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引进西方卫生体系,告别脏乱差,底层百姓不接受怎么办?

作者|   烂柯人

来源|   浩然文史

500

民国初年的上海

我们今天享受着现代文明下的卫生秩序,但古代的中国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卫生观念。中国卫生治理的现代化,是怎样实现的呢?

一、中国前近代的卫生状况

中国古代的公共卫生极差,在城市中,粪便的处理是一大难题。清康熙年间的方苞就说过,北京城内脏乱差,人多牲畜也多,混杂在一起,人们又喜欢吃鱼吃肉,每家每户还没有厕所,水沟里都是臭水,隔着屏幕都能闻着味儿。

在外国人眼中,哪怕是中国上流社会的男性,也随地大小便,毫无顾忌。妇女会把马桶里的浊物,连同各种生活污水,直接倒在街边的沟渠。只有每年春耕时才有人掏出沟里的粪土,拉到农村当粪肥卖,农民也可以自己进城来掏粪。

500

《延禧攻略》宫女们在辛者库刷马桶

当时人们还有一种习惯就是将垃圾直接抛入河中。居民的生活垃圾倾倒入河中,一部分被水冲走,一部分沉积到河底,所以经常会造成河道的堵塞,官府或者富户不得不经常派人疏浚河道。城市街道沟渠多通河流,且南方城市多傍水而居,从宋代开始,文人笔下就记载着江水的浑浊。南宋陆游说,他从长江里打来的水,得先用杏仁澄清,再放一晚上才能喝。

500

民国老照片

到了民国初年,一个日本人在游记里写道:“黄河水和长江水是一样浑浊的,但长江水像黄酱汤,而黄河水就像番茄汁一样。”在当时的外国人的描述中,中国的河流是浑浊且恶臭的,河流里飘着各种垃圾,甚至人畜的尸体。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不久,就拆除了天津的城墙填了护城河,他们的借口就是护城河水黑如墨汁,味道让人作呕,为了天津居民的卫生考虑必须把城墙拆了填河。

中国城市居民饮用的水,主要就是从这些河里打的。所以饮用前,居民都会先用明矾进行净化处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疫病流行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公共卫生太差,垃圾堆积,且饮用水质过差。清末的报纸《申报》就报道过这事。

500

清代街景

二、近代“卫生”观念的产生

“卫生”一词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词汇,但这一词汇其实非常年轻。早在我国的先秦典籍《庄子·庚桑楚》中就有“卫生”一词,但这里的卫生,指的是一种养生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卫生。直到近代日本人在翻译英语hygiene一词时,才引用《庄子》中的“卫生”一词,来指代现代意义上的卫生,然后才传到我国。

人生活在干净的场所是一种天性,但是古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风俗禁忌在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卫生的。比如古人受迷信影响在生病时喝符水;还有将赤小豆扔在井里辟邪,其中这只会导致井水变浑或者滋生细菌。

中国古代官府也有一些措施来维护公共环境。自南宋起,官府就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如净河、禁止大量污水排放到河流;派人定期清理街头的垃圾和粪便。当然,这些行为只是为了预防瘟疫,还谈不上保持公共环境洁净的观念。

500

清代街景

近代以来,西方人特别鄙视中国的公共卫生,他们指责中国人缺乏卫生观念,不懂也不讲卫生。近代的中国人游历了西方和日本后,也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尤其在甲午战争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中日之间的差距,更呼吁建立现代的卫生体系。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文,指责官府在公共卫生治理上不作为。他甚至更激进地讲道,“不讲卫生”,人“皆为病夫”,国家也变成“病国”。梁启超为何如此愤怒?只因一个字:脏!当然这种说法,也是面对列强对中国的鄙夷,甚至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有感而发。

500

清代街景

1905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在借鉴日本等国卫生行政的基础上,在新设立的巡警部设卫生科,次年升为卫生司。卫生司专管“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将卫生工作正式纳入国家行政范围之内。报纸也大力向社会宣传卫生观念。中国的卫生体系开始建立,卫生观念开始萌芽。


三、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晚清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在租界,殖民者设置了专业的卫生管理人员和机构,建立了专业的垃圾处理机制。如果读一读晚晴民国时期的报纸《申报》,就会发现,上海租界内外完全是两个世界,租界内街道清洁卫生,租借外仍是垃圾尘土堆积。

这种鲜明的对比带给时人直接而强烈的刺激,报纸上常常有人大声疾呼:“中国不欲改革则矣,苟欲改革,必自注意卫生始,不然者……乌能与列强相抗乎?”意思是说,中国要改革,必须先从改变卫生习惯开始,否则没法和列强抗衡。

500

(上海租界)

社会上也普遍认为,清洁是民族强大和国家文明的一个体现,是防疫卫生的根本要务,而防疫卫生则被视作健身强种的国家大事,个人的健康和种族的强壮被认为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于是,租界的一些模式被率先引用到一些城市中来,一方面注重日常环境、饮食和个人清洁卫生的监管,另一方面完善应对传染病的强制清洁措施。维护公共清洁成为官府的日常事务,官府需要加强卫生巡查和检查,增配人力、设备等进行公共卫生治理。官府还经常强制民众进行清洁活动。

500

清代下层民众

对于这些新的要求,下层民众很难适应,尤其是随意倾倒垃圾、随地大小便这种积俗是很难改变的。在一些大城市,巡捕会直接将犯禁者押去巡捕房,上海的监狱一度人满为患,更是激起了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香港发生鼠疫时,政府消毒、隔离等防疫措施,让民众很不理解,引发了民众的大逃亡。

文史君说

传统中国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卫生和清洁观念,对公共环境卫生的治理比较忽视,尤其人们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的习惯,导致公共卫生环境十分糟糕。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近代卫生知识和卫生制度的传入,中国的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清洁观念在文明、进步的名义下越来越神圣化,认为这是关乎国家兴亡和种族强弱的政治大事。但在现代卫生制度建设的同时,底层人们的生活习惯受到颠覆性挑战,他们成为近代卫生化的反对者,这也是近代以来全民清洁创卫活动下的一个侧面。

参考文献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和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