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高达30%?这项极限运动,军事价值极大!

日前,大四女生进行翼装飞行运动时不幸遇难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斯人已去,小兵兵不想被说“蹭热度”,但思前想后,总觉得应该和大伙儿说点什么。

正好小兵兵对着东西多少有些了解,想着是该和大家谈一谈翼装和咱们军迷圈的关系了。

500

▲翼装飞行在中国有很多爱好者,但了解它的人并不多

不过在此之前,咱还是得简明扼要地概述一下翼装这个东西,跟不是很了解的小伙伴们一起涨涨姿势。

1.萌芽与诞生

想要飞上天际一直是人类的梦想,除了造飞机,如何在自由落体上整出点幺蛾子也是一条早期探索的路径,甚至真就有人以身试险,希望体验或证明人类不需要借助飞机也能飞起来。

1912年,裁缝出身的奥地利人弗朗茨·雷切尔(Franz Reichelt),就身着自制的“翼装”从埃菲尔铁塔上纵身跃下。

500

▲弗朗茨·雷切尔身穿自制的“翼装”,站在埃菲尔铁塔上

然而可怜的老弗朗茨连1米都没飞出去,他拖着那块“布料”径直坠向地面,当场丧命。

500

▲这是一段珍贵的影像,弗朗茨身着自制“翼装”跳下后身亡

但他的死,并未阻止人们停止这种疯狂的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航空竞速和特技表演,也激励了大量怀揣飞行梦想的人,继续探索自由落体飞行。

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弗朗茨一样,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探索和生命。

500

▲20世纪20年代,空中杂技表演曾风靡美国

难道那些没有摔死的人就成功了吗?

他们只是从桥上往下跳而已,大不了摔个落汤鸡。

但无论如何,多次惨痛的失败还是让人们意识到,仿生的“翅膀”很难提供飞行所需要的空气动力外形。

而仅作为一种探险性质的实验,它的风险太高、代价太大,再加上战争的阴云笼罩了世界,这类实验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500

▲伯特兰U1型飞行器,它是仿生学在航空领域的早期尝试之一

不过战后没过多久,远离公众视线很久的“飞人”又回来了。

1969年,美国电影《The Gypsy Moths》第一次将翼装飞行搬上了大荧幕。

在片中,特技跳伞表演者穿着类似蝙蝠翼膜的飞行服从飞机上跳下,场面一度预示着奇迹的发生。

500

▲1969年的美国电影——《The Gypsy Moths》

然而,这个表演其实只是障眼法,那套衣服也是无法飞行的摆设,演员只是象征性的穿着它跳了一次伞而已,因此算不上是翼装飞行。

真正能飞的翼装,要到摩登时代才会出现。

500

▲片中道具根本称不上是翼装

1994年,法国跳伞运动员帕特里克·德加亚顿,设计了第一具现代翼装。

这种翼装有三个独立的翼面,分别在腋下和两腿之间,运动员只要调整肢体的姿势、与躯干的开合角度,就能控制飞行方向和速度。

500

▲早期的帕特里克翼装,翼面独立于跳伞服

但这只解决了控制问题,如何让翼装飞起来才是关键。

这套翼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老帕创新设计了带空腔的翼面,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后会使翼装自然膨胀,变成一个气垫,利用空气阻力的作用,有效减缓了下降速度,也能让翼装稳定向前滑行。

500

▲膨胀后的翼装

帕特里克不仅设计了翼装,而且亲自穿着它进行了多次飞行。

民间曾有传闻,帕特里克最牛的一次飞行,是从皮拉图斯型观光飞机上跳下,又通过翼装飞回到与飞机相同的高度。

这个玩法怎么那么耳熟?

没错,水漂弹。

不过,小兵兵没有查到具体的影像或文献资料,咱就当一小故事听听得了。

500

如此说来,帕特里克不仅发明了现代翼装,也是翼装飞行运动的开创者和首位运动员,用咱们中国人的话说,那就是祖师爷。

此后,人们又在帕特里克翼装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改进,并设计出包覆全身的连体翼装,这种设计拥有比前者更优秀的空气动力外形,内部的空腔填充比例更大、分布更合理、材料更结实,飞行和控制性都有很大提高。

500

▲现代的连体翼装

2.危险游戏

对于喜欢挑战极限的人来说,翼装飞行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谁还不想飞一把呢?

这东西玩的就是心跳,不过对于胖兵这种天生恐高+恐幽的人来说就算了,也就纸面了解一下了,肉身体验估计得给我吓死。

然而,在意外发生后,翼装飞行被贴上了“作大死”的标签,甚至有人造谣说这种运动的死亡率高达30%。

500

▲编,接着编

讲真,胖兵一开始就不相信这个数字,太扯了。

俄罗斯轮盘的首发死亡率也不过16.66%,难道经过专业训练、拥有多项保护措施的现代运动,会比这种纯粹为了赌命的XX行为更危险?

当然不会!

根据正经跳伞数据网站BFL的统计,从1981年截至2020年1月,因低空跳伞和翼装飞行的死亡人数为383人,死亡率不足千分之五。

500

但小兵兵还是要说,就是这千分之五也足够吓人了。

而且胖兵认为,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不能仅以死亡率来判断,因为它不像其他运动,失误了只是成绩不佳或者出糗,这玩意有一点意外偏差,都是要丢命的。

曾获得翼装极限跳伞赛冠军的匈牙利人维克多·科瓦茨,就是在张家界参加2013年翼装跳伞比赛时,在试跳中因技术失误而遇难。

500

▲ 维克多·科瓦茨曾是2012年翼装跳伞的冠军

他这样的佼佼者尚且会失误,而且一失误就要了命,千分之五就很安全吗?

有些时候,极限运动真的看看就行了,参与者不仅需要高度的专业和谨慎,还需要一些运气,而后者是人无法左右的。

3.军事领域的运用

铺垫唠叨了这么多,终于该谈一谈大家关心的另一件事了,翼装和咱们军迷圈有什么关系?

这咱得从跳伞说起。

经过早期探索和二战中的大量实践,伞兵战术很早就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降落伞也广泛应用于各国军队。

500

▲二战期间,德国伞兵在实战中证明了空降战术的巨大价值

但是传统的降落伞体积大,很容被目视或雷达发现,因此在伞兵战术中,会有高跳低开(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 HALO)这种尽可能缩短滞空时间和被发现概率的高难度跳法。

但相对应的,开伞时间晚就意味着陆区范围很小,因为士兵无法在空中借助降落伞调整距离和方位,早开伞暴露目标,晚开伞摔断脖子,飞机还得距离目标区域足够近才行。

500

▲电影《碟中谍6》中,阿汤哥与大超就是用高跳低开的方法潜入目标建筑,由于万米高空的含氧量低,他们需要带上面罩避免昏厥

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和电子游戏当中的空降镜头,经常被包装成特种兵和间谍常用的潜入方法,因为它拍得好,就有种很帅很高端的样子。

500

▲《战地3》中的高跳低开,非常惊艳的镜头

翼装的出现,恰恰提供了补足降落伞短板的选项,它可让伞兵滑翔非常远的距离,并在滑翔过程中控制飞行路线和俯冲速度,这样一来,跳伞位置和着陆区也有更大范围的选择,战术灵活性相比降落伞大大增强。

军方所看重的,正是翼装高速、隐蔽、操控性强的优点。

但话虽然是这么说,实际应用起来却非常困难。

500

▲电影《变形金刚3》中,身着翼装飞入战场的美国大兵

通过前几天的意外事件和媒体报道,大家都对翼装飞行的风险之高、难度之大有了一定了解。

但大家要知道,这些风险和难度还只是对于极限运动员而言,在军用领域,情况会更加复杂。

在现阶段,阻碍翼装飞行进入军用领域的主要难点有3个:

①负重与携行

在极限运动中,运动员只需要携带必备的装具就行,然而伞兵在跳伞时需要携带数十斤装备,这些重量会直接作用到翼装上,降低了灵活度,而且对翼装的制作材料、控制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00

▲伞兵要携带大量装备,会对飞行产生很大影响

小兵兵在前文提到,翼装飞行利用的是空气阻力的原理,然而这几十斤的装备背在身上就形成了不规则的气动外形,势必影响飞行性能和控制性。

别的不说,最主要的武器该怎么放?

位置、重心、朝向都要解决。

你甚至得保证步枪不会在高速滑翔时到处乱飞,更不能让它在落地时戳断伞兵的眼睛,甚至甚至戳破伞兵的头骨,这是一个大难点。

500

▲先不说装备,步枪怎么携带?

②着陆后的行动

伞兵落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收伞集结、整理装备,但翼装的脱穿较为不便,整装时间过长轻则耽误时间,重则危及生命。

除此以外,翼装只能满足单兵高速伞降渗透,载具仍然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运输,如果无法提供载具,单兵落地后只能徒步奔袭,机动性反而要比常规伞降慢很多,因此也有一定局限性。

500

▲野战条件下,伞兵需要轻型载具提供机动和火力支援,纯步兵投放在现代战争中已经越来越少

③训练与成本

要熟练掌握翼装飞行,不仅需要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过硬,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在满足条件的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仅这一项就要消耗大量的训练用时,但适用场景却非常少,效费比过低。

在美国,想要拿到翼装飞行的资格证书,首先要拥有美国跳伞协会 (USPA)颁发的跳伞资格证,在累计足够的安全跳伞次数后,才能申请学习翼装飞行。

500

▲想成为翼装飞行的初学者,前提是你得熟练掌握跳伞

尽管对于伞兵来说,这个准入门槛不是问题,但掌握翼装飞行一般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左右的时间,就算军人的训练周期较为集中,也还是会严重挤占其他科目的训练用时。

像德国那种服役期只有九个月的军队(职业兵除外).....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另一方面,翼装的制造和使用、士兵的训练费用也一项庞大的开销。

民间运动员从初学到掌握要花费15万美元,所以就算这项技术发展到足够成熟,也会因为各种成本问题,无法大规模在常规部队中推广,再成熟也只能是特种兵的“贵族战术。”

500

▲常规部队大批量装备翼装并训练士兵如何飞行有点不现实

其实说了这么多原因,翼装飞行从民间到军界都无法普及的根本原因,还是太过危险和复杂。

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胖兵无法亲身体验和参与,也不想说什么“注意风险、谨慎选择”这类的话,因为选择终究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与他人无关。

胖兵相信,安安在从事这项运动之前,也一定非常清楚它的危险性,但她仍然义无反顾投入其中,这本没有什么对错。

500

▲安安生前留下的影像,她选择了自己人生,没有人可以否定和干涉

而胖兵能做的,也只是在这件事发生后,通过更专业的知识,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大家科普,让大家充分了解这项运动,而不会头脑发热盲目跟风。

如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你可以选择稳步向前的方式,也有大胆尝试突破的权利,可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希望每个小伙伴都能精彩的活着”,这才是小兵兵真正想说的话。

参考资料:[1] 新京报: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女生的最后一跳[2] 环球时报:Flier dies on eve of wingsuit championships[3] 中国日报:Wingsuit flying championship kicks off in Hunan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