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好玩,但是它同时也在“废掉”农村的孩子
如今的手机游戏层出不穷,大家最常玩的应该就是《王者荣耀》吧,其中还有穿越火线,QQ飞车,开心消消乐,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还有一些网游,天龙八部,九阴真经,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适应各各人群。
如今的手机也不贵了,大多在农村或者小镇的留守儿童,家长为了方便联系,这些孩子基本人手一部手机,因为条件的限制,手机差不多成为了他们看向外面世界的窗户,同时也成为了他们走向更宽广世界的阻碍。
一群孩子聚在一起,讨论的是什么?游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这是中国大多数小地方的中小学的基本情况。一日三餐离不开游戏,以前孩子们聚在一起说的是以后去哪,学习上的问题,以后想要买什么,什么时候去看父母,或者你家的狗昨天在乱叫啥,你家的鸡怎么怎么。现在呢,谈论的是推塔,吃鸡,抖音,快手。你能想象这是现在的农村孩子吗?
不玩有干什么呢?农村孩子不能玩水,不准爬树,没有课外活动、补习班,甚至没有父母在旁管教的乡村,没有自己热爱的事情,还有什么比游戏更具诱惑?
网络游戏正在逐步吞噬着乡村,大批乡村少年深陷其中,不知自我约束,正如现在有人说的,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
这不无道理,我一去贵州考察的朋友,回来告诉我说现在的这些农村孩子已经变了,和以往的不同了,以往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很期待,向往,努力学习,因为他们除了农活就只有学习了,或者自己的狗也是他们玩伴,而现在这些孩子,只要一下课,就会拿出手机,女孩子逛淘宝,男孩子玩网络游戏,看抖音,孩子们现在基本不怎么干农活了,手机网络成了他们除过学习之外的唯一玩伴。
不过与以往逃出学校、躲进网吧玩游戏不同了,现在更多学生则将“阵地”转移到携带更为方便的手机上,科技似乎在给他们提供更为快捷的毁灭自己的方法,学习无用论已经在他们的意思里扎根了,因为学习的枯燥,无聊让他们待不下去,追求刺激,追求心跳加速,追求乐趣,告别学习的枯燥乏味。
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学生们开始收敛,但是仍然阻挡不住他们玩手机的步伐,从光明正大的游戏,到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的,遇到老师、宿管突击检查,就赶紧把手机藏在厕所,鞋里以及各种可以藏的地方。老师晚上查宿,就会有专门的同学站岗放啥,宿舍不给设置充电插口,不能充电,就在在小卖铺“买电”。更有甚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刘成良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某贫困县调研时发现,学校周边的商店有的不仅“卖电”,还“卖手机”,学生可以先赊个手机玩,然后用生活费来分期付款,“向学生提供赊账买手机的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多数学生都背着父母和老师在那里拿到手机”。这种趋势正在逐步扩大。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分别是18.8%和8.2%。
在农村家长也在为孩子玩手机感到烦恼,但是无可奈何,心里想着只要孩子们不吵不闹,不乱跑,不闯祸就行了,以后出去打个工挣点钱,回家来去了媳妇也就行了。
近些年,“减负”“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等教育理念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这也仅仅是限于压力很大的城市,但是就算是城市里,减负又能减多少,城市里的孩子学习压力只会更重,而农村和小城镇却没有这样的压力。农村应该被重视起来。
在农村的老师真的无可奈何,收掉了孩子的手机,也只能苦口婆心的说教,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加上孩子情感需要,往往因留守等原因并不能得到满足,更容易沉迷于游戏,时间一长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们希望,教育的阵地逐渐向农村倾斜,寒门再难出贵子,希望这个局面有朝一日能够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