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哪些疾病可能被消灭?

1977年10月25日,非洲索马里出现了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病人,这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30-50%,而在此之后整整两年中,全世界再没有报导一个新的天花病人,于是1980年10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被消灭了。天花的消灭,让许多人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认为许多疾病也许都可以像天花一样,逐渐消失在人类视线中,那么实际上,如果可预见的时间定在10~20年,有可能消灭一些疾病吗?答案是肯定的。

医疗技术的发展与限制

要想了解哪些疾病可能被消灭,我们要先简单了解当下的优势和瓶颈。

现代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属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相比近现代,有进步也有缺陷。进步是非常显著的,很难想象100年前的手术是没有麻醉的,也很难想象100年前认为放血是一种治疗手段,现代医学不仅提升了原有的医疗手段(如阑尾炎成为了入门的手术),还诞生了各类新药,各种外科技术,譬如针对癌症的分子靶向药物,也创造了很多新的医疗技术,譬如达芬奇机器人、3D打印器官技术、基因技术等等。现代医学医疗检测水平的提升,让我们再没听到“瘟疫”一词,取而代之的是“非典、新冠、禽流感”等明确的病因。

未来可能应用的医疗手段:

1、 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原理即让人体获得相关病原体的免疫力。天花的消灭便离不开疫苗。目前常见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当然,女性群体广泛关注的HP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也属于。疫苗的应用,让世界范围内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患病及死亡人数直线降低,目前解决新冠肺炎的希望主要也在疫苗的研发,疫苗多重要,不言而喻。

2、 宫内诊断技术(产前诊断):这是一类直接将疾病从源头控制的技术,是指是对尚在母体内、未出生的胎儿进行疾病诊断,以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包括羊膜枪穿刺、羊水检测、染色体检测及B超等,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无脑儿、脊柱裂等。如果发现了患有先天性疾病,通常建议早期医学流产

500

图1 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发展历史

3、 基因技术:基因是人体遗传最基本的单位,越来越多的疾病被报道和基因相关(如癌症、糖尿病等)。基因技术包括基因检测诊断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是通过人体的血液、组织等,对基因进行检测的一系列技术,可以判断受检者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常见的基因检测见。但是现阶段基因检测技术价格相对较高,主要用于疑难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部分疾病的产前诊断。

基因治疗技术:是指通过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这也是“精准医疗”的基础目前,已经获得临床批准的基因治疗包括ADA缺乏症、X-链接复合免疫缺陷(SCID-X1)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帕金森等,并且越来越多的疾病涉及到基因治疗层面,见图4

500

图4 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设计的疾病领域

其实技术优势不只这些,还有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激发和探索等,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突出的,如果有更多,欢迎评论区补充。

资本的限制:

说完了技术优势,不可否认的缺陷也很多,如治疗手段的局限,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无法明确,此外,资本限制的原因也很明显,医药公司主要还是以资本为驱动力,无法从中获利药品自然会发展得慢。

以这次的COVID-19大流行为例,自2002年以来,SARS、H1N1、MERS、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引起的流行病已导致全球近60万人丧生,这场大流行其实早有预兆。然而,在这些疫情爆发后,尽管已经明确警告可能会再次发生病毒性大流行,但制药业仍未能维持对新疗法和疫苗的投资。为什么呢?

存在的原因很多,主要来说是因为:

1.爆发是无法预测的,可能持续的时间不足以为新疗法产生足够的市场,

2.疟疾和沙眼等疾病主要影响生活低收入国家的贫困人口,无法给医药市场带来足够吸引人的利润。

制药业缺乏投资不仅限于被忽视的疾病和大流行的防范。许多最大的制药公司已经停止投资开发新的抗生素来治疗耐药性感染,这与新药的开发过分依赖市场分不开,在发达国家中尤为明显,解决的办法就是zf多引导,以及多把资源下放到和大学、研究所这些。

当然,限制医疗技术发展的原因肯定不止这些,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展开讨论,可以成为一个新问题。

那么,哪些疾病最可能被消灭呢?

铺垫了这么多,到底哪些疾病在未来有希望被消灭呢?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若从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出发,大抵将疾病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无外乎还是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范围非常宽泛,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这里结合前面,按可能性列一些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欢迎评论区补充和斧正。

如果可预见的时间在20年内,最有可能性为三星表示,那么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种。

麻疹⭐⭐⭐

发病机制明确:麻疹病毒感染引起

防控级别: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疫苗接种。

2012年,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全球疫苗行动计划》(GVAP),目标是到2020年在五个区域消灭麻疹的目标,虽然,麻疹的消灭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由此可见,麻疹消灭志在必得。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2000到2017年间,世界各个地区的麻疹新发人数显著下降。所以在未来,麻疹消灭并非无稽之谈

500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范围内麻疹发病人数

脊髓灰质炎⭐⭐⭐

发病机制明确: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

防控级别: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也曾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但是伴随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问世后,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乌克兰一项跨世纪的追踪调查,报道了脊髓灰质炎经过疫苗预防后,死亡率出现了显著的降低。而在国内多个地区,如长沙等地区,已经连续20余年没有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报告,防疫效果卓卓[9]。

500

红色箭头指代脊髓灰质炎死亡人数

白喉⭐⭐⭐

发病机制明确:白喉杆菌感染引起

防控级别: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疫苗接种。

1994年,欧洲地区白喉疫苗接种计划取得成功之后,白喉被建议作为在欧洲区域消灭的候选对象,当时的目标是到2000年消灭本地白喉,这一目标虽然因为诸多因素未能完成,但是白喉的发病率确实有了了显著的降低。国内百白破三联疫苗的接种,这一毛病也基本淡出了群众视野。

500

欧洲地区2000-2009年白喉发病率

21-三体综合征⭐⭐⭐

发病机制明确: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引起

防控级别:非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产前诊断

破伤风⭐⭐

发病机制明确,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

防控级别: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疫苗接种。同样归功于疫苗的接种,破伤风发病率显著降低,但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破伤风梭菌,所以偶发感染依然还可能存在。

苯丙酮尿症⭐⭐

发病机制明确,苯丙氨酸羟化酶和四氢生物蝶呤异常,致使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防控级别:非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基因检测,目前我国已鉴定出25种中国人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突变型,约占我国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的80%,已成功用于该病患者家系突变检测和产前诊断。

宫颈癌⭐

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和HPV感染、性行为等多因素相关

防控级别:非传染病

宫颈癌⭐

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和HPV感染、性行为等多因素相关

防控级别:非传染病

未来可能被消灭的途径:基因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现代人群对糖尿病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未来有可能会被消灭,但需要时间等等待。

当然,实际能被治愈的疾病远不止这些,如果把外科手术中的一些并发症、流行病等也作为治愈的标准,那就更多了,这说的也只是管中窥豹,而且是广义上的认识。

其实如果将消灭的标准再严格一些,曾经消失的病也可能卷土重来。例如天花、MERS,SARS等甚至一些已经消失的病毒,它仍然存在于实验室中,新疾病也会出现,与抗生素耐药性混合会产生一些预料不到的可能。

最后,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当然希望每一种已知疾病都可以消失,但是考虑到现代医学技术,只能说是一种希望。

未来有可能被消灭的疾病,由于疫苗的普及,应该还是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再者便是一些可以产前诊断的疾病,从源头上控制病人的出现,最后是一些和基因相关的疾病,包括各类癌症、糖尿病等等。

参考

1. ^ Fenner, F. Smallpox: emergence, global spread, and eradication.[J]. history &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1993, 15(3):397-420.

2. ^卫生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3. ^漆洪波.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技术的现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 038(010):1105-1107.

4. ^ Hui L. Noninvasive Approaches to Prenatal Diagnosi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Future Directions[J].Methods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9: 45- 58.

5. ^ Wirth T, Parker N, Ylaherttuala S, et al. History of gene therapy.[J]. Gene, 2013, 525(2): 162- 169.

6. ^ Dabbagh A, Laws R L, Steulet C , et al. Progress Toward Regional Measles Elimination - Worldwide,2000- 2017[].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18, 67(47):1323-1329.

7. ^ Wagner, Karen, S. Diphtheria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Europe, 2000- 2009.[J]. Emerging InfectiousDiseases, 2012.

作者:元宿

本文首发于知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