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社总编以学术腐败妄评国人,概是对西方学术欺诈和大规模不端行为充耳不闻
作为在大学供职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我通常不面向公众讨论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社会的学术界黑暗面,并非某个社会特有的特征,更不能成为某个国家人民是否有所谓科学精神的论据。究其原因,主要是希望公众能够积极得看待人类为了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所作出的努力。人类是有私心的,不论任何种族,任何文化,为了个人名利和私欲,为了迎合主观期望而人为勾画一个看上去完备而吸引人的故事,人为挑选数据,乃至直接造假的事情,一直是存在的。但科学研究讲究验证的特性,使得即使大家一时被蒙蔽而轻信这些故事,即使这个“一时”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最终还是会被发现。这是人类科学研究自我净化,去芜存菁的自然过程。然而《科技日报》的主编以中国的学术造假为切入点论述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让我有话不吐不快——我只为说明学术界造假以及不端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这些行为不是论证人类缺乏科学精神的论据,只是人性逐利行为的客观体现,与种族和社会文化没有关系。
我先讲个早些年前在西方学术界曾经引起轩然大波,远超黄禹锡丑闻影响力却在中国舆论界完全不被了解的个案,再说近年来在《自然》杂志上报道出来的令人有些惊讶的、波及各个领域的大规模学术不端,几乎是学术界人竟皆知、却被国内媒体彻底忽略的调查报告——我希望在公众领域讨论这样的事件不会打击到公众对全世界整个学术界的信心,但是既然是事实,公众也有权了解真实的世界。我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还是希望大家对学术界的自我净化抱有信心,相信即使人类从未摆脱过由于私心带来的丑恶,依然可以以正面的力量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内新闻界流传的学术丑闻,如果不是只限定于中国人的,那也基本上仅限于东亚,所以我们只听说过韩春雨事件(由于最终调查结果尚未水落石出,我用“事件”这样的中性词汇来叙述),黄禹锡以及小保方晴子的造假丑闻。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只是达到在高影响因子杂志发一两篇论文的情况,跟我要谈及的几乎闹到在东窗事发以前让同行普遍以为迟早要到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和瑞典国王晚宴的丑闻比起来说小巫见大巫都算抬举他们了。故事的主角叫 Jan Hendrik Schön,德国人,曾经是供职于贝尔实验室,被认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热门人选的“天才级”的物理学家,号称发明了场效应单分子晶体管,从而极大地延长摩尔定律的适用期限,大规模降低集成电路的成本。他在其造假的顶峰期的2001年曾经出现过每八天就会有他署名的论文发表[1]。而他被发现造假,是因为同行发现他在相隔时间不久的一篇《自然》论文和两篇《科学》论文中并无直接关联的数据点竟然有着相同的随机噪点[2]。最终他被判定被指控造假的24篇论文中至少有16篇造假。此后他被剥夺博士学位,逐出贝尔实验室。
如果说这是个例,那么接下来的大数据调查显示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自然》杂志在两年前,也就是2016年对全球不同领域共计1576名科学家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学术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看法,达到52%的科学家认为发表的数据存在严重的可重复性危机,38%的科学家认为危机不严重[3]。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有存在超过60%的比例有过无法重复他人结果的经历,即使是对自己的产生的数据,各个领域都有超过40%的比例承认存在无法重复的经验。
当然,这个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依然可能存在高估可重复性的问题。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由于研究对象属于复杂系统,比化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问卷中调查对象却有更低的无法重复他人和自身数据的比例,可信度比较低。可以佐证这一判断的是相同作者在同年发表的另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闻稿里[4]——位于加州的生物技术公司Amgen出于临床前期研究的需要,尝试重复癌症领域中的53篇重量级的学术文章,发现其中47篇的结果无法重复,也就是说只有6篇论文的结果可以被重复出来,可重复的重量级论文的比例只有可怜的11.3%。然而可笑的是,究竟是癌症领域中的哪47篇重量级论文无法被重复试验结果以及论文作者都是谁,涉及的研究单位又有哪些,却因为保密的考量没有对外进行公布。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知道了癌症研究领域是学术不端的重灾区这一情况,却没有相关的信息追查其中的学术不端。鉴于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整体而言研究水平相对弱势,这47篇重量级的但实验结果无法重复的论文中我国学者作为主要作者的概率可以推断是比较低的,USA和欧洲学者作为主要作者的概率更大。不公布涉及的论文信息,是否有维护西方学者和西方学术机构声誉之考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客观上会有这样的效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但凡中国或者东亚国家出现学术不端的个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媒体,都会大肆渲染,人竟皆知,不得不说双重标准也是存在的。当然,这不是要为中国或者东亚其他国家的造假学者辩护,只是这种区别待遇,难免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特殊动机和目的。
最后,本人再次声明,我希望读者们在看到此文中例举的案例和公布的数据之后,依然不要放弃对人类追求进步进行科学探索的信心。黑暗与光明共存,是这个世界的客观情况。我们知道存在黑暗,也无法消灭人性中贪欲,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我们人类同样具有追求进步和发展的雄心。同时,我也希望告诫那些试图证明中国人更卑劣,更落后的人们,你们的行为只会凸显自己的无耻。当然,对于只是对人性缺乏普遍性认识的人们,我会说,请不要让别人代替自己思考。
参考文献及链接:
[1] Alison Abbott. Rising star crashes back to Earth. Nature volume 419, 420–421 (03 October 2002).
[2] Matin Durrani. Bell Labs physicist fired for misconduct. Physics World, 25 Sep 2002.
[3] Monya Baker. 1,500 scientists lift the lid on reproducibility. Nature News Feature, 25 May 2016.
[4] Monya Baker. Biotech giant publishes failures to confirm high-profile science. Nature News, 04 Februar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