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假劣药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通告。表示根据线索,监管局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飞行检查,发现改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
7月16日,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便收回了该公司的《药品GMP证书》并责令其停产。长春生物也开始对有效期内所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进行召回。
不过,预计此次召回将对全国狂犬病疫苗市场产生不低的影响。据统计,仅2017年,由长生生物生产的狂犬疫苗便有2078万支上市,占全国市场的1/4。
然而,这也不是长生生物第一次犯事儿了。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多年里,长生生物及其母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至少涉入了12起行(受)贿案(若行贿受贿主体一致,只记为一次案件)。
2017年11月,长生生物因生产的百白破疫苗效价不符合规定标准被立案调查。
可直到今年7月18日(长生生物狂犬疫苗事件发酵之后),该公司才收到关于百白破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且根据决定书,长生生物将处以约344万元的罚款。
对于这一处罚,许多网友表示并不满意。
的确,此次300多万罚款在法律上虽为从重处罚,但对这些医药公司来说倒有些不痛不痒。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疫苗行业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长生生物、康泰生物、长春高新、双鹭药业、四环生物、安科生物、沃森生物、生物股份、康恩贝、广济药业,其对应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91.59%、91.07%、89.37%、85.24%、81.69%、81.00%、78.21%、76.14%、75.26%、69.24%。
如此高的利率,不可谓不算暴利行业了。哪怕在被炒得热火朝天白酒业,行业龙头贵州茅台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也都稍逊长生生物一筹,只有91.31%。
而长生生物接近92%的毛利率,你却只处罚300多万,如何让民众信服?长生生物又怎么记得住教训?
不仅长生生物一家,其他医药公司也是问题不断。
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因灭菌流程违规,导致93人在注射该公司生产的欣弗后产生不良反应。其中,死亡病例达11人。
2013年,康泰生物卷入婴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
2016年山东疫苗案件,涉嫌虚构销售渠道的9家药企中,就有沃森生物的子公司在列。
如此的恶性事件,既让人愤怒,更让人不安。
可是,真的到这些企业被查出问题,国家给出的那点惩罚,根本无法与他们用患者生命堆砌起来的利润相比,更不能让他们痛改前非。
其实,这些医药企业敢一次次去触碰法律底线,除了可观的利润,与政府轻飘飘的打击力度不无关系。
试想,若是一个人违法所获得的利益远远高于他得到的惩罚。那他怎么可能不去做。
药企也同样如此,这么低的违法成本,他们又如何坐的住,如何不铤而走险去干他这一票。
所以,加大对药企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真的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