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大错而特错

500

未经证实的消息(rumor)、误传的虚假信息(misinformation)和故意散播的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这三者在中文里都可以称为“谣言”,但是恶劣程度有天壤之别。rumor没有经过权威部门证实,但有可能与事实相符,危害性最低。misinformation与事实不符,客观上具有危害性,但是制造者没有主观恶意,其产生一般原因是过度解读、受到蒙骗等无心之失。disinformation与事实不符,客观上具有危害性,主观上具有恶意,并且有可能因为是权威部门发布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谣言自古就有。现代以来,互联网环境为谣言提供了滋长的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是加速了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这些谣言包括rumor,misinformation还是disinformation。为了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客观真实,就要识别真相与非真相。一直以来,中央媒体发布辟谣新闻时,大都会告诫大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而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谣言止于智者”的口号。然而,这样的口号真的对阻断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有用处吗?

要想阻断谣言传播、让群众不信谣,首先需要知道谣言是怎么传播的,以及为什么群众会相信谣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具有反复性。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确定正确认识之前,产生错误认识,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对一个尚无信息的对象,人们在接收新信息的同时,出于认识的需要,会本能地相信之。如果不相信,那一定是与既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在既有认知的基础上,忽然获得相反的信息,如果相反的信息不够强有力,不会很快颠覆已有的认知。

因此,群众会相信谣言的原因就清楚了:一是确切消息为空白时,谣言填补了空白。之前很有影响力的谣言比如“摘口罩时间表”、“某地开学时间”之类,由于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发布机关暂时没有发布确切消息,导致谣言被相信和传播。二是谣言所涉及的内容超出了群众已有的认知能力。例如曾经流行的“印度科研工作者发现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谣言,只要有过病毒学、基因学的一些基本的科研经验,或者知道带“Xiv”的都是预印本平台,没有经过同行评议,马上能认识到这就是谣言,而且某种程度上还是disinformation,至少也是misinformation。然而,绝大部分的群众文化水平都是本科以下,只有极少部分人受过研究生教育,这就为谣言的被相信和被传播提供了条件。这还是在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质量高的基础上。诸如美国,义务教育虽然普及率高但是质量两极分化严重,12年级的数学知识甚至仅相当于中国小学6年级水平。有这样的无知群众,谣言当然会更加有活力,而且毫不奇怪的是谣言比医学权威的意见还要有市场。典型的就是在这次疫情当中,“注射消毒液”都能堂而皇之成为总统推荐的做法,反而医学权威“少戴口罩”“少聚集”这样的科学意见无人问津。群众受教育水平影响了谣言的传播环境,这一点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证实。

既然搞清了群众相信谣言的原因,那么如何阻断谣言传播就很清楚了。第一,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群众提供普遍的、高质量的教育,让群众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尽可能提高群众的认知水平,剥夺反科学的谣言生存的权利。第二,权威部门要及时、详尽的发布群众关心的信息。像“某地开学时间”这样取决于人的政策信息,不是受过教育就能识别真伪的,必须要权威部门(例如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及时发布,至少要说明“某地开学时间有没有确定”。以上内容可以浓缩成两句话:“谣言止于科教”,“谣言止于公开”。

那么“谣言止于智者”的不合理性在哪呢?“谣言止于智者”的出处在《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首先假设存在至少一个全知全能的“智者”,否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为人类有办法获得终极的真理,再用终极的真理粉碎所有的流言。这样的“智者”和宗教中全知全能的“上帝”相当,本质上代表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因此,“谣言止于智者”,等于把人类的出路寄托于“上帝”。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当然不能把终止谣言的希望寄托于所谓的“智者”。

本文成文仓促,理论上必有瑕疵,欢迎提出改进建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