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的对比
《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的对比
1、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都督孟特木生二子,长名充善,次名除烟。充善生三子,长名拖落,次名脱一莫,三名石报奇。石报奇生一子,都督福满。福满生六子,长名德石库,次名刘谄,三名曹常刚,四名觉常刚,五名豹郎刚,六名豹石。
觉常刚第四子塔石嫡夫人乃阿姑都督长女,姓奚塔喇,名厄争墨气。生三子,长名弩儿哈奇即太祖···
这个传承关系是:
孟特木——长子充善——三子石报奇——福满——四子觉常刚——四子塔石——努尔哈赤
《福陵觉尔察氏谱书》的记载是:
始祖索尔火——二儿子考巴烟——阿古善巴烟——芳阿拉巴烟——三子孙扎七飞扬武——阿金那穆都——二儿子班布理
班布理家为什么没了红带子,谱书记载,觉尔察家的一个家奴逃入努尔哈赤院里,努尔哈赤否认,因此发生争执———“从今日以后,再不来汝家内,不系汝红带子”。第二天努尔哈赤召集族人,给觉尔察家定罪,但“仍姑念同宗之情,仍应从班布理以上写七代,立七代册子。于是,往上写恩诏七代玉牒后,兼记抽了红带子,嗣后为陈满洲觉尔察氏”。
谱书没有说是哪个辈分的与努尔哈赤冲突不要了红带子。应该是班布理的父亲,倚老卖老,不像是班布理本人。而且红带子制度,是皇太极时才出现。也许,这个家奴是努尔哈赤的眼线,班布理父亲也是心知肚明。因为这个冲突,努尔哈赤把觉尔察家的地位做了降级。
谱书很明显的说明班布理与努尔哈赤是一辈的堂兄弟。“我高祖班布理拦阻谏诤,曰‘这些新顺之人,不知他是何心,岂可轻往。若是有事,应当定期商议。不然带到我的村议论。兄长不可去,恐其有奸计也’。”
也就是说,班布理家族是红带子,班布理的爷爷应该是觉昌安的哥弟之一,努尔哈赤与班布理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
比较《福陵觉尔察氏谱书》《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班布理和努尔哈赤的先人传序是这样:
孟特木———充善———锡宝齐篇古———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努尔哈赤
索尔火——考巴烟———阿古善巴烟——芳阿拉巴烟——孙扎七飞扬武——阿金那穆都——班布理
努尔哈赤与班布理起码是一个共同的曾祖父,如此:
孟特木 应该是 索尔火,充善 应该是 考巴烟,锡宝齐篇古 应该是 阿古善巴烟,福满 应该是 芳阿拉巴烟。而且,充善是孟特木的长子,考巴烟却是索尔火的次子。
《永陵喜他拉氏谱书》的五世阿古都督,也叫图合卓太妈法,是努尔哈赤生母的父亲。努尔哈给长子褚英赐以“阿尔哈图图门”尊号。阿尔哈图图门是满语音译,即足智多谋之意。考巴烟、阿古善巴烟、芳阿拉巴烟,带有“巴烟”的称呼可能是尊号。
谱书记载芳阿拉巴烟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莽太,次子马钮,三子孙扎飞扬武。
实录记载福满是六个儿子———德世库、刘阐、索长阿、觉昌安、包朗阿、宝实。如果全面对比,有更多的对不上号。
所以出现了———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福满和锡宝齐篇古可能是虚构的人物。
无独有偶,现在发现有两部《纳拉氏宗谱》,均修于清初。在记述家族兴衰的档册上,也记有努尔哈赤斥责布占泰的话:“尔我先世,俱系一国之裔,载籍甚明。尔纵不知百世以前的事,岂十世之远亦不知耶!此世数不远之明证”。内容所记,除此一项与《实录》相合外,其他均差异很大,无一同清代史书对号,可见修谱之人并没有套用官方史料,是更接近史实的家族秘传。
《永陵喜他拉氏谱书》的传序关系是:
一世昂文都理巴彦德——长子二世都力根——长子三世都力绩 兴祖直皇后之父——长子四世参查——长子五世阿古都督 图合卓太妈法 显祖宣皇后之父 (努尔哈赤生母喜塔喇宣皇后)——长子大舅达格 次子二舅多甘扎钦 三子三舅抓古。
阿古显然不是王杲,阿台也不是努尔哈赤的舅舅。
喜他拉氏三世的都力绩是福满的岳父。喜他拉氏五世的阿古-图合卓太妈法是塔克世的岳父。{福满是兴祖,觉昌安是景祖,塔克世是显祖。}
2、
努尔哈赤需要掩饰的因素毫无疑问应该是更多的,包括觉尔察谱书也应该受到了很多的干扰。觉尔察谱书应该更接近史实。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
彼时有一人,名灼沙纳,生九子,皆强悍。又一人名加虎,生七子,俱骁勇,常身披重铠,连跃九牛。二姓恃其强勇,每各处扰害。时觉常刚有才智,其子李敦又英勇,遂率其本族六王,将二姓尽灭之。自五岭迤东,苏苏河迤西,二百里内,诸部尽皆宾服,六王自此强盛。
这个加虎,谱书记载与觉尔察班布理有着共同的祖先:始祖索尔火——长子阿喀——长子阿古力呼色——讷图克多隆武——加虎——七个儿子(都绝嗣)。加虎是索尔火长子阿喀后代,班布理是索尔火二儿子考巴烟的后代,那么加虎与努尔哈赤也是一个祖先。
这说明,努尔哈赤先人占领赫图阿拉后,自己人出现了自相残杀,这也是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不同家族的争斗会更严重。
按《实录》记载,觉昌安的六弟豹石次子阿哈纳被东果部首领克辙误以为是杀儿凶手。觉昌安的三哥曹常刚耍小聪明被克辙识破,所以起了冲突。曹常刚的次子武太又反对集中兵力,因此向哈达部借兵,但是从此以后,觉昌安兄弟六人的实力出现衰落。
觉昌安和塔石的死,以《东夷奴儿哈赤考》的记载最为可信。觉昌安和塔石父子效忠明朝,先是给哈达部王台引路捉拿王杲,王杲的儿子阿台把觉昌安拘禁,威胁觉昌安共同谋反,觉昌安不同意。塔石担心父亲安危进城,结果觉昌安被烧死,塔石被误杀。
实录记载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大儿子的女儿,这也是可信的。但是,认为王杲或阿台是塔石的岳父则是不可信的,应该是误传。
觉昌安的家风好一些,是顺民,不是疯狂做强盗的。努尔哈赤的父亲塔石不顾安危的跟随父亲。努尔哈赤起兵复仇,觉昌安哥弟五家后代却势利眼的投降外人,还嫉妒加害努尔哈赤。
成吉思汗父亲有侠义,帮助王罕,和扎木合的父亲是好朋友,所以,王罕和扎木合帮助了成吉思汗。
社会黑,黑社会,一定是引起灾难的。明朝晚期,也是盗匪无赖泛滥成灾。
人是不能为非作歹的,为非作歹没有好下场。做人要正派,既要本分,也要反对不合理的邪恶压迫。黄帝、成吉思汗、努尔哈赤都不是为非作歹的家风,都是严格整顿社会反对邪恶压迫,风清气正是积福大功。刘邦就是搞了约法三章。社会黑黑社会在风清气正的队伍面前是必然失败的,风清气正的队伍才有真正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金史》记载“是时,诸部不肯用条教”。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在斗争中有很多阻力,应该都是不肯风清气正的。正义正路的事业往往就是这样,会有许多对抗的,但是,风清气正是大多数拥护的。
3、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边臣曰:“尔祖父之死,因我兵误杀,故以敕书马匹与汝,又赐以都督敕书,事已完矣。今复如是,吾誓助尼康外郎筑城于甲板,令为尔满洲国主”。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康外郎。其五祖子孙对神立誓,亦欲杀太祖以归之。尼康外郎又迫太祖往附,太祖曰:“尔乃吾父部下之人,反令我顺尔,世岂有百岁不死之人?”终怀恨不服。
这说明,努尔哈赤如此执着的复仇,不仅仅是家仇,更是因为地方官要厚此薄彼的另立山头,直接威胁了努尔哈赤家族的根本地位利益。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建州卫是你争我夺,加上外部内部各种因素的干预。
所以,建州卫受到明朝打击之后名存实亡。努尔哈赤的先人应该是部落首领,带领人马占领了赫图阿拉一带,也夺取了一些建州卫的权利。总之,当时的社会是很乱的,各部落互相摧毁,一个家族时间长了也自相残杀。努尔哈赤结束了这样的局面。
实录记载:“六祖豹石之子康嘉与绰其达焦鄯等同谋,请哈达国兵令浑河部招加城主李岱导引(李岱亦宗人,与努尔哈赤一个祖先),劫太祖所属之胡吉寨而去。”
努尔哈赤先人应该就是大伙房水库社河一带的温都卫,满洲是努尔哈赤先人的温都的转音。
那个努尔哈赤的复仇对象尼堪外兰和喜塔拉氏家族,都是觉昌安的部属。
喜塔拉氏家族是跟随努尔哈赤先人的,是长期稳定忠于爱新觉罗氏的。
就如努尔哈赤打着复仇的名义起兵,《实录》说孟特木是为先人复仇。但是否存在建州卫的人曾经劫掠了孟特木先人在大伙房水库的族人,建州卫一度比较强大,这样的事情是很可能的。这样的矛盾,加上祖上的事情,旧恨新仇一起算。从扈伦四部的史料和努尔哈赤先人的线索判断,应该是明朝打击建州卫以后,占领了建州卫和一些建州卫同伙的地盘。
4、
努尔哈赤先人来历的一些线索
实录记载的传序是
布库里雍顺——后代范嗏——孙子 孟特木 肇祖——充善——锡宝齐篇古 正皇帝——福满 兴祖——觉昌安 景祖——塔克世 显祖——努尔哈赤
“都督孟特木生二子,长名充善,次名除烟。充善生三子,长名拖落,次名脱一莫,三名石报奇。石报奇生一子,都督福满。福满生六子,长名德石库,次名刘谄,三名曹常刚,四名觉常刚,五名豹郎刚,六名豹石”。实录记载,福满的六个儿子与东果部长克辙的冲突中损失很大,出现衰落。
谱书记载班布理的先人传序是
始祖索尔火——二世是索尔火二儿子考巴烟,生了一个儿子阿古善巴烟——三世的阿古善巴烟生了一个儿子芳阿拉巴烟——四世的芳阿拉巴烟的第三个儿子孙扎七飞扬武——五世的孙扎七飞扬武生了一个儿子阿金那穆都——六世的阿金那穆都,有四个儿子,二儿子是七世班布理。
注意,班布理的觉尔察是陈满洲觉尔察,可能与别的觉尔察不是一回事。就如带有觉罗的姓氏并不是一个家族。
努尔哈赤与班布理的先人的来历,被弄得很模糊。满族一些家谱也是对祖先的来历语焉不详,有的干脆就说已经不可考了。
《谱书》记载:考查从瓦尔喀以来,觉尔察之高祖,兄弟二人,兄名福各,弟名福押努。福押努不知有后无后。其福各生子一人,名他克什。他克什生子七人,知道四人之名,其三人之名不知道。四人之名,长索尔火,次图木布鲁,次塔察飞洋武,次塔郎阿。此四人原住在长白山之东,花脸山迤北,卧漠河、必罕、鄂多理、和陈,即长白山东边旧城,并谋呼阿喇等处居住。其大祖索尔火,率长子阿喀、次子考巴烟等,由旧城迁于长白山觉尔察地方,践土而居。
索尔火兄弟曾经在呼兰河流域生活。呼阿喇——霍伦河,为松花江水系细鳞河的支流。“霍伦(胡论、活龙)”为满语,有威武、巍峨、雄伟之意。后又称呼兰河,“呼兰”满语为“烟筒”之意。发源于吉林省舒兰市新安乡境内张广才岭山脉东大杠东北侧。河流经舒兰市境内的新安、开原、青松、七里等4 个乡镇,于平安镇汇入细鳞河。干流全长128 千米,流域面积1502 平方千米。流域内共有各级支流16 条。金史:“乌春、窝谋罕据活刺浑水,今呼兰河”。流域位于旧宁古塔姑里甸的北部西部。顺治定都北京后不久,就封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把它尊为“本朝发祥之圣地”,这包括了鄂模辉和呼兰河南部。
通过谱书可以发现家族一些人要么下落不明,要么绝嗣,可见存在很多原因导致人口损失流散。
索尔火的父亲叫他克什,他克什的父亲叫福各。索尔火的三弟塔察飞洋武和四弟塔郎阿的后代,谱书还知道一些信息。
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
图们江由南向北流经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北部方向就是包括延边-双城子-牡丹江。
元朝灭亡金朝的过程中,不排除努尔哈赤先人帮助元朝,可推测是这个时期来到图们江一带。明朝时图们江两岸就流传青蛙水獭娶土豪女生下努尔哈赤祖先的传说。这些延边东部的努尔哈赤祖先传说,很可能是这个时期的反映。努尔哈赤先人应该来到图们江,然后又回到鄂模辉一带和呼兰河南部。明初南下至抚顺大伙房水库社何一带。这个时期,扈伦四部也开始南下。建州卫南下很可能时间要晚一些。
5、
努尔哈赤先人所属族群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在1636年成书。比康熙、雍正和乾隆历次据以改修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更真实一些。
时夜黑国主纳林卜禄,遣部下宜儿当阿、摆斯汉二人来谓太祖曰:“兀喇、哈达、夜黑、辉发、满洲总一国也,岂有五王之理?尔国人众,我国人寡,可将额儿泯、架孔木二处择一让我。太祖答曰:“我乃满洲,尔乃虎伦,尔国虽大,我不得取,我国虽大,尔亦不得取。”
时满洲长白山所属朱舍里、内阴(纳殷)二卫,同引夜黑(叶赫)兵,将满洲东界叶臣所居洞寨劫去。太祖正坐楼上,诸将闻而告之。太祖曰:“任伊劫去,岂有水能透山,火能逾河之理?朱舍里、内阴是我同国,乃敢远附异国之夜黑,劫掠我寨,盖水必下流,朱舍里内阴二部终为我有矣。”
努尔哈赤认为朱舍里、内阴(纳殷)与自己的历史渊源更近,是超过扈伦四部的。朱舍里部就在今延边地区。很可能,努尔哈赤这个时期与周边各部往来已经自称满洲。注意,“满洲”是族名不是地名,建州是地名不是族名。
扈伦(一作胡笼、呼伦、忽喇温)河(今霍伦河·呼兰河)一带。扈伦四部先人应该曾经在这一带生活。
扈伦四部是挹娄-胡里改的后裔。元朝灭金,把鄂模辉呼兰河的人们迁往依兰,扈伦四部的人们南下占领了空出来的地盘。努尔哈赤先人又回到鄂模辉呼兰河,因此与扈伦四部结缘。
乌拉部在今吉林市北15公里乌拉街,叶赫部在今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哈达部在今辽宁省西丰县小清河,辉发部在今吉林省辉南县东北17公里辉发城镇。顺治定都北京后不久,就封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把它尊为“本朝发祥之圣地”。乌拉部最盛时,拥有今吉林省中部,北至东流松花江南,南到盘石县一带,西达德惠、双阳县一线,东抵图们江上游,即今延边和龙县一带。
清皇室从皇太极开始,关于爱新觉罗氏的族源就有一些明确的说法。其中就有:与锡伯女真都没有关系,与扈伦四部——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同根共祖,与鄂温克鄂伦春是同根共祖的。
皇太极天聪八年清军征索伦,今爱辉黑龙江北,{包括鄂温克鄂伦春}。皇太极对将领的谕旨有这样的话:“切此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携之必来,皆可以为我用。攻略时,宜语之曰: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改“诸申”为“满洲”,“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
满族温都氏,亦称文都氏、温敦氏、温屯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都部,以部为氏,满语为Wendu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乌苏里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皇太极把满洲作为自称,是因为爱新觉罗氏祖先的部族名称是满洲。“其国定号满洲,乃其始祖也,南朝误名建州”。注意,满洲是族名,建州有史以来就是地名。“建州”是明朝建州卫的名称,清皇室是不认可的。 皇太极很清楚自己祖先和建州女真的区别,所以,爱新觉罗氏的江山当然应该是自己祖先的族名——满洲。
************************************************
有的人把《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牵强附会的解读是完全错误的,没有真正的研究意义。
*************************************************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佛古伦后生一男(布库里雍顺),生而能言,倏尔长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实令汝为夷国主,可往彼处。”】
这样的口气用词,颇像是王公贵族。
【其子(布库里雍顺)乘舟顺流而下,至于人居之处登岸,折柳条为坐具,似椅形,独踞其上。】
布库里雍顺很熟悉地理,很熟练的扎制柳条椅,表明他很了解这一带,很熟悉胡里改习俗。挹娄人生活在西伯利亚的水泊河流,柳树类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原材料。
女真的“射柳”承袭自契丹辽。锡伯、契丹、女真是射柳,挹娄人-胡里改人是柳崇拜。满族先世崇柳,祭柳,以柳为始母象征,这与满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系,柳容易成活,成长快,做为采集、渔猎为生的满族牧民与柳结成了不解之缘。盖房子、狩猎、编织等,都离不开柳,甚至柳树芽也可以渡荒。故他们爱柳、崇柳、以柳为祖,以柳为母的图腾崇拜观念自然产生了。把柳神塑造一尊保婴神“佛多妈妈”,常年奉祀。
清皇室历史竟然不如孛儿只斤氏历史清晰,气势也不如,是因为满族民间宗教的东西更多。这与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因素有关,还有一个就是受到内地各种糟粕影响多一些。
***************************************************
明朝和朝鲜的有一些史料记载努尔哈赤曾经自称姓佟。
朝鲜主簿申忠一在《建州纪程图记》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给朝鲜国王的回信中有“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尔哈赤禀”的字样。这封回信是申忠一亲自带回朝鲜并转交给朝鲜国王的,努尔哈赤自称姓佟。申忠一在辽东曾经受到努尔哈赤接见,并居住过一段时间,他的记载是可信的。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0年10期 《努尔哈赤姓氏考》 作者 陈力{1979年生,湖北省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满族史。}
爱新觉罗姓氏的出处,陈力的研究是可信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努尔哈赤定国姓为“爱新觉罗”,汉文之意为“金姓”。
***************************************************
1962年,在台中市雾峰北沟故宫博物院地库里,发现了《满文老档》的原档,即《无圈点老档》,找到了有关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生平的原始记载,才解开了褚英死因之谜。“观今宜鉴古”,其实“观古也可鉴今”,上古时期一些不肖、罪人的传说,一些社会现象,都是这样。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