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大要感谢贫穷?这句MMP我一定要讲

500

首先当然要恭喜王心仪,考上北大,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同时又必须说,她自己可以是“感谢贫穷”这样的话,但其他人没有资格这么说,也不能把她上北大的原因归结为因为她穷。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这个社会上比她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或者说生活像她一样困难的也还有很多,但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都是沦入社会底层,而不可能考上北大。如果穷就能考上北大,为什么这些人没有?

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的问题在于,能不能站着把北大考了,谁也不感谢,包括贫穷?

因为各种原因,刚好还认识一些考上了北大的人,其中不乏农村出身的人,或者虽然出身城市但家庭背景很普通,可能并不比王心仪强多少,但我从没听他们说过感谢贫穷之类的话,他们也没有这么想过。

为什么他们不感谢贫穷,而到了王心仪,就要感谢了呢?

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他们早生了二十年,还没有高考改革,还没有搞素质教育,还没有给学生减负,还没有用快乐教育欺骗社会中下层子弟,高考还是公平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资还不能直接决定孩子上什么大学,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乡镇中学的学生,只要你够优秀,够努力,还是有机会凭自己本事考上北大清华的。

所以,对他们来说,问题就是,凭本事考上的北大清华,为什么要感谢别人,感谢贫穷?用不着。现在回头再来看,他们是站着考上了北大的一代人。

为什么王心仪要感谢贫穷呢?

其实不难从王心仪的这个小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她中学这几年,贫穷对她造成的压力有多大。尤其是青春萌动的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时期,家里有钱和没钱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她说感谢贫穷,多少也有些出一口被压抑在内心多年的气的意思。

但比她个人内心的不平更重要的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如今越来越贵族化、精英化,对王心仪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已经越来越遥远了。所以,前几年才有人惊呼,北大清华的农村学生都快要绝迹了。

于是,北大清华也响应国家号召,赶紧出台了一些类似扶贫的扶助计划,定向招收农村学生,比如清华的“自强计划”、复旦的“腾飞计划”之类,大多数是所谓的农村专项计划或者贫困专项计划。

此外,媒体上也大肆宣传了一些寒门还是能出贵子的例子,比如2017年考上清华的熊轩昂和残疾考生魏祥,今年的王心仪和另一个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考生,都成了话题。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贫寒子弟考上北大清华能如此大力宣扬,本身就已经说明,他们在今天考上北大清华有多难,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事了,甚至到了如果没有这些专项计划,几乎就完全没有机会了的程度。

而对那些通过这些专项计划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来说,他们大概是真的要发自肺腑的“感谢贫穷”的。

相比于前面提到那些二十年前站着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来,这些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北大清华的人,当然是“被照顾”上来的,自然是要被别人另眼相看的,大概只能算是北大清华的二等公民。

比如就有人吐槽这些项目上来的同学多数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不高,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而这些所谓的短板,当然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带来的结果,也就是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通过补习班、辅导班之类的方式生产出来的。

而且,他们虽然进了清华北大,但相比八九十年代那种进了北大清华就等于获得了进入上流社会和精英阶层的门票的时代,现在他们的未来也不能算太光明,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等待他们的将是各种凤凰男之类的吐槽。但好歹他们也能保住中产生活,对个人来说,毕竟也是好事。

打个比方说吧。

你是国企工人的时候,早上骑着自行车到了厂门口,看到厂子的经理也和你一样骑着自行车,从你身边路过,你心情好就问个好,心情不好就当没看见,厂长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你对厂长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感恩。

厂子改制成了私企,你还是骑着自行车上班,到了厂门口,看到老板的豪车过来,你下了自行车想打个招呼,人家呼啸而过,压根没看到你。回到家,你看电视,经济学家正在讲,资本家养活了工人,工人对资本家要感恩。

什么叫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当家做主?这大概就是。对寒门子弟来说,重要的不是考上了北大清华要不要感谢贫穷,而是还有没有站着考进北大清华的机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