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撒欢!聚餐中的科学挡酒指南
本来1月做了个过年聚餐喝酒的视频,结果疫情期间不能聚餐,视频囤到了现在。
正好这个五一假期大家可以好好出去撒撒欢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聚餐中的科学挡酒指南。脸红脸白有啥区别?酒量地图炮究竟有没有道理?喝酸奶有没有用?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是哪里人,你的酒量有多少
。
最近我回家过年,各种亲戚朋友聚会。他们劝起酒来都一套一套的,但我从小就没练过酒桌上那些花言巧语,非常吃亏。在我们甘肃,人家敬你好事成双你就得喝两杯,敬你四季发财就得喝四杯,要是敬你个万寿无疆那我就只能掀桌子了。
相信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酒量一般,又不擅长中国酒场文化,但大过年的,我们难免要参加酒局。今天我就用学术研究的视角分析一下喝酒中的典型误区。再有人劝你酒,你就把这个视频拍他脸上!
酒桌上,有些人一杯下肚就脸红,瞬间上台演关公。有的人千杯不醉很开心,谈笑风生又一斤。有的人喝多了激动得无法呼吸,有的人趴桌子上安静如鸡。所以你的酒量是多少呢,喝完酒之后又是哪种状态呢?
那么这些外在表现和酒量有关系吗?
我们在学前班的时候就学过酒精的代谢过程。乙醇被消化道吸收后进入血液,10%出汗出掉或者尿出去,90%进入肝脏,首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变成乙酸,最后加上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如果这个过程一路畅通,你就是酒神。这种人一般喝了跟没喝一样,上个厕所就恢复正常。由于乙醇代谢产生热量,他们往往会发热出汗,高谈阔论,越喝越勇,酒肉穿肠过,千杯都不破。
但脸红的人往往是乙醛脱氢酶没有活性!乙醇喝下去顺利变成乙醛,但乙醛就懵逼卡住了,就会在你体内积累,难以代谢。乙醛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导致你脸红,而且它的毒性比乙醇要大得多。因此,喝酒上脸的人,一般酒量都不太行,本质上是酒精代谢功能有缺陷,还对身体伤害大,你就不要硬逞能。
其实喝酒脸红也不是坏事,别人看你脸都这么红了,哪好意思再来劝你。你看到自己脸都这么红了,也差不多可以装死回家了。这么看来基因的缺陷反而成了你的护身符。有时候不完美才更加可贵,这大概就是人生吧。
还有种人喝酒倒是不上脸,但他们更悲催,因为他们可能乙醇脱氢酶不行。乙醇进来第一步就卡住了,压根没法代谢。因为不产生乙醛,这种人脸色十分正常,别人觉得你深不见底,表面上看是个王者,其实是块废铁。乙醇在血液越积累越多,对大脑的影响是先兴奋、再抑制。他会胡言乱语疯狂嗨,然后倒下睡觉非常乖。这类人我建议你喝酒时带个腮红,既能补妆又能伪装。
酒桌上还有一种劝酒话术最为致命,地图炮!东北、西北、内蒙、山东这四个地方,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被人吹捧。“你们西北人最能喝酒了!”“你们山东人最能喝酒了!”“你们内蒙人最能喝酒了!”“塔捏东北昏也很单航嘎了赛因”
江湖上有很多关于喝酒的传闻,比如内蒙古人家的猫都能舔二两。比如你问一个山东人能喝多少,他会给你比一个1,你以为是一斤,其实是一直喝。
那么地域酒量理论真的有道理吗?
抛开文化和习俗,从科学上讲,一个地方的人能不能喝酒,主要看基因。早在1972年,就有文献指出,36%的东亚人喝酒后都会脸红,白种人就很少脸红,有个专有名词叫Asian Flush。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2的基因分布还真跟地域有关系。有文献调研了86个民族的4000多个样本,给出了亚洲的ALDH2杂合子分布图,颜色越深代表这个地区喝酒脸红的人越多,越不能喝。结果非常AMAZING啊。俄罗斯是货真价实的战斗民族,我国东北、西北、内蒙人基本都基因牛逼,看来这些地方的人是真能喝!虽然不知道为啥山东是个反例。
越往东南颜色越深,越不能代谢乙醛,广东福建都黑成碳了!其中福建长汀的客家人中ALDH2杂合子携带率最高,达到了40.9%。怪不得福建人整天喝茶,广东人整天喝汤,而且他们都喜欢脸红界扛把子的关羽。
这么看来,酒量地图炮还真是有道理的。当然了,就算大部分西北人都基因健全,也存在我这样一杯就倒的甘肃人,所以开炮还是要适可而止。
有研究表明,乙醛会诱发食道癌,全球有一半的食道癌患者都在中国,这跟咱们的酒文化脱不了关系。但对比一下食道癌的发病率,我发现最不能代谢乙醛的广东福建人反而不是食道癌重灾区,中部地区患病率明显更高。有分析就说啊,大概是东南沿海的人民祖祖辈辈自知酒量不如人,饮食文化更加养生,而中部地区的人民既没有北方的优秀基因底子,又总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喝得更多来锻炼酒量。所以,人啊,还是要有zhizhi之明。
那如果我们一出生就输在基因起跑线上了,还有什么办法来提高酒量呢?
民间有一招广泛流传的保命法,喝酒前先喝瓶酸奶,吃点主食。这玩意真的有用吗?我用肉体做了个对照实验。
首先锻炼身体保持自己状态良好,然后让哥们分别直接干二两白酒、喝一杯酸奶后干二两白酒、吃一个面包后干二两白酒。测试他的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非常AMAZING啊!空腹喝完二两酒后40分钟,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峰值,80mg/100mL,吃面包能明显降低酒精浓度,峰值只有空腹时的75%,浓度随时间平稳下降,喝酸奶的效果更明显些,酒精浓度很快下降到20mg/100ml左右,两个半小时后趋近于0。这是因为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比在胃里快,胃里的食物和酒精一混合,减少了酒精和胃黏膜的接触,吸收更慢,身体负担也更小。
当然,本实验比较粗糙,数据仅对这一特定哥们负责。但总之,喝酒前先垫吧点/喝前一杯奶,这就是民间的大智慧啊!欢迎大家在弹幕里分享你的其他偏方。
酒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研究了喝酒的科学后觉得这小小一杯酒中的确蕴涵了人生哲理,小酌一杯就满脸通红,这是基因在默默保护你,人生的缺憾有时也是另一种幸运。酒桌上的盲目自信,很可能会害了你的健康,人还是要认清自己有多少斤两。
最后想告诉大家,喝酒的确是交流感情的神器,它能让你暂时忘记烦恼,抒发倾诉欲望,非常快乐。但从科学的角度讲,没有“小酌怡情大饮才伤身”的说法,只要喝酒都伤身,酒精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爱喝,挺好,别喝高。如果你不爱喝,嘴长在自己脸上,不要为了刻意合群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过了今天,没人还会记得你喝了这杯酒,能记住的只有你的肝。
好的,感谢大家一年的支持与鼓励,硬币您投不投随意,这杯酒我干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咱们明年再见!
参考资料
1、酒精代谢过程:吕程程. 一种乙醇脱氢酶抑制剂甲吡唑及抗癌药物Axitinib的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5.
2、脸红和乙醛脱氢酶: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cohol_dehydrogenase
Hurley TD, Edenberg HJ. (2012) Genes encoding enzymes involved in ethanol metabolism. Alcohol Res. 34(3): 339-344.
3、关于Asian Flush: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cohol_flush_reaction
P, H, Wolff. Ethnic differences in alcohol sensitivity.[J]. Science (New York, N.Y.), 1972.
4、亚洲的ALDH2杂合子分布图、食道癌分布图: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46302/
Li H , Borinskaya S , Yoshimura K , et al. Refin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Oriental ALDH2*504Lys (nee 487Lys ) Variant[J].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2009, 73(Pt 3):335-345.
5、全球食道癌分布:Malhotra G K , Yanala U , Ravipati A , et al. Global trends in esophageal cancer[J].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7, 115(5):564-579.
6、番剧《理科生坠入情网,故尝试证明》: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media/md28223860/?from=search&seid=90678926248868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