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俄罗斯人修铁路,如何战胜西伯利亚冻土?——彻底挖开!

500

(图文转自百度贴吧“苏联万岁吧”,

原发帖人“金钱豹”)

       “俄罗斯的脊梁”——       

       西伯利亚大铁路,起自莫斯科,经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线路全长9332 千米。十九世纪中期建成车里雅宾斯克以西线路,东边铁路长7416 千米,1891 年开工建设,1916 年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铁路,这个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俄罗斯政府原来对十九世纪初的铁路建设感到担忧。该工程的基础是成立于1798年的水利通信部。1809年扩大权力,更名为水陆管理通信办公部,1809年成立了铁路兵军事学院。       

       1830年,N。P. Shcheglov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建立铁路网的问题“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834年,应采矿部门的邀请,奥地利工程师弗朗茨·冯·格斯特纳(Franz von Gerstner)抵达俄罗斯,后者向尼古拉斯一世皇帝提议修建一条铁路线。1835年,皇帝的亲戚亚历山大·伯克林斯基伯爵(Count Aleksey Bobrinsky)创建了一家股份制公司,其目的是为铁路建设融资。1836年,尼古拉一世颁布了修建Tsarskoye Selo铁路的法令。在几个月内,从莫斯科大国民党(Bolshoi Kuzmin)到巴甫洛夫斯克(Pavlovsk)修建了一个火车站,并于当年年底开始通行,该公路于1837年底正式通车。

500

       1836年4月3日,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圣彼得堡市——皇村铁路决定投建。       

       皇村火车站(Царскосельский вокзал,俄国以每条铁路线的终点地命名火车站,欧洲很多国家也是如此)。

       意外的“宽轨”传奇——

       尼古拉一世下令建立不同于欧洲的宽轨,的确深谋远虑。

       俄国最初修建的铁路是6英寸轨(比现在的宽轨更宽),第二条铁路考虑到接轨性,(华沙-维也纳)采用的是标准轨,直到第三条铁路莫斯科-圣彼得堡,采用了5英尺轨(1520毫米轨),当时的理由是5英尺轨比6英尺轨省钱,但是有1435轨一样的好处。但当时这条铁路在选择5英尺和6英尺之间有一些犹豫,最后是沙皇做的决定。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铁路没有考虑1435轨距,因为这条线路没有连接到西面国家的需求,接轨性问题并不存在。时年1842,距离1435成为英国标准轨距尚有三年。

       事实上当初俄国采用这一轨距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性,和军事的关系较小。当然宽轨的确在未来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作用。最早意识到轨距对于战争影响的是美国人(南北战争期间)。另外因为俄罗斯标准轨距是5尺轨,所以周边国家以致后来的前苏联加盟国考虑接轨性采用也采用了这一轨距。最后形成了1520轨为中亚的事实标准轨距。1520轨是世界上第二大轨距,也是除了北美,西欧之后第三大同轨距路网,总长22.5万公里。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帝国的铁路网络开始更积极组建。在此之前,修建了国有的华沙-维也纳铁路和尼古拉耶夫铁路。公路网的发展既取决于经济的需求,又取决于国家的军事利益。

       1854年9月,发布了开始在莫斯科-哈尔科夫-克雷缅楚格-伊利扎维格勒-奥尔维奥波尔-敖德萨路线上进行勘探的命令。1854年10月,公司下达了命令,开始于1855年2月在哈尔科夫-费奥多西亚线从哈尔科夫-费奥多西亚线到Donbass的一个分支上进行勘探,开始于Геническ(格尼奇斯克)— Симферополь — Бахчисарай — Севастополь(塞瓦斯托波尔)线。1857年1月26日发布了关于建立第一个铁路网的最高法令。

       除了公共和特许路线(尼古拉耶夫,莫斯科-下诺夫哥罗德,彼得斯堡-华沙,沃洛格达-维亚特卡,萨马罗-兹拉托夫斯基大街等)外,还有众多私人系统(梁赞-乌拉尔铁路,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基辅-布雷斯特和 其他)。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创建了大城市的所有现有火车站。

       西伯利亚铁路始建于1891年,从车里雅宾斯克经新诺科拉耶夫斯克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再由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哈巴罗夫斯克。1916年,阿穆尔河上的桥梁启用后,该路线完全在整个俄罗斯帝国领土内开放,收尾工程结束。而另一条战略道路中国东方铁路(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简称КВЖД)是在中国东北部建立的。

       1897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1898年8月东清铁路正式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日俄战争(1904 年)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

       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长春以北段(即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

500

500

       最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新西伯利亚的考古学家在穿越叶尼塞河的桥梁施工现场发掘时,发现了一段距今100多年的尼古拉斯二世时期铺设的铁路。 

500

       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并且出于多种原因。首先,由于其规模:科学家经常发现旧铁轨的小片段-铁轨,轨枕, 尾轮,尾橇,肘形支撑杆,但他们还是首次发现了一条100米的道路。

500

       现在,铁路线隐藏在地下深处,一米半的土壤之下。

       科研人员是很偶然地发现了这条铁路:他们原来是为了研究阿索斯山上的古老地址层。考古学家认为,这一发现使他们感到惊讶:很显然,是在西伯利亚铁路附近进行的工程,因此人们希望他们会遇到不同的细节-枕木,尾轮的碎片,而不是整条铁路线! 

500

500

500

       探险队成员承认,这是他们记忆中的第一次。实际上,这条路是偶然保存的。可以说是由于某些人的疏忽。在苏联时期,这部分被用作通往交换工厂的通道,因此不再需要它,但是他们并没有开始拆除它,只是把它扔到了地上。

       在该地区发现了很多沉积物:电缆,旧沥青块,所有这些都掩盖在厚厚的地表下。明显可以这样推测,很多年前,他们决定将这些东西掩埋在了地下或者是随意丢弃。实际上,我们还在那儿找到了一部分铁路-它被隐藏了。在苏联时期,建立了新的,现代的铁轨。

       而从无价值的技术角度来看,旧的铁轨,决定不将其拆除(为什么白白浪费金钱和精力?),而只是让它“沉睡”。它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很多年过去,地层的厚度大大增加。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考古工作负责人维亚切斯拉夫·斯拉夫斯基(Вячеслав Славинский)考古学家的解释非常有趣。他开玩笑道∶“”在苏维埃时代的哪些年里,这个地方是睡着了”

       以上是非常珍贵的19世纪照片,您可以看到俄罗斯工人如何战胜西伯利亚冻土带,挖出道路,清除了几米的土壤(整个冻土层),在动土带挖出整条深沟、壕沟,就像在建设半埋铁路一样建设西伯利亚铁路。

500

       完工后的西伯利亚铁路车站,站台附近平坦广阔,虽然这里也是冻土带

       看上去没有冻土带壕沟,

       大概是因为车站很大一片区域的

       冻土全部被挖掘、运走了。

500

500

——

——

关注微信公号

小狗2017

谢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