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真的没法拥有感情?我相信有一天会的

         500

         500

人工智能如今是热门的话题,许多国家都在悄然研制,我国当然不例外。

有人也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会拥有人类的情感,幽默,直觉,创新,我相信,机器人脑有一天可以做到。
通过采访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乔纳森•马戈利斯认为,人类的大脑或许并不特别。 

他说到:与许多和我交谈过的博学广识的人一样,我认为人工智能(AI)往往被夸大了。不少专家认为,亚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所说的“人工愚蠢”使得计算机成为我们的仆人,而非我们的主人。人类大脑产生创造性思维、直觉、创意甚至预感的能力肯定不可能被复制到电子设备上吗? 

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怀疑论者高估了人类大脑呢?不久前,IBM展示了一个程序,在围绕政府支持太空探索和远程医疗是否有益的辩论中,它差不多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类辩手平分秋色。它并不能完全让人心悦诚服,却不由得让我对人工智能进行了一番反思。

           500

             500

IBM这套叫做Debater的系统在旧金山一个活动上提出的观点,悉数来自该公司建立的一个包含“数亿篇”文章的数据库。评论人士称,该程序被填鸭式地输进了大量材料。一位著名专家、德蒙特福德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研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伦理和文化的凯瑟琳•理查森教授(Kathleen Richardson)指出,这使得该计算机不必过滤垃圾信息——而人类却必须自己过滤。

但是显然每个人都是从有选择性的“数据库”中汲取观点。人类的大多数思想,都是从父母、老师、书籍、朋友、受人尊敬的专家和媒体得来的想法和信息再整合而成。即便是我们自认为原创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人启发的。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类的情绪的变化,奇妙的爱情,这些真的可以被代码替代吗?

          500 

20世纪90年代末,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Michio Kaku)认为,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常识,也就是“明白水是湿的,母亲比女儿大,动物不喜欢疼痛”之类的道理。他说:“在计算方面,一个五岁儿童的大脑中约有1亿条常识性信息。”
如今,让一台机器飞快搜索1亿条编程信息然后作出常识般的决定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成了现实。Windows 10有5000万行可执行代码,把它安装在一台只花200英镑的计算机上也可以很好地运行。

而IBM称其Debater数据库中有数亿篇文章。
一些工程师表示,计算机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的增长之快甚至超过了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预期,如果按照他在50多年前提出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算力每两年会翻一番。能显著提高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量子计算,几乎已经成为现实。 

人类的一切情感,创造思维,记忆不都是建立在肉体上的吗?那么也同样可以建立在机器之上,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感情是很有可能性的,而这类机器人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古代有墨子,有鲁班,那时的他们有何曾想到今天会有汽车,飞机,船舶,潜艇,宇宙飞船,太空站,此时的人类已经可以上天入地了,而古代人认为登月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人类可以已经可以做但到了。

对于未来的人,此时的我们对他们来说就是古代人,而我们这些古代人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那么未来呢?未来的人说不定就可以做到我们想不到,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他们可以做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