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争议的大师:横扫日本、三改国籍、被骂“汉奸”,死后归葬中国

情感  |新知  |  文化  |  生活 

500

棋如人生

作者:沐子剑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向日本六位超一流棋手询问:谁是围棋史上最强棋士?

大竹英雄和小林光一认为由于历史时期不同,无法准确比较,大致有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而武宫正树、林海峰、加藤正夫和赵治勋则不假思索地回答:吴清源。

要知道,在当时“六超”纵横日本乃至世界棋坛,是围棋水平的最高代表。并且其中除林海峰外,其余五人均是出自吴清源最大的对手——木谷实的门下。

500

锋芒

1914年,吴清源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不久后,一家人移居到北京。经亲戚介绍,父亲吴毅进入平政院(当时的司法部门)工作。

但由于为人耿直,吴毅在官场并不顺意,一家人不得不靠变卖祖产维持生计。

父亲吴毅曾在日本留学,爱好围棋,回国时带回了许多围棋书籍和杂志。

平时除了督促功课,父亲还会教吴清源和两个哥哥下棋。对“四书五经”资质平平的吴清源,却在围棋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很快,吴清源的实力就超过了父亲,转而开始通过围棋书籍学习。发现了儿子的天赋,父亲吴毅开始时常带着他去“海丰轩”棋社下棋。

在这里,吴清源得以与当时中国一流高手顾水如、汪云峰等对局,棋力大增。

1925年,顾水如带吴清源来到时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的段祺瑞府上。段祺瑞酷爱围棋,每周都会请各大棋手集会。

而这一次坐在他面前的是年仅11岁的吴清源。为了讨好段祺瑞,棋手们常常故意让着他。

而吴清源全然不管,干净利落赢下了这盘棋。段祺瑞十分爱惜吴的棋才,赠与吴清源100块大洋作为“学费”,并且每月资助。

500

东渡

不久后,父亲吴毅因病去世,一家人的担子都压在了年少的吴清源肩上。

段祺瑞失势后,失去经济来源的吴清源只好出入“来今雨轩”下棋维生。在这里,吴清源连战连胜,名声也越来越大。

很快,中国出了个“围棋天才”的消息便传到了日本棋士濑越宪作的耳朵里。

濑越宪作是当时日本仅次于秀哉名人的第二大棋士,为人正直,且和中国棋界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听说消息后,他立即派遣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到北京考察吴清源的实力。

当时的日本围棋升段制度十分严格,九段仅仅秀哉一人,像濑越宪作这样的大棋士也只是七段,因此六段已经代表了相当高的水平。

面对强大的对手,吴清源受让三子连胜岩本薰两盘。又在与小杉丁的让二子棋中胜出。

这时,吴清源只有12岁。

棋谱传回日本,濑越宪作感叹道:“秀策再世”。并当即决定邀请吴少年赴日学棋。

秀策是日本古代的棋圣,一直被认为是史上最强棋手之一。经典的围棋动漫《棋魂》中的佐为便是以秀策为原型。可以说濑越宪作给与了12岁的吴清源至高的评价。

500

惊世

1928年,经过濑越等的运作,14岁的吴清源终于踏上了日本求学之路。

初到日本不久,他就在棋战中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同样年轻的木谷实四段。

实力稍弱的吴清源在赛前制定了奇特的战术,这就是被后世影视作品不断演绎的——模仿棋。

面对有“怪童丸”之称的木谷实,吴清源第一手便下在“天元”,令众人大吃一惊。

随后,更是匪夷所思地以天元为中心,对称地模仿对手行棋。

这样奇特的下法自然招致棋手、记者们的议论,而吴清源全然不理。直至65手,发现对手漏洞的吴清源才变招,并一举取得了优势。

尽管最后由于失误输掉了这盘棋,但吴清源开创的模仿棋却成为了围棋史上不朽经典。赛后,吴清源与木谷实也成为了好友,更是一生的对手。

1933年,在《读卖新闻》举办的棋战中,吴清源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挑战日本第一人——秀哉名人的机会。


19岁的吴清源这时已经成为了“新布局”的领导人物,而60岁的秀哉名人则代表了日本传统围棋的尊严。因此这局棋引起了空前的关注。

500

在当时,围棋名人是很少公开下棋的,因此能获得挑战名人的机会使十分不易的。

面对骨瘦如柴却气场强大的秀哉,吴清源深吸了一口气,淡淡地将第一手棋落在了“三三”。

棋子落下,对局室中的棋手们一片哗然。

传统的日本围棋认为“三三”是“鬼门”、“禁手”,一些弟子甚至会因为下出“三三”而被开除。

而吴清源正是用这一手棋,向日本传统围棋理论发起了挑战!

紧接着,吴清源的第二手,第三手分别下在了“星位”,“天元”。

这样的布局是前所未有的,这三手棋当时被认为是不正统的“旁门左道”。因此棋谱一出,立刻震惊了整个棋坛。

面对来势汹汹的年轻力量,秀哉名人似乎显得难以招架。

只好利用其特权,在困难情况下不断“打挂”。

所谓“打挂”就是中断比赛,择日续战。传统围棋中,名人具有无限“打挂”的权利。

于是每次觉得局面难以应付,秀哉便喊一声“打挂”,然后扬长而去,回到家里与众弟子商议应对下法。

这盘棋历经3个半月,13次“打挂”。

期间,秀哉及其众弟子呕心沥血全力应付这一局比赛,而吴清源却要奔赴各地参加其他各种比赛。

最终,秀哉以2目的微弱优势赢下了此局。赢下比赛的秀哉名人显得狼狈不堪,而输棋的吴清源,却用其充满创造力的行棋正式宣告:

围棋的后浪已经到来。

这盘棋也因此被称为围棋史上划时代的“世纪名局”。

不败

1939年,25岁的吴清源升到了七段。

当时秀哉九段已经去世,八段位一直空缺,七段位中也仅有三位前辈。

由此吴清源和木谷实七段一同成为当时最顶尖棋手。二人都意气风发,难分伯仲。《读卖新闻》看准时机,在两人之间策划了一场“升降十番棋”。

500

“十番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比赛,两位棋手进行十局对局,被领先四盘就要被“降格”,表示低对手一等,失去与对手平等对局的资格。

因为事关棋手的荣誉,棋士间常常呕心沥血,以性命相博。所以“十番棋”又被喻为:刀尖上的搏斗。

同年9月,两位意气风发的年轻棋士在镰仓开始了十番棋争夺,围棋史称“镰仓苦斗”。

500

第一局棋,双方便苦心孤诣,竭尽全力。

对局室内气氛压抑得透不过气,两位棋手都把头埋在棋盘上苦苦思索计算。

行至120手,木谷实突然栽倒在地上。

由于思虑过度,木谷实产生了短暂的脑贫血,不得不在长椅上躺着休息了30分钟。休息后,木谷实坚持要继续下棋,又经过漫长的争斗,最终吴清源赢了2目。

可赛后,日本媒体大肆夸大渲染木谷实的晕倒,并称木谷实留下了鼻血,而将吴描写得冷酷无情。

一时间,舆论不断谴责吴清源没有主动终止比赛。

又由于其华人身份,吴清源在赛后不断受到恐吓信。随着中日战争的扩大,日本社会普遍蔑视中国人。

吴清源后来在自己的传记中说:“当时的日本,社会上有这样一股风潮,无论中国的什么事都是不好的,所以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是十分艰辛的。”

顶着巨大压力,吴清源知道他只能前进,不断赢下一盘又一盘,如果什么时候输掉了,自己就再也难以安身立命。

随后的比赛中,吴清源4胜1负,从而以5胜1负的战绩将木谷实打到“降格”,第一次真正战胜了人生中最大的对手。并自此开启了他“十番棋”不败的传奇时代。

随后,吴清源又与雁金准一、藤泽库之助、岩本薰、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高川格等进行了多次“十番棋”较量。

17年间,吴清源打败了同时代所有顶尖高手,并将对手“降格”,真正做到无敌于天下。由此创造了最辉煌的“吴清源时代”,被后世称为“昭和棋圣”。

国籍

1936年,来到日本8年的吴清源,受战争形势所迫,在朋友的劝说下决定加入日本国籍。

由于战争的酝酿,吴在日本常常受到威胁,母亲为了吴的安全常常劝说儿子能回到中国。

但还要养活一家人的吴清源深知,回到中国意味着失去围棋。最终决定全家仅自己一人加入日本国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12月南京沦陷。

由于身体原因正在疗养院修养的吴清源听到了疗养院外山呼海啸的“万岁”喊声。难以言表的心情涌上吴清源的心头。

后来,当时去过南京的桥本宇太郎对吴说:南京城墙上贴着悬赏汉奸告示,画像正是吴清源。“也许,在中国就是这样看我的吧”,吴清源在回忆中写道。

1946年,日本战败后,一群激进的在日华侨涌入了吴清源的家,挟持这吴清源和妻子来到派出所,更换为中华民国国籍。

1979年,为了孩子的读书升学,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国籍。

14岁移居日本,吴清源对日本有着深厚的感情。

可以说,他的一生如同他的老师濑越宪作一样,是无比希望中日友好的。而在那样的战争年代,命运无疑和他开了玩笑。

1985年,时隔43年,吴清源再次踏上故土。

中国围棋协会顾问金明同吴清源下了两盘棋,说道:“这一盘是替陈毅将军下的,这一盘是替周总理下的。”

原来早在1960年,吴的老师濑越宪作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就曾嘱咐:“下次一定要带吴清源一起来。这也算是中国棋界对吴清源大师的正名吧。

中和

吴清源的一生,是求道的一生。

从“模仿棋”到“世纪名局”再到“新布局”。他不断突破着人们对于围棋的思维定式。

晚年,吴清源也从未停止对围棋的钻研,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围棋”、“六合之棋”的概念。并且培养了林海峰、芮乃伟等大棋手。

中国棋坛泰斗陈祖德、聂卫平也都感念于他的帮助。可以说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挚爱的围棋事业。

20世纪,人们高举正义的大旗四处掠夺征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无尽苦难。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吴清源历尽战火,曾流离街头,曾向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也曾遭人唾骂。我想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吧。

500

2014年,100岁的吴清源大师与世长辞。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追求“中和”的一生。

于棋是这样,于人生亦是这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