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有多可恶?真实事件改编国产佳作
大家好,我是大象。
今天我们来聊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关于儿童拐卖题材的国产佳作《亲爱的》。
《亲爱的》是陈可辛导演在2014年的作品。
电影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片中的大部分人物也都有原型。
田文军的原型名叫彭高峰,自从2008年儿子乐乐被拐走后,他跟片中的田文军一样,整整找了三年。
后来找到乐乐那一天,他在电话里对着妻子嚎啕大哭。
还有片中李红琴的原型高永侠。
她的丈夫早逝,女儿粤粤被带到深圳的福利院后,她也一直为争取粤粤的抚养权而努力着。
镜头中的她,眼泪几乎从头至尾没有停过。
另外现实比电影还有更温暖的地方,就是孩子找到后,彭高峰有时还会去看望独居在家的高永侠。
两人见面时拉着手,高永侠刚刚开口,就已经泣不成声。
最后还有片中韩总的原型,孙海洋。
现实中他也不是什么富商,只是一个小老板。
为了找孩子,他付出的艰辛超乎寻常。
从2007年10月至今,他的儿子孙卓已经丢了13年了。
但根据《南风窗》的报道,直到今天,他依然没有放弃。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耽误了几个月。
接受采访时,他说准备等疫情一结束 ,就去福建发一趟广告,也不知道他现在出发了没有。
《亲爱的》结尾时,孙海洋特意问陈可辛能不能留下他的电话?所以电影屏幕上的电话是真实的。
如果大家万一真的有线索可以和他联系,当然,如果没有的话也千万不要骚扰他。
孙海洋的案例还不算是最极端的,深入拐卖儿童事件的背后,还有数不胜数的人间惨案。
有一个家庭找孩子找了11年,没有任何音讯。
最后孩子的父亲精神崩溃,从火车上跳下自杀了。
而接着,小孩不久后又被找到了。
还有一个家庭,孩子一岁时被人抱走。
父亲为了寻子丢了企业主管的工作,欠下50万外债,孩子的妈妈也得了精神分裂症。
15年后,孩子在广州被找到。
拐卖儿童的行为有多么可恶不用多说,人贩子可能大部分只是为了钱。
但无一例外,都把孩子背后的家庭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寻子路上,被逼死逼疯的家长不是个例。
况且就算孩子真的找到了,那整个家庭丢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又该找谁去补偿?
最后我们聊聊电影本身。
《亲爱的》是一部结构比较特殊的电影。
以鹏鹏被找到为节点,本片前后几乎连主角都换了。
前半段是田文军的《失孤》,后半段则成了李红琴的《秋菊打官司》(比喻不算准确)。
现实生活可能就是如此,没有什么皆大欢喜完美结局,而往往是一个悲剧接着另一个悲剧。
我们有时候渴望法律的森严,有时候又更愿意看到法外的温情。
最后还要说一下,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叫“24小时之内失踪人口不会立案”。
这其实是不对的。
《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中,上面各种涉嫌拐卖的立案标准写的非常细。
其中有一条就是这样的:
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
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
应该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
而且警察也鼓励说,24小时之内是找到孩子的黄金时间。
另外就算退一万步说,没立案,其实也不等于不调查。
所以一旦有儿童失踪,并且有拐卖嫌疑的,应该立即报案,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