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舆论战的悖论

       今天看到陈平教授关于高晓松的评论,关于社会舆论有了一些看法,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舆论战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今天不讨论中国,而是想说一下苏联在和西方舆论战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关于社会舆论方面,西方自然是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实际上其实也未必做到),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则是直接否定绝对自由 的正确性。但是即便是在前苏联尤其到了赫鲁晓夫时期言论开放和多样性也成一种政治正确,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也出现了意想不到问题。这里我把它称之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战悖论。

500

       与1973年出版《古拉格群岛》在苏联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的方方日记引起的争论和索尔仁尼琴这本大作在苏联争论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就和中国类似,当年绝大多数苏联人还是对社会主义有信心的,对这部古拉格群岛,基本上也是大肆批判,再加上在西方引起了轰动,当年苏联人和政府对其的批评也是给西方送弹药,成了西方攻击苏联的重要证据。苏联政府面临国内舆论压力将索尔仁尼琴流放,这么做其实不仅没有消解小说对苏联的恶劣影响,恰恰相反,恶化了苏联在国际形象,将专制极权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本身还是在给西方舆论战送弹药。

      对于当时的苏联政府来说,放松了对社会舆论的管控,没有带来苏联形象的提升,反而让一大批政治异见者活跃起来,丑化抹黑苏联政府,对苏联产生恶劣影响,但是苏联政府对这些加强了管理,进一步恶化的苏联政府的国际形象。这就是苏联的舆论战悖论。

      我想说的是,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要付出代价,美国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了舆论场的制高点,但是他也必须承受言论自由对自身的反噬。有人说西方民主体制会崩溃,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不会说西方体制好还是不好,大家心中自有公论,但是西方民主是一种有限责任的体制,这套体制决定了体制不需要为错误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最多是当时的那届政府。

500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必须要清楚,舆论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国际形象,还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还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定要搞清楚。为了达成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要有所舍弃,绝不能患得患失。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