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大千】火鸡是中国传统畜禽吗?我竹鼠表示不服
来源:青华九变
作者:于山
参考资料:周士琦:《传入中国的两种火鸡》;黄昌成:《对中国火鸡来源的看法》;禽病防治:《中国的火鸡市场该由谁来开发?》;瑞文:《中国要不要加快发展火鸡产业》;王钊:《远禽来贡,清宫绘画中的火鸡图像来源》;李相运:《家猪的起源和驯化》;蔡大伟:《古DNA与家养动物的起源研究——中国家绵羊和家马起源初探》;吴锦淑:《浅谈中国驴种起源与驯化》;任大维:《现代家兔驯化史初探》;何宗亮:《中国家鹅起源和进化的分子研究进展》;冯中源:《中国瘤牛》;刘云海:《珍稀畜种——大额牛》;贾青:《山羊的起源驯化和品种形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中国农业大学揭示中国北方家鸡起源和驯化之谜》;张小云:《中国骆驼驯化起源的考古学观察》;赵永欣:《中国绵羊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常国斌:《鹤鹑的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等
以史为鉴,收获智慧。
欢迎来到青华九变之观照大千。
近期,新制订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就畜禽目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针对《目录》的说明中专门提到,狗已“特化”为伴侣动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畜”之一狗排除在外。
文件列举了传统畜禽18种,包括:猪、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其中火鸡的入选引发较多讨论。
提起火鸡大家并不陌生,欧洲人在欢度圣诞节时少不了这道名菜。一般认为火鸡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作为贡品以供观赏。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入侵舟山群岛,带来火鸡并在当地繁衍,供上海的外国人食肉用。资料显示,从2008年初开始,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开始在中国肉类加工行业推广火鸡产品,但由于饮食习惯差异,火鸡始终未能获得中国人民青睐,中国人民接触火鸡更多的是在动物园。
火鸡传入中国历史如何?中国火鸡现状如何?传统畜禽驯化历史如何?我们整理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上的火鸡
火鸡如今亦称为吐绶鸡,对于“吐绶”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不乏记载。据此有学者认为“从大量古籍记载中,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大量饲养火鸡,并且已经有了许多的文字记载。由此认为中国的火鸡,应是我们的先辈们驯养的,而不是由国外传入的。”但一般认为,唐宋诗人咏的吐绶鸡,不是今天的火鸡,而是中国原产的两种角雉:红腹角雉和黄腹角雉。
在我国的古籍记载中,最早始见于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卷上,“吐绶鸡身大如鹤,五色,出巴东山中。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即吐绶,长一尺,须臾还吞子。”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在他的吐绶鸟词并序中写道:“滑州牡尚书李公以吐绶鸟词见示……越山有乌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
宋宝庆读会稽志(公元1225年编写)物产节中记有“吐绶鸡,太白山有鸡五色,吐绿绶号吐绶鸟。”
在明代初年有火鸡传入我国的记载,《明史·三佛齐传》说1371年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就曾向明朝廷进贡火鸡:“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遣行人赵述诏谕其国。明年,其王马哈剌扎八刺卜遣使奉金叶表,随入贡黑熊、火鸡、孔雀……诸物。”
这里所说的火鸡是什么样的呢?明郑晓在《吾学篇·皇明四夷考卷上·三佛齐》中是这样描述的:“洪武初,三佛齐国贡火鸡,大于鹤,颈、足亦似鹤,锐嘴,软红冠,毛色如青羊。利爪,能伤人腹致死,食火炭。”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三佛齐国》也有记载:“有鸟焉,其名曰火鸡。其状如鹤,长喙,羊毫而圆身,红冠而青翼,黑足利爪,喜食炭,击之不死。”而对火鸡记载最为详细的,要属曾随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马欢所写《瀛涯胜览·旧港国》:“又出一等火鸡,大如仙鹤,圆身簇颈,比鹤颈更长,有软红冠,似红帽之状,二片生于颈中。嘴尖。浑身毛如羊毛,稀长,青色。脚长,铁黑,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肚肠,肠出即死。好吃炭,遂名‘火鸡’。”
有学者根据从形状、毛羽、习性等方面,认为明人说的火鸡为今鹤驼科的“鹤驼”。
至于今天意义上的火鸡最早何时传入中国,现在我们已经难以明确地知晓,但是通过清代留存至今的一些图像和文献我们还是能够一窥火鸡早期流入中国的情形。
据清末民初周敩肃《古今怪异集成·杂禽类》说:“康熙辛亥(1671年),西洋人有以火鸡入贡者。舟进苏州阊关,出鸡于船头,令市人聚观之,赤色,与鸡同,饲以火炭,如啄米粒也。”当时尚未作为肉用禽类饲养,而只是作为贡品供观赏而已。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奉敕完成的《余省张为邦合摹蒋廷锡鸟谱》(以下简称清宫《鸟谱》)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部清宫《鸟谱》以图像和满汉谱文的形式全面记录了当时中国官方所掌握的鸟类知识在其中第六册的第十二幅和十三幅分别描绘了“洋鸡”和“雌洋鸡”,依据图像我们很容易就辨识出它们分别是雄火鸡和雌火鸡,此时火鸡被称之为“洋鸡”,这也表明乾隆年间火鸡已为清廷所知晓。
今火鸡传入我国进行饲养并供食肉是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据周敩肃《古今怪异集成·杂禽类》记载:“道光时,英人占舟山,携火鸡以来,遂有遗种。今定海人豢之者甚众,岁由甬舶载以至沪,供西人之食者,不可胜数。”这是指鸦片战争时英国人入侵舟山群岛,带来火鸡,遂使火鸡在舟山群岛繁衍开来,后来在舟山的定海进行人工饲养,供上海的外国人食肉用。
火鸡在今天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引进火鸡。1979年江苏省从美国引进了尼古拉大型火鸡;1980年5月加拿大的海布里德火鸡第一次传入我国,在北京试养成功;同年广东省从法国引进了贝蒂布中型火鸡和贝蒂纳小型火鸡;1982年建成的北京市种火鸡场,分别于1982年、1984年和1987年3次从美国引进尼古拉父母代种火鸡,1984年从法国引进贝蒂纳父母代种火鸡。
火鸡好不好吃?1979年,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饲养过美国尼古拉火鸡,品味的结果,确实没有肉鸡好吃,当然更没有当时的北京油鸡好吃,也没有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吐鲁番鸡好吃。
2009年的《中国禽业导刊》发布文章“中国要不要加快发展火鸡产业”称,“中国人目前还不习惯消费火鸡,每年火鸡肉产量约为0.2万吨,主要供应驻华使领馆和外资企业。”
2014年《家禽科学》发布文章“中国的火鸡市场该由谁来开发?”称,“美国是世界上生产火鸡最多的国家,其火鸡产量占世界火鸡总产量的近50%,每年火鸡产品产量达到270万吨左右,其中近90%的产量供国内消费。同时美国也是世界上火鸡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注意到中国市场对高端肉类产品的需求,从2008年初开始,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开始在中国肉类加工行业推广火鸡产品。”
美国人爱吃火鸡,但对于国人来说,似乎很多人都不认为火鸡是能上餐桌的一种动物,接触火鸡也往往是在动物园。根据网络信息显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沈阳森林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青岛动物园、昆明动物园等曾经把火鸡作为展示动物。
“传统畜禽”知多少
猪:在中国,猪仅次于狗被驯化,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兽骨,绝大部分都是狗和猪的遗骨。就猪骨来说,既有野猪的,也有家猪的,说明我国家猪是由古代中国先民在不同地域各自驯化当地野猪而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的猪下领骨,距今已有7500年的历史。
普通牛: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7万年。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瘤牛: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3000多年以前的岩画中众多的牛和狩猎图像,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从狩猎向驯养过渡阶段的生活,其中不乏瘤牛身影。在滇池附近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驯化后的瘤牛青铜器铸像。
水牛:考古研究表明,水牛是中国古老畜种,水牛驯化可能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距今至少7000年。
牦牛:牦牛作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家畜种,有学者依据野生和家养牦牛的全基因组群体遗传变异图谱计算,发现牦牛驯化始于新石器时代的7300年前,而驯化数量则在3600年前增长了约6倍。
大额牛:产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一带的大额牛,因目前仅为独龙族所驯养,常称之为“独龙牛”,部分被驯化,多数仍自由游牧于山林之中,原始生态尚存。
绵羊:有学者认为中国绵羊遗存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大约5000~7000年前,虽然在有限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零星的绵羊骨骼、牙齿的碎片,但是由于样品保存差以及缺乏形态数据使得动物考古学家很难判断这些遗存是否属于家羊。有学者认为从内蒙古石虎山遗址出土的放射性碳龄约为5700年的绵羊骨骼,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绵羊遗骸。
山羊:中国也是山羊的驯化起源地之一,中国的家山羊是在各地先民独立驯化的基础上,在发展过程中导入了外来山羊种群血缘而逐渐形成的。中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卜辞”中,已有绵羊和山羊的区分。湖南宁乡县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四羊方尊中的羊具有逼真的肉髯和须,说明山羊在当时已在该地普遍家养。
马: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王宜涛认为中国养马、驯马和用马的历史可以早到龙山文化时期;斯坦利丁·奥尔森指出在新石器时代末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已家畜化的马;吉崎昌一认为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由容易地支配、驯服马到驯养马。
驴:2011年蓝田新街遗址发现完整驴骨,或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驯化驴。据战国《逸周书》卷六所载:“伊尹为献令,正北、空同、大夏、匈奴、月氏诸国以野马、駃騠为献”。按伊尹为商汤时代人,上述地区大多在今新疆天山以南和甘肃等地。依此而论,这里在3500年前,已经驯养了驴,并利用驴和马杂交获得駃騠。
骆驼:目前家养骆驼在中国最早出自新疆轮台县群巴克墓地,年代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可确认最迟在西周晚期中国新疆北部地区已驯养有双峰驼。
兔:早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的殷商时兔的甲骨文中就有对兔的记载,公元前12世纪也有野兔状的玉器雕塑早在公元前179年~155年汉文帝之子刘武便已筑“兔苑”豢养野生兔观赏,这是我国最早的养兔记载。
鸡: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古代鸡中就出现了现代家鸡的几个主要单倍型,揭示出黄河流域的原始种群是现代家鸡的祖先之一,并证明了中国北方地区曾经存在早期家鸡驯化事件。
鸭:中国是世界上鸭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将野鸭驯化为家鸭的国家。我国最早的一部古籍《尔雅》中就有关于养鸭的记载。
鹅:中国鹅起源于东北,远在4000年前就已饲养,是一个很古老的鹅种。我国战国时期《庄子·南华经》中有记载:“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这里的雁显然是人工饲养的,即家鹅的古称。
鸽:我国也是养鸽的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南方,已经有了目色不同的鸽子。秦汉时期,宫廷和民间都醉心于各种鸽子的饲养与管理。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在海上的中外劳动人民已用鸽子传递信书,以向家人报平安。
鹌鹑:中国是野鹌鹑主要产地之一,也是饲养野鹌鹑最早的国家之一。《诗经》中有过“鹑之奔奔”,“不狩不猎,胡瞻尔筵有悬鹑兮!”的诗句,战国时代,“鹑”被列为六禽之一,成为筵席珍肴。
狗:我国传统“六畜”之一,详见本人另一篇文章:《食用狗肉的历史与现状》。
相较于上述“传统畜禽”,火鸡传入中国仅仅几百年,且自始至终未能获得中国人民青睐,更遑论“传统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