定会海军造舰计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影响。

500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

造舰成本上升。从福特级航母的研发经验看,新型海军平台的成本超支已成常态。通常认为,海军主战舰艇在设计阶段对成本的估算是不靠谱的。海军未来将采购的新型舰艇平台包括福特级航母、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安装弗吉尼亚级负载模块(VPM)的新型弗吉尼亚级核潜艇、Flight III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新型护卫舰(FFX)、Flight II型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LPD-17)型和TAO-205级油船,这些新舰对新技术的应用都有可能出现成本超支的风险,从而影响造舰计划的顺利执行。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计,未来第一个10年的美海军造舰成本将超过预算的2%,第2个10年的成本将超过21%,第3个10年将超过42%,平均下来,未来30年的造舰成本将超过预算的31%。

维持成本。根据经验,一艘舰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中,30%用于装备采购,70%用于装备的运行和维护;例如,一艘采购成本为10亿美元的海军舰船,其运行维护成本为33亿美元,分摊至舰艇的全寿命周期。按照现有的30年造舰计划,2020财年海军的维持成本为240亿美元,2024财年是300亿美元,到了2034年达到355艘舰艇目标的时候,海军舰队维持成本一下子飙升到了400亿美元。而且,这里的维持成本也只考虑了最小程度的常规维持成本,不包括计划外的装备修复和升级改造等费用。

2019年9月,美海军部长曾指出,如果维持现在的海军预算标准,海军能够维持的舰队规模上限将是310艘。如果一定要达到355艘舰队规模的目标,海军需要每年追加200亿至300亿的预算经费。海军部长认为,虽然实现355艘的目标很重要,但是保证每艘舰船的良好战备情况更加重要。美海军作战副部长2019年10月称,如果还是现在的预算标准,我只能保证最多305至310艘海军舰船的人员、维护、装备和战备情况是良好的和正常的。

工业基础。通常情况下,工业部门的造舰能力需要保留一定的裕量,即大于海军的造舰需求,这样才可能应对个别高端海军装备(比如核潜艇)年交付数量的提升需求。按照这个30年的造舰计划,其中有近10年的时间,工业部门需要期间保持很高的交船率。但是,在没有能力储备的情况下,让船厂在短时间内提升造船率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美国现有的7个造船船厂都需要尽快增加工人数量,还有一些船厂需要投资改造基础设施。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有个别的船厂在满足攻击核潜艇的交船率上出现了问题。

500

美国正在测试的“海上猎人”无人艇

美国修造船业每一个直接就业岗位,都与美国经济其他领域的2.6个就业岗位相关;造船和修船行业每1美元的直接劳动收入和与美国经济其他领域的1.74美元劳动收入,每1美元的GDP和2.49美元GDP相关。根据美国造船协会的估计,为了完成355艘造船的目标,乐观估计,美国造船业需要增加50000个就业岗位。

海军兵力结构变化趋势

1.水面舰船

2017年“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提出后,美海军持续地向分布式作战所需的兵力结构进行调整。在新的兵力结构中,大型水面舰船(如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数量将减少,小型水面舰船(护卫舰和濒海战斗舰)的数量将增加,这一变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在无人平台方面,未来的大型无人水面船将安装武器,主要充当辅助武器平台,实施打击功能;中型无人水面船安装传感器,作为编队的网络信息节点。另外,报告建议,大型和中型无人水面舰船应纳入新的兵力结构评估的统计孔径。

在2020财年的30年造舰计划(355艘)中,大型水面舰与中小型水面舰的比例规划为2:1(104:52)。报告建议,符合未来分布式海军作战需求水面兵力结构中的比例应该调整为1:2,即中小型水面舰艇数量应该是大型水面无人舰艇的2倍。因此,报告建议大型水面舰、中小型水面舰、大型无人水面舰和中小型水面舰的比例为1:2:3:4,这意味着每100艘水面船的分配比例应该是10艘大型水面船(航母、驱逐舰)、20艘中小型水面船(护卫舰)、30艘大型水面船和40艘中小型水面船,这意味着70%是无人水面船。

500

海军兵力结构调整建议

2.航母

2020年1月底,代理海军部长托马斯·莫德利在由战略预算评估中心组织的海军未来兵力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12艘核动力航母的数量应该不会实现了,1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的数量应该逐渐减少,因为福特级航母的130亿美元的研发建造成本再加上高额的使用维护成本,这实际上是不可承受的。当然,核动力航母还有两个大问题,一是要面临未来越来越大的导弹威胁,生存能力面临质疑;二是作为大型平台的航母将成为敌人瞄准的靶子,不符合分布式作战和决策中心战的思想。

因此,海军考虑引入一定数量的排水量小一些的中型常规动力航母,作为大型核动力航母的补充。海军目前考虑的有两个方案建议:一是将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改成轻型航母,可以搭载20架F-35B短距起降飞机(目前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舰一般搭载10~13架F-35B),这种轻型航母将没有能力搭载预警飞机,此外美海军正在研究改造MV-22鱼鹰飞机使其具备为F-35B加油的功能。第二方案是建议用轻型航母专门搭载舰载无人机。

3.两栖舰船

大多数两栖舰艇主要用于海军陆战队的兵力投送。这样的中大型舰船同样面临目标太大容易成为敌人饱和攻击的靶子,因此,两栖舰船同样因为分布式作战模式转变的问题面临数量减少的问题。报告建议,未来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的两栖舰船将有多种的舰船编成组合,不仅包括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远征海上基地和远征快速运输舰,还要包括无人水面船、船尾登陆船、远洋连接器、致命杀伤的一次性海上平台和更小更便宜的商船等,达到分散兵力,使对手难以决策打击的目标。

500

图为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2019年7月,时任海军陆战队司令发布了一份名为“海军陆战队司令规划指南”的文件。文件指出,海军陆战队希望摆脱38艘两栖舰船目标,或2个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硬性指标对舰船数量和种类的约束。他希望海军陆战队能尽快转向一个全新的舰船兵力配置,不仅包括2016年海军兵力评估(FSA)中所规定的两栖攻击舰和船坞登陆舰,还要纳入的小型两栖舰船,比如:海军远征海上基地(ESB)、远征快速运输舰(EPF)和无人水面船。文件中鼓励研发一种无人水面船,能够航行200海里以上,穿透导弹防御圈,达到敌方的海岸线。这份文件说明海军陆战队对其兵力结构调整已有了长期的深入思考。

4.后勤保障舰船

分布式作战的海上舰队带来的结果是后勤保障类舰船的增加,如油船、弹药船和干货船等,对这种船的要求是:“更小、更快、多任务”。

※ ※ ※

创新体系工程基础理论和方法

推动系统工程理论再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