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凯蒂猫眼上又有借青蒿素源自植物学黄花蒿的论据来黑中国了……
09:21 2020-4-12追加:
搜了一下,调查青蒿素发明过程的饶毅,也说屠呦呦是首先想到用乙醚提取的,但他也承认余亚纲和顾国明总结过雄黄和青蒿。
此外他还说屠呦呦私自保存了原始研究资料,不给别人看;别人也有质疑屠删除了一些论文的共同发现人名字……晕死……
科学网-专访饶毅:青蒿素科学史最有价值的告诫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3389.shtm
对屠呦呦和其他人的矛盾我不想评价,只想说余亚纲和顾国明总结古方找到雄黄和青蒿的说法确有其事,所以啥除了《肘后方》没有提青蒿的方子的话术肯定是错的。
————
至于说古代冷榨青蒿这个方法没有普及,晕死,那是古代啊,吴又可在明朝的时候就写出了《瘟疫论》,提出鼠疫是戾气所致,要用绢布捂口鼻来防;但是到清朝东北闹鼠疫的时候东北的中医不知道还死了好几个。
可是当时的西医法国的梅斯尼也不知道,解剖尸体也不戴口罩,也死了……然后留学归来的伍连德提出的戴口罩防肺鼠疫的观点才被当时的俄罗斯和日本殖民地的官僚相信的。但是伍连德能通过显微镜看一下鼠疫杆菌的外观,就分析出它是接触传播的腺鼠疫,还是空气传播的肺鼠疫吗?难说,直接通过细菌外观分析传播方式今天能做到吗?也许伍连德也学过《瘟疫论》呢?当然也有可能他是从咳嗽的人多联想出来的。
总之,信息扩散在没有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的情况下很困难有啥可奇怪的。
********以下是上次的内容:
文章叫:伟大的《523工程》[1]
不过确实有些启发,我还以为除青蒿(植物学黄花蒿)外,以及难以杀死疟疾只能遏制疟原虫复制的胡椒外,还有8种抗疟草药呢。但是看这个帖子,有的药物是剧毒的,譬如雄黄,四硫化四砷,虽然有类似三氧化二砷治疗早法幼粒性白血病APL的效果(但目前没有人投资验证,三氧化二砷治疗APL是有以色列公司买下授权投资在美国做过双盲实验的),不过用来治疗疟疾似乎风险较大。
目前已知的是这么8种:青蒿/黄花蒿(草药青蒿果壳上的植物学博士认为就是有虫瘿的黄花蒿[2]:理由是本草书里说了处处有之,李时珍说农历七八月后开花——农历这个时间是秋后,大概延迟两个月是公历9到10月,这与植物学上的黄花蒿开花时期吻合,植物学上的青蒿是在公历7-8月份开花,此时靠近夏季),
鹰爪(这个鹰爪花素A或鹰爪甲素已知分子结构类似青蒿,倍半萜内酯:[3]),常山(作用靶点到2015年才发现:[4]),陵水暗罗,鸦胆子,仙鹤草,雄黄,胡椒……
————
不过这个帖子里说:
1、最早发现青蒿(作者认为是黄花蒿)有用的是【江苏省高邮县卫生局为青蒿素在研发初期提供了灵感,在江苏高邮县龙奔公社焦山大队原来疟疾发病率较高,1969年用青蒿(其实是黄蒿)大搞群防群治迅速改变了面貌。赤脚医生顾文海因为在青蒿治疟疾方面研究成果突出还升任县卫生局副局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这个别的文章也有这么说的(但没提青蒿和黄花蒿的区别)。
2、北京地区523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合作,派研究人员顾国明和该所的余亚纲、一起挑选抗疟中草药或方剂提送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鼠疟筛选,余亚纲和顾国明对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组1965年出版的《疟疾专辑》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二个中药:雄黄和青蒿,并把青蒿列为第一。
余亚纲和顾国明在1970年6月上报的这份材料中明确指出“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的说法来源于《肘后方》。他们将北京商品青蒿制成乙醇提取物,在军科院进行动物试验,其鼠疟抑制率为60-80%(顾国明回忆是“发现青蒿有一定的抗疟作用,大概为60-80%的抑制率)余亚纲1970年底是报告所长崔楷和组长屠呦呦。
因中药所一些人对中药筛选抗疟药的工作前途和信心不足,再加上当时为寻找治疗气管炎中药的工作任务正式下达,余亚纲被立即调往气管炎组,顾国明回到军科院,他们的研究未及深入进行就被中断了。……然后就是说青蒿结晶有心脏毒性云云……
(其实心速宁胶囊之类的抗心律不齐药就再用青蒿素以及同样有心脏毒性的常山提取物常咯琳[6]。现在的青蒿素要是没有心脏毒性了还怎么用来做室性早搏药物?所以对源自植物学黄花蒿的苦蒿素是否没有心脏毒性持怀疑态度。)
3、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几乎也在同时进行着青蒿素的提取工作。魏振兴选取山东本土生长的完全没有抗疟记录的黄花蒿作原料提取黄花蒿素,他们和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在巨野对黄花蒿的提取物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黄花蒿制剂对间日疟原虫具有较强的灭杀效果,临床作用迅速,而且最重要的是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这一重大突破拯救了当时因为心脏毒性而陷入困境的青蒿素研究。
(其实[5]里面也说了常山提取物常咯琳或常山乙碱拿去做抗心率不齐药物了,证明合适的剂量下心脏毒性不见得不能承受,可能还能用来降低心跳过速。)
4、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也发现苦蒿好使(其实反而证明草药青蒿处处在)。
5、最后该文暗示***硬是指鹿为马把管用的黄花蒿素说成青蒿素,以及赚了余亚纲和顾国明的创意的便宜。
————
余亚纲和顾国明是否被占便宜搞不清……
果壳科学网上的那个植物学博士ArtemisiaLiu认为,黄花蒿有臭味,植物学青蒿没有的说法,《本草纲目》里确实有,产生了混乱,但更早的医术没有这么乱;另外,各地生长的黄花蒿气味浓烈程度不同,且气味也不是标准参照物,因为榴莲有的人觉得臭有的人觉得香,所以,还是应该以开花期和生长范围作为判定依据。
而且他补充说,早在民国年间,生药学家赵燏黄就怀疑本草青蒿不是植物学上的“青蒿”,而基本都是植物学上的黄花蒿。
————
我就纳闷,其实两拨人隔空辩论的时候,怎么都不发个《本草纲目》实体书截图的?不过既然正反两派都说过黄花蒿有浓烈气味,估计是真有。可惜开花期是否不同,产地是否不同缺乏截图。
总之凯蒂猫眼上的这个文章厉害,同时黑了屠呦呦,卫生部,以及中医(成功暗示青蒿素的发现纯属从30万种以上的中国动植物矿物资源里撞大运了,美军筛选21.4万种未知化合物虽然提了,但是另外7万种已知药物美军也筛选了,国内523工程也筛了接近5万化合物,以前在知乎别的帖子看到的,就不提了)~~
其实常山使用历史有上千年,有抗药性疟原虫有啥奇怪的?金鸡纳树皮粉用到120年以后不也是抗药性了才提纯成奎宁,奎宁有抗药性分子修饰成甲氟奎,甲氟奎有抗药性分子修饰成甲氯喹,甲氯喹有抗药性分子修饰成磷酸氯喹……现在抗疟疾的药物带喹字的都是奎宁一系的,非奎宁系的除了青蒿素和复方蒿甲醚,好像就一种乙胺嘧啶是啥二氢叶酸还原酶?
看着比较反感,所以写个笔记。
********
[1]伟大的《523工程》:http://m.kdnet.net/share-13613489.html
[2]【2015诺贝尔奖】青蒿素、青蒿、黄花蒿,究竟什么关系?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0801/
[3]揭秘发现青蒿素的神秘“523任务”:https://view.news.qq.com/a/20151006/011341.htm
[4]科学家揭示中药常山的抗疟机理:http://zj.people.com.cn/n/2015/0522/c187005-24960981.html
[5]迟到的报告_523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http://www.doc88.com/p-0098546152256.html
[6]从心速宁胶囊的研制论中医药传承创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12/20/49711617_8544891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