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野蘑菇成熟的季节,有必要熟悉一下常见的毒菌了

春末夏初,又到了野蘑菇成熟的季节。本月5日,国家卫建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关于预防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饮食消费提示》,提醒公众如何预防毒蘑菇等食物中毒。

国家卫健委在《提示》中提到,今年以来,我国发生多起毒蘑菇和有毒动物、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截至5月上旬已报告造成261人中毒、6人死亡。

500

检索最近的新闻可以发现,仅仅是在6月,多地已经出现毒蘑菇中毒的新闻。

500

500

500

众所周知,云南是一个盛产野生蘑菇的省份。早在今年5月29日,云南省卫健委便发布了《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公告指出,夏季来临,云南省野生菌到了采摘上市季节,同时也进入了野生菌中毒高发季节。

500

云南盛产野生蘑菇,因此云南也成为了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省份。在2019年秋季野生菌上市的季节,云南卫健委更是以《云南人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季节,吃货们看过来!!!》为题发文,提醒公众在食用野生菌方面提高警惕。

500

云南人吃蘑菇一类的菌类食物有多疯狂?或许可以说,每个云南人都是马里奥,视“菌”如命,即使中毒五六次也不放下手中的筷子。

蘑菇,在云南人的口中叫做“菌子”。因为云南人太喜欢菌子了,因此会将菌子亲切地称为“菌儿”。

一位云南饮食田野调查者介绍说,他们很小的时候,从只有几岁就开始吃野生菌了。“人们对这个野生菌子褒贬不一,有些人说他是有毒的美味,有些人我听说吃见手青中毒五六次了,但还是忍不住,还是要尝上一口。”

500

下面这位云南的小姐姐,就有很多次吃蘑菇中毒的经历。据她介绍,她第一次吃蘑菇中毒,是在大二的时候,当时她吃了三种菌子,应该是红色的见手青(菌类)中毒。“结果过了半小时后,我就在床上发热,全身都湿透掉”。

500

另一名云南小哥哥对吃野生蘑菇中毒经历的描述则更为惊悚,直言“我觉得我可能要挂了”。虽然中毒的经历很恐怖,但小哥哥说,中毒后隔了两三天又吃了一次,那次吃了很多很爽。“没办法,云南人。”

500

一位年纪稍长的阿姨在谈到吃野生菌中毒时则说,她五十岁了,还没有中过毒。

500

有人毒蘑菇中毒五六次也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有人甚至没有中过毒,不过,近年来在云南因误食毒蘑菇引发的悲剧也不少。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预防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饮食消费提示》已指出,毒蘑菇中毒可以产生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胃肠炎、神经精神症状、溶血和光敏性皮炎等后果,中毒者救治非常困难,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2019年夏天,云南蘑菇才刚刚大量上市一个月,就发生了数起蘑菇中毒事件,而且伤亡较重。例如在云南盈江县一家四口自采误食野生菌后中毒,在各级医疗机构历时11天的全力抢救后,还是没有活下来,4人先后死亡,其中两个孩子一个14岁,另一个只有4岁。

500

2018年,云南一家三代误食毒蘑菇,导致家中两人死亡,只有5岁的孙女活了下来。

500

除了云南人喜欢吃蘑菇,也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购买云南蘑菇品尝。在某电商平台,就有大量商家售卖云南野生蘑菇。

500

一位网友@烂柯人 曾在知乎介绍过自己从电商平台购买野生蘑菇食用后中毒的经过,介绍了自己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情况。

他买的是一个名叫见手青的蘑菇,在烹饪时选择了将见手青与乌鸡一起炖。

在品尝了一勺野蘑菇炖乌鸡后,他发现食材没有熟,但已经盛到碗里的不想再倒回去,于是就这么吃了。

后来,他出现了幻觉:“蓝精灵和喜羊羊坐在我家的沙发上看着我,坐的满满当当的,脚边还有缩小版的蓝精灵在围着我转圈。”

最后,他被送进了医院。

500

毒蘑菇能够使人产生幻觉,有人吃毒蘑菇就是为了能够体验到产生幻觉的感觉。例如,在云南有一位老人连续吃了多年毒蘑菇,就是为了产生幻觉见亡女一面。

500

在历史上,美国还曾利用毒蘑菇能产生“神经精神症状”,利用能够致幻的蘑菇开展致幻剂研究。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蒂莫西·利瑞就曾开展过一项名为“ 哈佛裸盖菇素项目”的研究计划。

500

在研究期间,由于利瑞会对自己的研究生施加压力,逼迫他们服用或注射致幻菇素等致幻剂,因此利瑞在1963年被哈佛大学开除,不过这也让利瑞更加坚定地去开发、宣传致幻剂。

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被混乱所笼罩,服用致幻剂、吸食毒品、滥交、听迷幻的音乐成为当时美国青年的标签。

由此可以看出,野生蘑菇特别是毒蘑菇带来的危害。

近年来全国各地野生菌市场火爆,但同时误食毒菌中毒甚至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为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毒菌研究专家,在多年调查与研究云南野生菌的基础上,总结盘点了云南常见的毒菌。

500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毒蘑菇。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组研究,我国每年导致众多中毒事件,其中罪魁祸首当属剧毒鹅膏。剧毒鹅膏(Amanita spp.)是一类含有剧毒环肽类毒素的真菌,因其外形与可食的鹅膏极为相似,故常误食导致中毒。在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高达90%是因为误食剧毒鹅膏所引起的。

500

在我国,中国的剧毒鹅膏物种包括:a. 致命鹅膏(A. exitialis); b. 灰花纹鹅膏(A. fuliginea); c. 拟灰花纹鹅膏(A. fuligineoides); d. 灰盖粉褶鹅膏(A. griseorosea); e. 软托鹅膏(A. molliuscula); f. 淡红鹅膏(A. pallidorosea); g. 小致命鹅膏(A. parviexitialis); h. 裂皮鹅膏(A. rimosa); i. 近灰花纹鹅膏(A. subfuliginea); j. 黄盖鹅膏(A. subjunquillea); k. 假淡红鹅膏(A. subpallidorosea); l. 鳞柄白鹅膏(A. virosa)。

如何区分剧毒鹅膏与可食用鹅膏,对无经验者还有点难度。不过杨祝良团队给出了区分的方法。

500

微博科学科普博主@赶尾人 介绍了两种与剧毒鹅膏毒性相近的毒菌,分别是肉褐鳞环柄菇和条盖盔孢伞。其中肉褐鳞环柄菇菌盖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夏秋季生长在落叶林中地上。

500

肉褐鳞环柄菇

条盖盔孢伞夏秋季生于热带至南亚热带林中腐殖质上或腐木上,分布于华中、西南地区。盔孢伞属许多种都是致命的。

500

条盖盔孢伞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预防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饮食消费提示》中称,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许多品种外观相似,肉眼鉴别有毒和可食用品种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卫建委特别提示公众,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对于民间一直传闻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例如“颜色鲜艳”“大蒜、白醋鉴毒”“毒菌无虫”,@赶尾人 表示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最后,放一些我国常见的毒菌的照片。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