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战“疫”与文化之三

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全球胸怀,这样的词汇,早已进入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平常话语之中。然而,只要深入思考这些概念,中国人必然困惑于另外一个词汇-------天下。中国人的天下,与西方人的国际,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相关的论述已经很丰富了,不再赘述。恰恰基于这个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天下观念,中国的战“疫”之路,与其它国家全然不同。

中国人的天下意识,沿着由内向外与由外向内两个方向同步延展。两个方向相互支撑,互为依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格物始,到平天下终,人,德、家,国、天下,一气呵成。个人修养,以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平天下,最终落脚于个人修养。家与国,只是这个进程中的驿站。

由外向内的方向,抽象的天下可以还原成为具体的个人,人即天下。我国最早遭受病毒冲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当作首要大事。从国家决策层面看,疫情爆发后,采取果断措施,封闭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各地相继采取重大疫情响应。在疫情中心武汉市,迅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及十余座方舱医院,对所有感染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国家负担全部治疗费用。正是这一系列举措,才使得我国能够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取得新冠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从官宣的话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从文化的视角看,对生命的尊重,折射出天下为公的文化理念。

相比较,很多其它国家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最老牌的发达国家英国,不仅未能积极应对,反而提出“群体免疫”口号,导致感染人数急剧上升,连王室成员、内阁首相都未能幸免;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感染人数已上升至132万,因疫病死亡人数达78000余名,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实施得力的防控措施;另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人为提高检测门槛,简单化地实施隔离封闭措施,至今国内疫情很不明朗。还有其它欧美国家,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刚刚平缓,就迫不亟待地开放经济。等等,不一而足。从文化的视角看,他们对利润的偏爱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重视。

由内向外的方面,个人肩负社会责任,国家承担世界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体到我国,疫情出现之后,举国上下,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党派,每位个人,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染链条,真心真意不为社会“添负担”。全球疫情恶化之后,我国始终坚持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的主张,积极支援世界各国抵御疫情冲击。3个多月中,我国派出30余支医疗队,向世界提供了80%以上的抗疫物资,积极支持WHO开展工作。所有这一切,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负责任精神。

我国的行为与美国形成了显明的对比。疫情爆发后,美国拥有世界最雄厚的医疗资源,拥有最先进的医学科学,但却未能发挥这些优势,更未能承担国际义务,积极帮助其它国家。不仅如此,反而无端指责,转移视线,企图以“甩锅”推卸责任。美国如此,不少国家也纷纷跟进,搞出不少起诉索赔的闹剧。我国以外,已有10个国家感染病例10万以上,19个国家感染病例3万以上。这些国家的疫情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么大的锅,不是想甩就能甩。从文化角度看,是一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自利价值倾向。

天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生虽然平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真正博大的情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