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进城记

500

提到江苏丹阳,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估计很多人会说配眼镜。没错,丹阳眼镜确实物美价廉,连座虽然不近视,但也有丹阳产的眼镜。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小的丹阳曾经发生过足以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命运的事件,那就是71年前的丹阳整训。

500

(进入上海之后的解放军睡在马路上)

很多人都看过这张照片,也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早晨出门的上海市民惊异的发现,征尘未洗的解放军睡在马路上。

500

原来,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后,坚决执行《入城守则》,不入民宅,就地而卧,风餐露宿,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

500

(吃的饭都是从几十公里外送来)

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在旧中国可谓是最见多识广的上海人,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场景,稍有判断力的人都明白,国民党是再也回不来了。

500

(北平和平解放)

实际上,这并不是解放军第一次露宿街头。早在几个月前的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四野第41军先头部队深夜里从西直门、德胜门率先开入北平城里,当时天寒地冻,下着大雪,部队没有惊动百姓,而是从军长、政委到普通一兵,一律睡在街两旁屋檐下、过道里。第二天,居民开门发现解放军入城在雪地露宿,秋毫无犯,极为感动。不久,毛泽东进北平听叶剑英市长讲后,特地委托朱老总去看望这支部队。

500

(农村根据地的军民关系)

在49年之前,共产党一直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而解放军的兵源也主要来自广大农村,一直以来,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与田间地头的贫苦农民打成一片,过惯了跟老乡在一个碗里吃饭、挤一张炕头睡觉、推门进院拉着手话家常的生活,因此才被人民当成自己的队伍。虽然渡江战役之前,解放军已经通过接管沈阳、天津、北平等城市,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些有限的经验,还不足以应对接下来的考验,那就是接管大上海。

500

(解放区的军民并肩生产)

首先,那时候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农村,推开院门去水缸舀口水喝、到井边洗把脸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主人在不在家;去茅坑解个手甚至是件好事,因为那是在帮人家积肥呢。解放区的老百姓有时从田里干完活回来,一看院落被扫干净了,水缸也挑满了,就知道八成是解放军路过的时候进来休息过,这是真的亲如一家。可是进了城,这一套就不行了,解放军必须从头学习城市里的生活方式、说话习惯。

500

(解放南京)

其次,在接管其他城市的时候,虽然总体顺利,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北方城市里外国人并不多,渡江战役之后的南京是解放军首次面对较多外国人的城市。作为原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有不少外交人员和外国侨民,当时除了苏联大使馆跟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其余各国的大使馆都留在南京,意在观察和尝试接触解放军这支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的军队。这本是一个展示我军良好形象的机会,中央原本准备派陈赓麾下4兵团的老红军部队入驻南京,没想到国民党军的败退速度大大超出想象,4兵团还在江北集结呢,南京城就门洞大开了,只好匆匆派正在浦口附近的三野35军率先入城。这35军是不到半年以前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军吴化文部改编而来,经短期整训就投入战斗,还没有完全建树起我军革命传统,接管南京之后,在群众纪律、外事纪律等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

500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司徒雷登)

比如率先攻入“总统府”的部队,竟然把高档地毯裁成块,让战士们当毯子盖,因为“这是老蒋的东西,在农村斗地主分田地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入城部队的一个连,包围了美联社的办公大楼,把外国记者们困了整整两天,因为他们听说“大楼里有外国人用电台发送情报”;最大的风波,还是擅闯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住宅事件。当时解放军一个营长,带着人给部队找临时住房的时候,竟然闯入了司徒雷登的卧室,还指着周围的家具说了一句:“这些都是属于人民的!”一时间,美国之音、英国BBC等原本就对解放军抱有敌意的西方传媒大加渲染地报道了“攻入南京城的中共军队搜查美国驻华大使馆,严词盘问美国大使,引发争执”云云。

500

(三野司令员陈毅)

南京的风波刚刚过去,主攻东南方向的三野大军到达了小城丹阳的时候,司令员陈毅又发现了问题。有的官兵进戏院看戏没买到票,非要闯进去看,还跟门房吵了起来;城里一家商店告状,说解放军没打招呼就把他们房顶上的一个灯泡拧走了,原来是住在隔壁的部队想临时借用一下;陈老总走在丹阳的大街上,到处都是逛街、购物、理发的军人,按照正规请假的比例,不可能放出去这么多人。此时此刻,尽管大上海已经近在咫尺,尽管粟裕同志的军用地图上“最多7天就能攻占上海”,但是解放战争的决策者们明白,上海是一只还没熟透的桃子,不能急于把它摘入囊中。

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总前委、华东局抓紧上海战役前的宝贵时间,在思想、组织、物质等方面开展了准备工作。这其中尤以对准备进入上海的军队干部和接管干部的教育培训最为用力、也最见成效,这也就是后来名垂史册的“丹阳整训”。受训干部抓紧时间了解掌握上海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学习领会进行城市管理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强化了入城纪律的教育。

5月10日,在丹阳大王庙的院子里,陈毅向军队干部和接管干部作报告,不留情面地指出一些军政干部留驻丹阳期间的种种违纪行为,气得陈老总拍了桌子,全场鸦雀无声。陈毅说:“这种情形不搞好,到上海一定要天下大乱。”“我们到上海,跑跑公园,坐坐汽车,看看戏,一举一动对敌友我都有关系。”他强调:“我们野战军的‘野’,在城里不能‘野’的。”这次讲话在军队干部和接管干部中震动极大。14日,华东军区及时发布训令,针对军区各机关部队自南进以来军纪风纪较为松懈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并特别成立了军风纪检查队进行督查,极好地整顿和维护了军纪。

500

(入城十项守则)

遵照陈毅的指示,参与整训的解放军官兵,每个人都学习了“入城十项守则”,其中包括:“无故不得打枪、不住民房店铺、车马不得在街上乱跑、不准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买卖要公平”等内容。各部队在整训期间,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城市政策教育。针对大多数官兵没有城市生活经验的问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专门编写了一个小册子叫《城市常识》,下发到每个连队,分为五课,由指导员给战士们讲解。比如,在城市里不要轻易跑到居民家里去,找人时也不要冒失,应先按门口的电铃,或者在门上轻敲几下;下雨天进屋前,要先在门外用脚擦去鞋底的泥。

丹阳整训是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前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干部培训活动,为最终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这么说,没有丹阳整训对思想和作风的全面提升,就没有解放军在上海露宿街头的钢铁纪律。这说明,无论一个人、一支军队还是一个团队,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历久弥新,无往不胜。

500

最后,我们不要忘了,参与丹阳整训的解放军部队,在接下来的上海战役中,为了保护市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使用重武器,伤亡比整个渡江战役都要大得多。为了让上海这座城市重获新生,共有7613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这个五月,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

500

500

500

500

500

【公众号/微博:连座有话说】

欢迎来到连座的军事小讲堂~

喜欢的小伙伴记得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