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北宋最重要的城市,地底埋有六座不同时代的古城池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3570字 | 阅读需7分钟

八朝帝都——开封,深厚的文明与政治根基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吸引着后世子孙不愿离去。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让大家对北宋有了新的了解。北宋东京城,又称汴京,位于今天河南省开封市,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这座城市的场景。

开封,这座八朝帝都,最传奇的地方,不仅在于各时期的繁华,更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它的地下还累叠着六座古代城池。这些古城究竟缘何被深埋于地下?

500

东京城的历史记忆

《清明上河图》是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城市面貌的真实写照——恢宏的城门,人来人往的酒楼,各式各样的商铺,一派繁华。反观今天的开封城,昔日盛景已然了无痕迹,仅留有两座古塔——铁塔与繁( po,读“婆”)塔——作为那个年代历史的见证。

500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

铁塔是中国目前现存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成的一座琉璃砖塔。由于其通体都是褐色的琉璃砖,远望如同铁铸而成,故名为铁塔。在宋代,铁塔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代表着宋代皇家寺院的最高水平,是东京城中的地标性建筑。

繁塔比铁塔的修建时间早一百多年,它被认为是宋代保留下来最早的建筑之一。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塔身内外镶满了佛砖。每块佛砖约30公分见方,共计6923块。繁塔内外壁上雕刻的菩萨十分精致细微,毫发毕现。不同于铁塔的是,繁塔是由民间募资而建,不同造型的佛像砖,可能来自不同的百姓。在不少石刻上面,还可以看到一千年前捐赠者的姓名与捐赠日期。

500

繁塔佛砖

中国的古代建筑物,往往都是砖木材质,不易留存。因而像开封这样古代城市,地面建筑往往遗存较少。这两座塔之所以能够留下来,是因为修建地势高、塔身高、琉璃不导电等多种因素,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宋代的文化记忆。

 

500

为何遗迹甚少

开封在历史上曾是威名赫赫的八朝王都,然而其遗留的古代遗迹却屈指可数。盛极一时的北宋能够留下的也只有铁塔与繁塔。为什么同为古帝都的西安却能比开封留存更多的历史古迹呢?这与开封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开封地处中原,自古以来都将黄河作为天然的地理屏障抵御外敌来袭,同时又借助黄河发展水道,用来贯通南北,繁荣商品经济,为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巨大助力。倚靠黄河,开封一步步崛起。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古代的开封城,也是因为黄河——它被埋在了黄河泥沙之下。

500

晋陕交界处,黄河在这里形成了5个S形的大转弯。许兆超 摄

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造成开封这个城市一次次地被毁灭,直到再次重生。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的一千多年里,黄河决口达三百多次,大水进城的就有七次之多。据历史记载,公元1305年的那次黄河决口,直接把开封城淹没殆尽。

正是因为遭到多次黄河淹城,人们又一次次在原址兴建城市,所以在同一地点上,不同时期的城池日渐叠加,如同叠罗汉一般,层层摞起来,留下了“城摞城”的地理奇观。有一部荣获雨果奖的中国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讲述了在一座城市下还隐藏着另一座神秘地下之城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维度空间的城市生活。开封让这个科幻故事的情节显得真实起来。

500

历史上的黄河改道示意图


“城摞城”在考古学上体现的,其实是不同年代文化层的相互叠压。当代的开封城下自上而下,依次叠压的是清代的开封城、明代的开封城、元代的汴梁城、金代和北宋东京城,还有唐五代的汴州城,而埋藏最深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

宋都御街是开封的城市中轴线,被认为是世界上从古至今唯一一条不曾变动过的城市中轴线。这意味着深埋开封地下的数座城池都是以它为轴而建。不同朝代的城池,不仅叠压而建,重建时也常常遵循旧城的城市规划,形成独特的“马道摞马道”“路摞路”“城门摞城门”。

这座城市的地理奇观让人震惊,也引发了我们的疑惑:这座城市究竟有什么魅力,为何人们会选择代代坚守?

 

500

开封的魅力所在

根据考古推测,在现在开封的地表下,约八至十米的地方就埋藏着北宋时期的东京城。整个城池呈长方形,南北约长7600米,东西约7000米,平面占地面积约50平方千米,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城构建。

历史上的这片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一千年前的北宋东京城贸易高度繁荣,各地物资在这里汇集往来,不论是半夜三更,还是拂晓之时,随时有运货、客商进出往来。不论早晚都允许商人进出,市场进行自由买卖,对宋朝之前的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自西周到唐代,城市一直沿袭着“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坊”指居民区,“市”为商业区,彼此固定且分离,市场之外严禁交易。坊、市之门都有专人把守,启闭时间要严格按照官方规定。像大唐的东市、西市,平常晚上十点就宵禁了,所有人必须回到“坊”生活。各朝代之所以实行宵禁,严禁夜生活,主要是为了方便城内的治安管理。然而到了宋代,沿袭千年的坊市制开始土崩瓦解,宵禁也被取消。

东京城,一个展现全新生活方式、包容开放的城市在宋代诞生了。在这里,既有早市,也有夜市,24小时不眠不休,和今天的现代城市很像。北宋东京城是整个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节点。正是在那个时代,这座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纯粹政治军事中心变为政治、经济、商业一体化的中心,几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

宋代的城市布局逾越千年,奠定了中国现代城市的景观与生活制度。如今的开封每天晚上出现的通宵夜市正是从北宋保留下来的遗风。

除了坊市合一与夜禁取消,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上还能发现这座城市在当时广受欢迎的奥秘所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处画有一个凉棚,上面挂的招牌写着“香饮子”。“香饮子”是宋朝最受欢迎的下午茶品种。宋代时,人们喜欢用各种新鲜水果来做“香饮子”,其中荔枝味的特别受欢迎。

500

《清明上河图》中的“香饮子”

一说到荔枝,大家很快就会想起那首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说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讨杨贵妃欢心,大费周章地为她从南方弄来荔枝。由此可见,在唐代,即使是皇族权贵要吃到荔枝,也是要花费不小功夫的。而在宋代,老百姓们在城市小摊就能喝到香甜的荔枝香饮子。这种滋润的城市生活得益于宋代发达的交通。

宋代水陆交通空前发达。北宋东京城是汴河、金水河、五丈河、蔡河等运河交汇的地方,是全国物资的集聚地。这里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加上当时冷藏技术的进步,使得南方鲜果也能轻松运往北方。

500

北宋以东京为中心的运河交通图

此外,造船技术的发展也很重要。据统计,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28只船。在画中,货船造型短圆,客船造型狭长,还出现了许多体积高大的船只。大船上会有一根高高的桅杆,每当遇到桥或张帆风力过大时,船夫们就把桅杆落下,稳定船身。大船对桥有要求,平桥不行,必须是拱桥,还不能有桥柱,所以当时出现了无脚桥,即像彩虹一样挂在河上面的虹桥。

500

《清明上河图》中的船和桥

交通工具运营方式的革新也很有意思。像我们现在使用APP打车,类似的情景在一千年前的东京城也能见到影子。宋代商贸发达,物资流通频繁,因而不同样式的车也应运而生。宋人搬家运货常租的一种车叫太平车,物美价廉、方便实用,在当时颇受欢迎。

若是自驾游,或短途出行代步,租马是宋人的不二之选。不仅如此,北宋末期东京城出现了名为“赁轿之家”的租轿专业户。宋朝初年,乘轿并不盛行,那是因为宋代士大夫怀有着强烈的人本主义思想,不愿以人代畜,践踏人的尊严。北宋后期,金军对东京马匹肆意掠夺,乘轿之风才得以流行起来。

为了应对早晚高峰,生活在国际大都市的东京城人开始想方设法规范城市交通秩序,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交通法规由此诞生了。法规仅有十二个字:贱避贵(平民礼让权贵),少避长(年少者礼让年长者),轻避重(空手无物的人要避让手有重物的人),去避来(出城的人要谦让进城的人)。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关于“飙车”的限速规章。北宋前期法典《宋刑统》中明确规定,在城里和人多处,不允许骑快马、驾快车,除非十万火急,否则要被处以五十小板的刑罚。

 

500

结语

500

电视剧《清平乐》范仲淹剧照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上书实行庆历新政;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宋代在一次次改革中趋于稳定,经济日渐繁荣,文化盛极一时。虽然无情的黄河水一次次让这座城市淹没于“城摞城”下,但洪水只能冲毁城市的表面,深厚的文明与政治根基会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吸引着后世子孙不愿离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