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6来了!但是!

昨日(6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0年第9号令,对《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进行了第六次修订,并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500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副驾驶进入条件、疲劳管理、延程运行持续适航性维修方案、通信和导航设施。

其中受关注最高的内容还是“疲劳管理”问题。

交通部在政策解读中指出,根据航空公司排班的实践情况,增加机组疲劳管理的限制,避免出现连续5天飞行的情况

500

从2016年R4发布开始,从R4的“任意7天连休36小时”,到R5的“执勤144小时内连休48小时”,再到如今的“不得安排机组成员在第5个日历日执行任何飞行任务”,近5年来121部历经三次修订,这个被空勤机组诟病已久的“连飞五天”终于被官方禁止,大家期盼的“飞四休二”终于再次回归,实属不易。

500

飞过的都懂,近5年里,121部针对机组疲劳管理内容修改了一次又一次,而这个让空勤人员“可以连飞5天”则是航司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心照不宣的擦边球。

空勤人员连飞四天航班,一般会每天飞四段,不是天天凌晨三四点出发,就是天天半夜两三点落地,身体已接近疲劳极限,更不要提连飞五天。

多少人看到排班计划上第五天还有航班不是眉头一皱心口一紧,多少人飞到第五天的航班不是靠吊着一口仙气死撑到底。

R5版发布时,其中第121.495条“机组成员休息时间的附加要求”(b)款规定:任一机组成员在实施按本规则运行的飞行任务或主备份前的144小时内,合格证持有人应为其安排一个至少连续48小时的休息期。

本以为,R5新规发布后,飞四天休2天终于要回来了,R5里的规则本意实际也是希望限制航司们按照飞4休2安排航班,降低空勤人员的疲劳度。不料,不少航司们在新规中继续深挖文字漏洞,把“打擦边球”的传统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航司来讲,只要保证空勤人员执勤第五天签到时间早于第一天,就不违反R5的排班规则。有的航司会把这种飞5休48小时作为“极限排班”情况告知机组人员,意思是这类情况极少会出现。

500

而实际上,这种极限排班情况却一度成为部分航司给空勤人员排班的常态,每天都在挑战者空勤人员的疲劳“极限”。

曾几何时,空勤人员超时飞行、休息期严重不足、公司非法占用休息期组织开会、培训以及参加其它公司活动,在空勤群体里早已普遍到见怪不怪了。

连飞五天又五天,飞完夜航去开会,熬完通宵去训练,时差没倒就去地面班,病假不敢请,年假不让休…航司打民航法规的擦边球几乎成了业内惯例。

而由于疲劳诱发的猝死事件也在民航系统里频频敲响警钟,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猝然离世、有的在体能训练途中突然倒地、有的在驻外飞行出差期间睡下就没再醒过来……

曾有一段至暗的日子,不到2个月里四名空勤人员先后猝死,一位33岁的年轻机长,一位42岁的外籍机长,一位53岁的空军转业机长,一位26岁刚刚结婚不久的航空安全员,都是在年富力强的年龄,都是家中的主心骨,还没来得及和蓝天说再见,就突然和这个世界永别…

R5规章发布2年后,我们在去年的9月份面向空勤人员发了一份网络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74份,其中3413人(占93%)表示R5运行后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3550人(占96.6%)表示自己公司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3529人(占96%)表示目前R5并没有令自己缓解身体的疲劳。

满意率不足一成。

终于,我们等到了改变!

然而尴尬的是,当“不再连飞五天”的期盼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也遭遇了难以预料的新冠疫情,全球航班大幅缩减,不少外航破产倒闭,对国内航司空勤人员来说,如今不要说连飞五天,每月能飞5天都算是不错的。当然,空勤人员的收入这段时间也是急转直下,全民航上下都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

5月27日,国际航协发布报告预测,到2020年底全球航空业债务将高达5500亿美元。曾有调查机构统计,目前全球约有6600多架飞机被停飞,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每停留一天,都将支付一笔不小的停场费用。

“飞机停在机坪上晒太阳,你能听到钱融化的声音。”

不过,也有人分析认为,或许只有利用这个时机而不是在航班大幅增长期间推出“禁止连飞五天”的规定,才能令众航司们更容易接受,减少对标新规的运行压力。

时机也很重要!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期待一切都能尽快好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