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原来这才是真相
北京、天津、保定这三个城市,按照明、清的行政名称,分别称为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
北京自元代起就是皇帝住的地方,天津是北京的东大门,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而且这是当时华北平原上三个最大的城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为什么叫“北京城”?第一,过去的北京,只是城墙以内的地方;第二,在明清两代,北京不设行政区,不在州府道县的编制,北京老百姓打官司,就要到现在丰台区的宛平镇,那时是宛平县,所以北京就只能叫北京城了。
为什么叫“天津卫”呢?当初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从安徽老家调来了亲兵保卫北京,由此而设立了天津卫,就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是兵营的意思,所以天津的地名有许多是军队的称呼,如军粮城、北大仓、小站、南营房等。
为什么叫“保定府”呢?因为直隶乃京畿要地,直隶的总督府就设在保定了,人称“保定府”。直隶总督素有“疆臣领袖”之美誉,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朝廷重臣都曾先后出任此职。而且河北省的省会最初也是设在保定。
我们知道,现在在华北地区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叫“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北京、天津、保定三地人的不同性格。
老一辈的人传言:北京人经多见广,眼界宽,心眼多,靠投机混饭吃,不容易上当受骗。看上去对谁都挺客气,其实对谁都留着一手,发现风向不对,立马打轮转舵,有着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地人眼里,北京人比较世故,油滑,于是便得了个“京油子”的评价。
津门乃水陆码头,商埠文化发达。天津人脑子活,嘴巴巧,能说会道,擅长说服别人。过去相声演员得先要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后,才敢放开手脚闯江湖。就是因为天津人说话诙谐,幽默,“逗哏”,久而久之,落了个“卫嘴子”的名声。
“保定府的狗腿子”,则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的伪军司令部就设在保定,那里出过不少为虎作伥的军、警、宪、特,所以落下了这么一个“狗腿子”的骂名。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在清初就有了,说的是热爱摔跤的保定人喜欢在官府衙门当差,凭武功真家伙吃饭。
其实,上面的这些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话:"十个京油子和卫嘴子,斗不过一个勾腿子。”不过这里斗的是力,而不是斗心眼。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莫急,且听老铁慢慢道来。
清朝康熙年间,鳌拜专权,康熙皇帝为了剪除鳌拜,悄悄地在内廷设立了一个善扑营。善扑营从八旗亲贵中选拔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组成,在宫内陪同皇帝练习“布库”。“布库”是蒙古语,就是汉语中“摔跤”的意思。1669年5月,康熙正是靠这群鳌拜根本看不上眼的少年,在武英殿内将鳌拜一举拿下。
自此后,立功的善扑营成为了皇帝的贴身侍卫,并经常为皇帝表演摔跤。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也非常好。善扑营存在了200多年,一直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才被解散。
善扑营的规模不大,总共不过300多人,但是里面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的摔跤高手。善扑营解散后,这些摔跤高手就流落到了全国各地。当时的北京、天津、保定,是北方最大的三座城市,因而大多摔跤高手来到这三座城市谋生。他们在当地落脚后,会招收弟子,传授摔跤技术。
于是,从宫廷里流出来的摔跤技术就在北京、天津、保定三座城市落地生根。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京、天津、保定三座城市的摔跤选手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摔跤风格。
百年来,北京、天津、保定三座城市都走出了许多杰出的摔跤高手,如北京的沈友三、熊德山、单士俊、满宝珍等人;天津的李瑞东、穆祥魁、刘少增、卜恩富等人;保定的平敬一、马蔚然、张风岩、常东升等人。
善扑营流落到北京的摔跤高手最多,他们不但身强力壮,而且摔跤水平很高,身体灵活、油滑。寻常人等,与北京摔跤选手进行比赛时,一碰到他们的身体就被划走,犹如他们身上抹了油一样。
长此以往,人们就送了这些北京摔跤选手一个外号“京油子”。
天津离北京很近,从善扑营流落到天津的摔跤高手也有很多。外地人与天津人摔跤时发现,天津人在摔跤之前,会用嘴舔一舔指甲。外地人不解其故,于是“卫嘴子”的说法就不胫而走。
事实上,用嘴舔一舔指甲,是为了保护指甲,防止在摔跤时将指甲给劈了。这跟拳击比赛时,运动员会戴上牙套保护牙齿是一个道理。
从善扑营流落到保定的摔跤高手不如北京的多,可是,由于保定人习武的风气很浓厚,有悠久的历史,各种武术的流派在保定都有,摔交在保定就更为普遍,有很多民间摔跤高手,摔跤技术最为巧妙。在比赛时,两位选手敏捷地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摔倒,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保定摔跤讲究速度,要求快捷干脆,以快打快,瞬间结束战斗,因此被称为“保定快跤”。快跤文化已成为古城保定的城市名片之一。
“保定快跤”有一种技巧,叫“勾腿”。这技巧使出来,能迅速将对手放倒在地,取得胜利。就这样,人们称赞为“保定府的勾腿子”,与“京油子”和“卫嘴子”并称为摔跤界的三大流派。
那时北京的王公大臣们要找看家护院的人,就到保定来找,如果这个王公和那个大臣家有了矛盾,两家的家丁一见面,大家都是保定人,甚至是同门的师兄弟,这个矛盾就容易化解了,所以大家都愿意到保定来找武师,慢慢地在北京看家护院、保镖就成了保定人的专利,就象绍兴出师爷一样。
其实有的武师并不是保定人,但他必须与保定的武师有交情,或者是拜保定的武师为师,这些不是保定人的武师为了加入保定这个大团体,对外也称自己是保定府的,而且说话时还要多多少少带一些保定的口音。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为老爷服务的、帮老爷做事的就是勾腿子,而这些“勾腿子”都说自己是保定府的。可是,当“保定府的勾腿子”传出去后,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传变了样,最后演变成了“保定府的狗腿子”。
近百年来,随着清真寺回民马长春大败清室皇族跤手“神力王”、一代豪杰平敬一行侠仗义独步跤坛、张凤岩挫败京师头号摔跤手宝善三、“花蝴蝶”常东升在1982 年组织世界摔跤协会并任会长,被尊为“世界摔跤之父”,巩固了保定的跤坛霸主地位。
从民间现在流传的观点直观的来讲,其实可以形象的形容三个城市的人遇到一起发生冲突的表现,京油子见事不妙就脚底抹油开溜,卫嘴子心里犯怂嘴上却还硬扛着,保定府的人则既不怕事开溜,也不废话,上去两下子就把对方放平了事。保定府过去的人一般都要会“勾腿子”,否则也不好混饭吃。在解放前那个时代,会“勾腿子”大多也注定要给军阀当差事,但会“勾腿子”的人,总比那些只是“油子”、“嘴子”的要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