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9月16日,本报一版曾报道称:我国塑料袋年使用量已超过400万吨,消耗量不降反增。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卖、网购等消费行为的普及,加速了塑料的消费量。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也真切地体验到了这一点:叫一次外卖,从餐盒、餐具到外包装,似乎都有塑料的身影;网购一件商品,塑料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与传统商超卖场购物相比,网购产生了更多的塑料消费。“过去逛超市,买一大筐东西,最后用一个塑料袋提走;现在习惯了网购,差不多一件商品要产生一次快递运输,也就相应地产生各自的包装。很明显地感觉到塑料的使用量大了不少。”家住北京丰台区的消费者马先生说,“每年400万吨的塑料袋使用量,的确很惊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教授刘建国注意到,这些“环保塑料袋”的去向,依旧是和各类垃圾混杂在一起,再被压缩称重,最终送进填埋场或是焚烧场。他调查发现,大量标有“可降解”标识的塑料袋,其实是降解材料和不可降解材料混杂在一起的产物。

当下科技进步的速度不可谓不快。意大利开发出新技术——在一堆垃圾里依靠粉碎、比重等方法筛选塑料。但这些手段在中国的推行难度很大。“我们的垃圾没有进行分类,那些垃圾废水里有什么样的物质,得经过多少道工序、花费多少成本?”比起把希望寄托在科技上,觉得有更紧迫的事是理性地审视塑料究竟对周遭的世界影响到了怎样的程度。支撑咖啡厅遮阳伞的墩子、道路用来交通隔离的小柱子、随处可见的塑料垃圾桶,目所能及的,处处都有被反复利用后的劣质塑料制品的身影。

其实想要规避塑料垃圾的环境污染,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使用。生产多少塑料,最终就会有多少塑料垃圾出现,不断重复利用的过程只会让塑料的性能不断递减,终究会变成真正不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垃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