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统一和台湾回归的想法

500

对大陆、台湾双方而言,和平统一是上上策,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负面影响。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台湾问题,而是要在美国孤立和技术封锁的不利国际环境下,完成核心技术创新、建立完整产业链条,扫除外交和外贸障碍,在综合国力的保障下,继续和平发展之路,以较短的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三步走”第三步目标--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是否可以借鉴英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说法,将统一后的中国全称改为“中华(大陆和台湾)联合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允许台湾高度自治,甚至保留军队。参考香港的教训,比起重心放在形式回归或某些具体提法上而言,民意认同和人心回归更具实质性。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方式,扫清观念、制度障碍;最关键是要通过战胜大大小小的挑战,相对公平地赢得各种竞争胜利,以及对外援助、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等等,提高中国的国际(威)声望。届时,别人会主动来学习你的新观念和经验,而不需要(应该)像美国一样软硬兼施,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一套。

对于台湾来说,这样的大陆才是真正的“强国”吧,就算他们要叫“台湾和大陆联合人民共和国”我也没意见[笑]。

相比起外蒙古,台湾因被日本占领的历史,其回归的象征意义成为国人心中的一种沉重的情结,因此有可能成为美国牵制中国整体发展的棋子。大陆应该与台湾人民形成互相尊重、认同,比如目前两岸具体规章制度方面可以相互对照、借鉴,经济产业方面加强联系和互补。这样就可以瓦解台湾当局、外部势力破坏统一的企图,最终实现和平回归。

对于香港目前存在的一些乱象和弊端,有人会想:一国两制是不是失败了?我认为历史原因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一国两制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大家忽略了一个隐含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两地、两制要互相尊重、包容;高度自治有前提,就是不得煽动陆港之间或港人内部的歧视和分裂。这一点应该是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灵魂,甚至是更基本的原则。当然反思、转变观念、消除刻板印象需要一个过程。

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公平竞争就是让人信服和促进了解、尊重、包容的最有效手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两岸互派官员任职是一种展示自信、风度、勇气和实力,加深彼此了解和互信的好办法。不妨互派少量行政官员去尝试解决两岸各自(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任期2~3年,有显著成效就留下来继续干,甚至升迁,之后可以逐步扩大交流规模。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特定群体有时候存在思维定势,这就是交流、借鉴、启发、良性竞争的意义。

公平、适度竞争和创新也(将)是时代主题。美国如果目光短浅、倒行逆施,不愿履行作为领袖的历史使命,我们就应该接替它成为先锋和旗帜,最终实现第四步目标,共产主义和天下大同(时髦的叫法是共享主义和全球化、地球村),这需要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度。相反,如果我们盲目地以“你不仁我不义”为信条,情绪化地执迷于对美国以牙还牙式的复仇,就会变成自己所厌恶的人,像小肚鸡肠、自私自利的美国政客一样,可能会陷入自我封闭的怪圈。所以,世人应该顺应大势所趋,并与逆天而行的顽固保守行为展开斗争。

如果现在对古代所谓“天下归心”的认识还停留在“归心”于某个具体人或国家的话,那就有些落伍(自恋)了,更深层的“归心”在于相对全面、深刻的思想和具体三观。

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化最终会实现的依据。人类组成社会的根本需要和动机,就是建立在精神平等基础上的互助。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