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与明代政治文化 ——从明宣宗《花下狸奴图》谈起(上)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3579字 | 阅读需7分钟

猫与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联系,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使其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帝王与猫的关系,是较能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着眼点之一。

披阅与猫有关的典籍绘画,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猫与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甚至是帝王将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是猫与文学艺术紧密结合,产生了以猫为主角的大量诗词、小说、民间传说和绘画。这两个历史现象的叠加交互,使得原本只具备动物属性的猫,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帝王与猫的关系,是较能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着眼点之一。明代皇帝多喜蓄猫,猫在宫中的地位极高,明宣宗更是以善画猫闻名画坛,有多幅狸猫图卷传世。本文拟就明宣宗及其画略作介绍与分析。

500

明宣宗像

500

善画猫的皇帝

中国古代帝王中雅好翰墨丹青的不少,然而以猫入画且有作品传世的,恐怕只有宋徽宗和明宣宗了。其中,明宣宗所绘狸猫图卷见于史籍和典藏目录记载的较有名的作品有两幅,即《花下狸奴图》和《壶中富贵图》。除了数幅狸猫图卷外,明宣宗传世绘画还有《武侯高卧图》《苦瓜鼠图》《戏猿图》《三阳开泰图》《山水图》等。

500

《戏猿图》,明宣宗绘于1427年

《花下狸奴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纵41.5厘米,横39.3厘米。图中绘湖石野菊,两只猫儿相向踡踞于石下,悠闲自得,一只猫儿面对着观赏者,双目炯炯,一副机敏的神情。画幅上方中央款识“宣德丙午制”,丙午即宣德元年,上钤“御府图书”玺。此图在清代以前一直深藏皇宫内府,后来收录于《石渠宝笈》中。画上钤“石渠继鉴”“养心殿鉴藏宝”“古希天子”和嘉庆、宣统御览之宝。

500

《花下狸奴图》(局部),明宣宗绘于1425年

明宣宗通经史,工诗书,酷爱丹青,堪称绘画全才。其山水、人物、花竹草虫皆极精妙,明末清初姜绍书《无声诗史》中说,宣宗“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从史籍记载来看,明宫苑中多畜珍禽异兽,宣宗常于闲暇之时,观赏写生,“朕既一览而足,间因几务之暇,偶绘为图,以资宴玩”。

《花下狸奴图》体现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风格样式,工笔重彩,多借鉴宋徽宗狸奴图的技法,先用墨线勾勒轮廓,再用没骨法填色、渲染,用细笔皴擦描绘出皮毛和斑纹,用笔工细,渲染精微。明宣宗的猫画多崇尚宋徽宗的风格和技法,《吴越所见书画录》说:“此卷乃仿宣和,得生动于规矩之中,夺造化于神情之际,遂与徽宗如出一手。”宣宗画猫将工笔、设色、水墨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画风更加自然典雅,气韵生动。

乾隆曾在《花下狸奴图》上御题诗一首,诗云:

湖石秋花庭院间,一双狸奴踞茵跧。

不为登局乱棋盘,何弗捕鼠坡翁讪。

分明寓意于其间,而乃陈郭拒谠言。

责人则易责己难,复议此者何能删。


在卷轴的诗塘,有乾隆御笔“神肖乌圆”四字。乾隆所提及的“狸奴”“乌圆”,皆是猫的别称。这两个别称最早出现是在隋唐五代。

“狸奴”一词,似乎与佛教禅宗有关。禅宗有一则公案“南泉斩猫”,在寺庙里东西两院争一只猫时,南泉普愿禅师为了消弭纷争,直接将猫杀了。就是这位南泉普愿禅师,还有一句很有名的偈语:“祖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诸人尽知。”事实上,禅宗经典《祖堂集》《五灯会元》等文献中多有“狸奴”一词。

与禅宗称呼猫为“狸奴”不同的是,世俗社会对猫多采用爱称。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动》中说:“猫一名蒙贵,一名乌员。”

乾隆的题诗中,描绘了该图卷的秋天景物,又化用了杨贵妃以狗乱棋局和苏东坡在《上神宗皇帝书》劝谏的典故。苏东坡在劝谏时曾说:“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养猫是为了抓老鼠,没有老鼠,就不必要去养闲猫了。苏东坡以此讽劝皇帝去除闲散之官。

明宣宗是位文武兼备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明代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史称“仁宣之治”。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也属曾体验过几分从政真味的。

500

明代宫廷畜猫之风

明代宫廷什么时候开始养猫?这一点现在很难查考。但明代宫廷畜猫成风,显然与明宣宗的推动存在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宫廷养猫,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唐代武则天养猫。《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喜猫,训练猫与鹦鹉相处,结果“猫饥,搏鹦鹉食之”。宋代宫廷养猫的记载至今未见,但从宋徽宗画猫可知,宋朝宫廷中很可能豢养了一些猫。现在留存下来的画作中,以猫入画的不少,如宋朝易元吉曾画《猴猫图》,至今仍存。根据史料来看,明代以前宫廷畜猫,从未有如明代隆盛的。

500

《猴猫图》(局部),宋朝易元吉绘

明代宫廷畜猫隆盛到了什么程度?明代皇帝专门为养猫设立了机构:猫儿房,进入这里的猫称为“御猫”,由太监专门饲养御猫。西苑与万岁山(今北海与景山)之间有座乾明门,这里是明代皇室养猫的处所之一。明徐复祚《花当阁丛谈》中记载:“乾明门养猫十二只,日饲猪肉四斤七两,肝一副”,而且常派人“买熟豕蹄饲猫”。这是弘治初年的事。

从明宣宗开始的宫廷养猫,被明代此后的多位皇帝继承并发扬。到正德年间,乾明门养猫数量不断增长。嘉靖初年,有大臣上《却贡献以光圣德疏》,劝皇帝释放乾明门等处的猫和其他禽鸟虫蚁,认为皇帝应该明诏抑制各地向皇帝进献珍禽异兽的风气。然而,大臣的谏言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嘉靖皇帝(明世宗)本身就是特别宠猫爱猫的皇帝。

嘉靖皇帝到底有多宠爱猫呢?《耳谈》上说:“嘉靖中,禁中有猫,微青色,惟双眉莹洁,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幸者,皆先意前导,伺上寝,株橛不移。”霜眉死后,明世宗将猫葬于万岁山,立碑曰“虬龙冢”。《明史》所记载之事,可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霜眉受宠的情况。《明史》上记载,明世宗所养的一只猫死了,命儒臣撰青词祭悼,有位名叫袁炜的人,所写青词中有“化狮作龙”一句,因此得到了明世宗的重用。袁炜所写“化狮作龙”与霜眉碑上的“虬龙”形成了明显呼应关系,但因《明史》未明确说明,我们也难以确定袁炜所写青词,一定是为霜眉而作。一名儒臣,迎合嘉靖皇帝的喜好去为猫撰写如此气势磅礴的青词,他受重用恐怕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

明神宗和明熹宗也酷爱养猫。当时的御猫有诸如“小厮”“老爹”“丫头”等名号。《天启宫词》中有“红罽无尘白画长,丫头日日侍君王”,里面的“丫头”指的就是御猫的名号。

明宣宗是明代第五位皇帝,现在有史料明确记载喜欢猫的明世宗、明神宗、明熹宗,都在明宣宗之后。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文献中关于明宣宗养猫的相关记载,但是史书多有宣德年间各地进献畜养黑猿、白鼠的记载,而明宣宗作画喜欢写生,所以明宣宗时宫廷里养猫应是无疑的。

画猫待诏能作为佐证,进一步说明明宣宗曾在宫廷内养猫。明宣宗喜欢画画,很重视宫廷画院,“屡命廷臣举文学才艺之士,冀得人为用”。当时,许多著名画家或画工应召供奉于文华殿、武英殿、仁智殿,以画进献内廷。这些画家中受到皇帝恩宠的,大都授以锦衣卫各级武官的官职,如都指挥、指挥之类。这是因为锦衣卫无固定编制,皇帝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画家“寄禄”在这里。在明宣宗的画猫待诏中,有不少人擅长画猫,如商喜、戴进等。

500

《五狸奴图》(局部),明宣宗绘于1429年

商喜,字惟吉,河南濮阳人,宣德年间征入画院,授锦衣卫指挥。《石渠宝笈》收录商喜《戏猫图》一轴,图卷描绘黑黄两只猫玩弄昆虫的生动场景,猫的神态极其传神,两眼放光,压低身子,尾巴摇动,弓背伸爪,准确地把握住了猫捕捉昆虫时的神情。此画属院体派,风格与明宣宗相近。商喜还有《写生猫犬花鸟图》传世。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宣德年间入直仁智殿待诏,以山水、人物闻名画坛,号称“浙派”的创始人。2013年瀚海国际拍卖一幅《耄耋图》,被学术界研究认定为戴进晚年的作品。此图描绘芭蕉、花草、蝴蝶和一只黑白猫,取长寿、康健和诸事兴隆之意。戴进将工笔与写意技法相融合,芭蕉、蝴蝶用没骨法,挥洒豪放,黑白猫以线勾轮廓,用墨色晕染猫身花纹和茸毛,精致传神。此图有浓厚的文人画韵味。《耄耋图》经明代曹溶、清代宋荦、清代陆时化等名家收藏,传承有绪。

虽然不排除此前明代宫廷里也养过猫的可能性,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明宣宗仍可视为开明代宫廷畜猫之风的帝王。

500

《耄耋图》,明朝戴进绘

- 未完待续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