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解构思维与整体思维模式下各自医学领域产物

本文内容,缘起于对张文宏饮食说法的批判(见附1),完成于与观察者网网友@徒手 的探讨,其乃西医毕业,正在考研究生中。本帖主题的主要内容,在最后一篇回复中,为方便读者厘清前后脉络,予以完整记录交流过程,时间不够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最后一篇回复看:

500

500

(以上两图,来源于网络)

水流 :

很多小孩肠胃是有问题的。比如胃肠虚弱,消化能力不足,积食宿便等,家长也不懂体质与食物的关系,觉得孩子瘦弱,吃得少,就使劲喂孩子吃,高营养高蛋白,体质越来越差,容易咳嗽感冒,真害了孩子。还有的孩子,糖果饼干、冷饮煎炸等吃得多,肠胃积热积湿,口臭、便秘,容易发烧感冒、出疹过敏,都是体质出了问题,并且一直在吃着加重这种不良体质的食物。你提到的鸡蛋过敏,其实临床上,无论男女老幼的绝大部分过敏,都是与体质息息相关。体质恢复正常,过敏自动消除,这是根治之法。西医这方面不懂体质与过敏的关系,找过来的大部分过敏患者,比如过敏性鼻炎、咳嗽、痒证、皮疹等,都是经过西医抗过敏治疗,效果不好,才来的。有的半年甚至更长的每日服用抗过敏西药,反而愈来愈重。我治过服用抗过敏西药最长时间的,是一位30岁左右,男性患者,服用盐酸西替利嗪持续2年,过敏性鼻炎反复中愈来愈严重。其身体被疾病、奶蛋甜冷油腻食物、西药,摧残得一团糟,复杂、严重。

其实,此人体质是肾阳虚体质。这种体质,就应该忌口奶蛋甜冷油腻食物,宜选择温性甘润不辛燥的食物。而西药副作用大,容易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

这个不良反应,就是西药伤元气的表现。当于中医里的寒凉药,而且是又寒又散的药。寒的伤阳——生命活力,散的散元气。

中医里的阴阳理论,是对元气的二分法思维工具。它是思维工具,而不是神秘化的不可描述的物质。

落实在人体的阳,就是生命活力、生机、抵抗力、免疫力、爆发力、消化代谢力等一切动性向属性的归类。所以,阳虚患者,就是他的生命活力虚弱,意味着他的抵抗力、免疫力、清除体内异物、代谢废物的能力虚弱。所以,这些排不出去的异物、代谢废物在体内形成自身过敏原。

西医的解构思维模式下,不是中医这种整体、系统思维模式。

解构思维嘛,就是去找过敏原,而且,多是向外求,什么螨虫、粉尘、花生等几十上百种。应接不暇,难以治断根。

其实,在中医里,过敏体质,无外乎三大类,一个是阳虚,另外一个是火,又分为虚火、实火,第三个是风。临床多见的是两种或者三种兼具的体质。或外热内虚寒体质,或外热内虚寒夹风体质,或肝胆湿热夹风体质,等等。

外热内虚寒体质的人,外虚火,过亢,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容易喷嚏、瘙痒、出疹,里面正气不足,阳虚,活力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比如湿气、胃肠积热宿积湿、宿便等排不出去。整个脏腑功能、脑的思考力、记忆力、集中力、肌肉骨骼的爆发力、持久力都不行。

中医是兼具考虑1病-症、2人-体质-证、3环境-因地-因时,三要素去治疗的。一如既往体现了中医源自道家道的世界观这种整体思维模式的文明体系。天人相应,在中医经典也非常多论述,比如《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等等。

回到原来话题,孩子群体,有很多孩子的体质,比如肠胃问题等等,是不适合吃奶蛋的。你的观点反应你的知识点很不足。

@徒手 :

中医不向外找过敏原根本不是什么整体性思维,就是我们历史上没有大力发展显微镜而已。要真让张仲景他们遇见了显微镜,现在的中医经典会大规模改写。中医天天说用西医看待西医是不客观的,难道反过来不一样么。。。 西医是依附在物理学,化学体系里面的,所以可以慢慢往前发展,与其用中医批判西医,直接用中医批判显微镜更实在,那才是打蛇打七寸。

水流 :

格局太小。解构思维模式、整体思维模式,你品,再品。各自优缺点。以及临床中治疗这类过敏性疾病各自效果。如果你不是医生,就不要多嘴了。人贵自知之明。

@徒手 :

我是西医的呀,医学院毕业,正在考研,我自己就是光敏性皮炎,夏天不能晒太阳。 1,你是学西医的么?你用中医评价西医? 2,你是学中医的么?学中医为什么用中医评价西医呢? 3,我晒过太阳,体内会产生的几种物质。我不去用西医命名他,我就是想知道,中医怎么看待这种实际存在的物质,或者中医知不知道这种物质存在。 4,我从来没有贬低过中医,中医也一直在呼吁尊重中医理论,不能废医验药,不能以西医视角看待中医。 我想问问你这是在干什么?究竟中医跟西医是井水不犯河水,还是可以互相解释对方,并加以废医验药。

水流 :

一直都是从中医、西医各自角度去对比。一如前面文章分析。

从各自的思维模式开始,即中西医为什么会有这样思考、分析、方法、治疗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各自文明的世界观这个基石。

接着对比各自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中医在学校,学习的医学知识,中医西医知识比例为6:4。毕业后在医院,中医大夫在科室受到的制度压制,导致中西医资源、治疗比例是反着来的,3:7甚至更少。中医大夫查房完,开医嘱、生化、理化检查、输液吊瓶,包括抗生素、激素等等。所以,中医大夫,对于西医,还是有发言权的。

而西医大夫,这方面就很不同,几乎都是西医,对于中医知识,没有系统学习。对于中医的看法,很多都是错谬百出。对于中医的攻击,就像特朗普及其国务卿等,对于中国的攻击一样,有些在我们中医看来,真的是令人智熄 。

西医住院科室,西医的临床诊断,需要辨病分析,相似症状、表现,有些容易混淆,导致治疗无效、有害。所以需要对比分析。这就需要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点。

而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西医相比中医的不足,就是没有如中医对过敏性疾病那么更系统、更整体性去认识、分析、治疗。更落于细节,找过敏原,压制过敏反应,疲于应对。压制不是错误,但对于过敏性疾病,压制显然远远不够的。中医的长处,就是从整体上去看待人体、疾病。这样的好处就是更容易看清疾病深层次的病因、病理机制,从而治疗效果,也就大大不同。

前面讲的过敏性鼻炎、咳嗽、皮疹、痒证等,那么多患者下来,对比西医治疗,在下纯中医治疗,效果相差很大。这怎么解释?而前面在下分析的,就是从中西医各自角度,多层次对比分析的。这既有世界观,即对世界的看法,有的人说人死灯灭,有的人认为有轮回。有的人说世界有个主宰,有的人认为世界是时刻在变动,所以是无常的。等等。这就是世界观,奠定了人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方法论。综合形成各自文明。这些世界观比较、思维模式比较(解构、整体等)、理论比较、文明比较,属于基础研究。运用比较,就是临床治疗手段和疗效了。

另外讲一点,前面说了,中医大夫,在西医制度下的压制、窘迫。这里面太多不科学、不适合中医发挥的制度。在下从医院辞职后在中医馆坐堂,纯中医,几年下来,医术蹭蹭长进。反过来推导在下思考中西医各自优缺点。写了不少文章,有机会分享。

废医验药,废什么医?西医吗?所以,这是假命题。千万不要预设立场。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理性思考是第一的。其次,可验证、可重复、可量化。

中医的文明体系,中医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医不是简单的模型,而是多参数、多思维角度的整体论、系统论。中医就不能重复吗?就不能量化吗?

显然不是。

几千年下来,中医传承下来,说明是可重复的。开处方都有数量,说明也可以量化。

是更复杂的重复、量化。

有人把中医的思维模式、诊疗方法比作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运用。还是一定道理的。

以前,电脑能下赢国际象棋,但是更复杂的围棋,电脑怎么也算不赢。最近,人工智能发展起来,采用模仿人脑神经模式,才突破困局。现在,把一些资料、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学习、分析,过段时间,就会发展出出人意料的成果。这里面的原理,很难去找到细节上具体是怎么来的。

中医在临床上,也是类似这种,通过多参数、多角度,整体思维,最后效果不错,甚至有些大大超出西医的疗效。这点,西医应该正视这个事实。

中医的缺点,是带有历史原因的。中医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发展出这么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体系,不容易。也受到是了时代束缚,没有与科技结合起来。所以,对于微生物致病,就大大不如西医。西医在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领域,杜绝、消灭、遏制传染病,对人类贡献巨大。结合科技,外科手术发展也非常巨大。但是对于各类慢性病,相比中医可以治本而言,却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中医未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问题。首先是理论结合,其次科技手段结合。干细胞、基因等研究,中医元气理论,可以很好的与之结合。在下也写过这方面的理论分析。相信有中医大夫有接触干细胞、基因的实验研究,那他在实操方面,比在下就更有发言权了。

@徒手 :

1,我不认为中医是科学,你把科学的定义与科学的证明逻辑搞混了。科学指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套认知体系,可重复性是确保正确的规则。中医很少参与现行的科学体系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是另一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系,那么不管中医这套体系是否完备,他应该是与现存的科学平级的,而不是屈身于科学之下。我觉得你们不止在临床被压制了,在思想上也被压制了。2,微观分析不等同于局部思维,看的仔细跟头疼医头是两个事情。是客观现实因人的意志而改变,还是人的意志因客观现实改变?我一开始只是说中医现在的形态不是中医先贤自己选择的,而是现实条件的局限,导致先贤们走到了今天这样。西医被局限得更严重,因为西医直接面对一神教的统治。尽管没有显微镜,明末中医还是发现了呼吸系统靠空气传播疾病。就凭现在这样被人说了一句历史,就一跃而起,苦大仇深的中医人,还有古圣先贤的雄心壮志么?3,曾经没有显微镜,如今有了。曾经中医医家的思想没有枷锁,如今也有了。我不信扁鹊华佗张仲景这样的人,看到西医会是今人这般自艾自怜的样子,他们应该有相见恨晚,豪气干云的气魄。我学完了本科五年,为了考研又学了几遍,西医算个屁的医学,西医让人失望,回头一看,中医也那么让人失望。你们看着圣人的书,却学不到一点圣人的气魄,也是有意思。4,说好听点,是与现代科技结合,其实就是急功近利,想多出成果。西医远远没有成熟,甚至不完全算是科学。中医不想着跟物理,化学结合,跑去跟西医结合只会鸠占鹊巢,最后被白嫖,灰溜溜跑回家。甚至自己都会被吃干抹净,变成西医的养料,不过也算死得其所了。大概是物理,化学太难学吧。

水流:

你对科学的定义,推导出中医不科学的说法。

不赞同。

到你这里科学有点洪水猛兽的味道。 

相比西医,中医是多参数、多思维认知角度的模型。这很科学。

承认中医科学,不等同于屈身。

不但中医的基石,科学,连中华文明的基石,原始道家,其对世界的探寻、认知、智慧,朴素客观理性,科学。

思维和认知世界太深入,道的世界观,一般人已无法理解。

就像量子力学、相对论对世界的认知,一般人已无法理解。

中华民族,整体上没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原理,就是中华文明源头,是朴素客观理性的世界观与智慧。一代代中华先贤,印证着天地背后,道的事实。

蒙昧时代,先贤整体思维——道的世界观,有一说一,不神神鬼鬼,难能可贵。

世界其他几大文明的源头,几乎都把道这种层次,予以拟人化,进而神格化,如上帝、真主、梵等。朴素理性的道的世界观,被扭曲成虔诚信仰。

不朴素,多了人为的东西,不无为。

所以,基督教反科学,黑暗神权时代烧死科学家,反理性。

对比发现,道的世界观,朴素、不神神鬼鬼,贴近客观事实。

这种原汁原味的世界观,少了各种神神鬼鬼的束缚,包容性大,不像其他文明,其源头、基石,赋予人格化、神格化的人为再加工后,唯一至高,主宰,则对于其他文明,具备排他性、私有性。

这是西方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源头。

要打破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困局,未来人类出路,在于中华文明,道的世界观。

大力弘扬中华文明核心精髓——道家思想、道家方法论,身体力行诸如质朴、顺其自然、无为等,探寻更清晰的方法论去认识道。为世界,为人类社会,注入一股原始、清新、朴素的世界观、文明法乳。

真正道家的道,不是主宰论,也不是真常论。

易道无为,三者圆融,严谨自洽,中华文明基石。

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最大不同在于,解构思维和整体思维的不同。整体对比,窥其全貌。

解构思维不是你说的 “局部思维”,解构思维若无整体思维平衡,易落入局部思维。逻辑要清楚。

前面说了,受科技落后的历史条件限制,中医在整体思维上发挥,形成这么一种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中医学体系。

中医人群里,谁在整体思维上,思维、认知、实践、落实水平高,谁的医术水平上限就高。

相对于道这种高层次的整体思维、世界观,普通人无法理解。

所以很大一部分中医,并没掌握、透彻中医优势——整体思维,落于术医、草头医、衣食医、江湖郎中层次。其医术、医理,只能照本宣科最高层次道的世界观层次,往方法论层次下落时,在方法论上落实的一部分整体思维。

如经络学说,先贤从人体有形肉体、无形功能基础上,观察到的成体系学说。像一个国家,水流动形成江河,地势高低形成温差。经络密布周身,相互联系。后世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中医——术医、草头医,也会从经络学说去诊疗,水平有限。

没有道的世界观,这种高维度认知,叫谁来也没法。普通中国人、西方人,都不行。

像爱因斯坦研究到相对论后,对世界的看法——世界观,就变了,如世俗定义的时间,可变。像创立量子力学的先辈,对于世界的看法——世界观,也在解构思维中升华了。过去世俗的世界观,解构了。看到的、感知到的世界,不再是以前那样。如一棵树,一块大石头,以前认知中,固态,静态。树与石头之间,分隔。

量子力学角度呢,万物由无数变动不居的粒子组成的聚合状态。这状态随时都在变化,时刻在衰变和新生。你以为的树,此时已不是刚刚的状态了。万物之间,也变成随时在相互影响、相互变化的状态,没有固定不变的绝对状态。意思就是,升华了世界观的人看世界,树和岩石之间,不再是分隔的,而是向涌动的河水中的不同浪花,相互涌动,相互生灭,万物组成了这个大世界河流。

这些思维,与中华文明的基石——“易、道、无为”的三圆融体系,非常契合。与古印度文明,比如无常观、空,也非常契合。

无论中华先贤,还是古印度先贤,亦或是西方科学先贤,对世界的探寻、认知,实践,只要是理性的,都会逐渐汇聚到一个真实的层面。

这就是科学。

中华文明,未来发展成中华文明特色科技树体系,名为道科学,难道中华文明就屈身吗?

这不是定义科不科学就能决定,而是由思维深度、思想智慧质量和层次决定。

就算科学的定义是西方舶来物,我们也可以改变它。

既已思考到文明的源头,看清各自的优缺点,你说的“思想上就被压制、自艾自怜、没有圣人气魄”,不成立。

附1:

张文宏“早上不要喝粥要多吃奶蛋”的说法 道家内经派中医怎么看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92589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