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外物资上的寄语真是用心了 比一比谁更有文采

来源:北京日报app

77人参与17评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日本援华物资上的这些古诗词么?

500

它们曾在中国疫情最艰难的时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时,我们自然要责无旁贷地站出来分享战疫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艺绽君注意到,无论是使领馆、地方政府,还是各大企业、民间组织,都不约而同地在援外物资的包装箱上贴上了精心挑选的寄语。诗句、箴言、歌词……一行行简短而真挚的文字背后,藏着我们投桃报李的满满真情,更寄托着特殊时期人们心中的美好期盼。

赠日本:“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日本是最早对中国抗击疫情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作为 “ 回礼 ” ,中国捐赠日本的物资上自然不能少了诗句。

3月2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了100万只口罩。

500

马云在捐赠物资上写的是: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500

这句话出自于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是不是听起来非常耳熟?没错,这里也呼应了此前日本给中国援助物资时引用过的同一首诗,再次体现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处。

500

沈阳向日本札幌、川崎捐献的抗疫物资上写的是 “玫瑰铃兰花团锦簇,油松丁香叶茂根深”、“玫瑰杜鹃花团锦簇,油松山茶叶茂根深” ,寄语中巧妙嵌入了沈阳的市花玫瑰和市树油松,札幌的市花铃兰和市树丁香,以及川崎的市花杜鹃和市树山茶,体现着双方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

500

浙江在对日捐赠物资上,写上了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的诗句。这两句出自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巨赞赠日本僧人的诗,以一树花开两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500

辽宁向日本北海道捐赠的物资上写着,  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500

后两句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滕文公上》: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意思是,人们出入劳作时相互伴随,抵御盗寇时互相帮助,有疾病事故时互相照顾,这样百姓就友爱和睦了。

赠韩国:“道不远人 人无异国”

“道不远人 人无异国”,意为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这句话被印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援助韩国大邱的抗疫物资包装箱上,来表达中国人民希望与韩国人民携手并肩抗击疫情的决心。

500

这句古文出自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实物如今就立在韩国,全部由汉语书写,是一件和中国渊源很深的文物。崔致远曾在中国生活了16年,不仅考取了中国的进士,还被授予官职。因为擅长写诗,他成为了朝鲜半岛文学史中响当当的人物。

在辽宁的援助物资上,写着 “岁寒松柏,长毋相忘” ,出自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学者金正喜,寓意中韩人民如同屹立寒冬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500

浙江对韩捐赠物资上,则印有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的诗句。这两句出自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

500

河南省援助韩国物资的外包装箱上,张贴有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字样。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意为只要彼此互相了解、感情深厚,便没有距离远近之分,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邻居一样亲近。

500

12日,韩国仁川港口收到马云捐赠的100万个口罩,每个箱子上还贴着 “山水之邻 风雨相济” 的鼓励词。

500

赠伊朗:“亚当子孙皆兄弟”

在中国大使馆捐赠给伊朗的抗疫物资上,用中文和波斯语写着“伊朗加油!中国加油!”,以及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

500

原诗是这样的——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上枉为人。”

这首诗是萨迪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被作为座右铭悬挂在联合国总部,成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行为准则。

赠意大利:《图兰朵》歌词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在马云运往意大利的捐赠物资外包装上,写着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一段咏叹调的歌词和曲谱。

500

《图兰朵》讲述了一个名叫“爱”的王子拯救中国公主图兰朵的古老故事。现在,中国也正在用“爱”温暖着意大利。这一巧妙的引用,也让上图成功冲上热搜。

小米在捐赠给意大利的物资上,写的是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 “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

500

有网友把它翻译得更加文艺: 身若伏波,与子同海;若为落木,与子同枝;若为兰草,与子同室。

复星集团在给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写着“L' 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 “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 。

500

前者——“L' Amor che move il sole e l'altre stelle” (“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出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

后者——“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借用了中国明清诗歌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诗句。前一句源自李日华《赠大西国高士利玛窦》的“西程九万里,多泛八年槎”,后一句则源自吴渔山《通玄老人龙腹竹歌》“京师公卿谁旧识,与君异国同舟行”——远隔东西半球,但面对困难必当同舟共济。

赠印度:“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为中、印两国民众所熟识的唐朝著名佛经理论家、翻译家——玄奘于贞观年间西行赴天竺,并由印度运回梵文经卷。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正是取自《全唐诗》中记载的玄奘仅存的五首诗作之一的《题尼莲河七言》—— “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复星也借此表达对印度民众的美好祝福。

500

“环球同此凉热”,在全球抗疫的当下,艺绽君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

愿这些用心的寄语能跨越文化的隔阂,让每一份身处疫情中的焦虑,都能得到抚慰;也愿疫情早日散去,让我们有机会亲赴这些国家,感受不同文化的多彩魅力。

————————————————————————

塞尔维亚总统含泪求助中国,这段话值得寻思

2020年03月17日 14:40:58来源:新京报

83人参与9评论

疫情无国界。

500

▲央视新闻截图。

文 | 李厚何

近日,社交媒体上一段塞尔维亚总统含泪向中国求助的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3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塞尔维亚当即进入紧急状态。

武契奇强调,困难来临之时唯一会向塞尔维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中国有着大量的临床经验,高效的管控措施和治疗技术,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据报道,第一批由中国深圳猛犸公益基金会捐赠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抵达欧洲。

塞尔维亚疫情不容乐观

正当中国国内抗击新冠疫情有所缓解、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之际,海外一些国家、地区的防疫形势却急转直下。

如今海外累计确诊数、累计死亡数已双双超越中国大陆,并出现了多个累计确诊病例破万,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过千的重点疫情国家。

在这些国家中,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内陆国塞尔维亚纸面上疫情似乎还好:截至3月16日晚累计确诊病例55例,单日新增9例,0死亡。

但正如该国卫生部门所坦言,这个“还好”是建立在极低的核酸测试基数(迄今近200多)上。

该国人口刚突破700万,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高达18.35%(201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数据)。

人们如今已经知道,新冠疫情对老年人和业已患病人群杀伤力畸高,而随着疫情的“跨国扩散”,塞尔维亚周围许多邻国都已沦为疫情高发国家,这令该国防疫形势骤然变得十分险恶。

3月15日,塞尔维亚政府宣布,自即日起该国全面进入防疫紧急状态,关闭所有边境,关闭学校、托儿所、大学、运动场等公共场所,并将限定餐饮业开放时间,呼吁老年人不要外出,并派遣军队保护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总理布拉纳比克一方面宣布“除外交官和本国永久居民外,塞尔维亚边界自15日起对所有外国人关闭”,呼吁外国人暂时不要前往该国,另一方面却明确表示“中国人例外”。

原因很简单:该国已向“朋友加兄弟”的中国恳求帮助,因此殷切期待“中国兄弟”不远万里,来塞尔维亚“帮助做一切可能的事”。

非欧盟成员国无法得到欧盟救助

并非武契奇刻意“舍近求远”:在15日晚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位素来对欧盟友好的总统声泪俱下地指责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盟政要不但见死不救,而且“至今阻挠塞尔维亚从欧盟国家进口医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塞尔维亚除了向遥远的中国求助,几乎无计可施。

塞尔维亚是前南联盟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南斯拉夫陷入内战,欧盟拉一派、打一派,更直接插手科索沃战争,令南联盟版图不断缩小直至最终解体,塞尔维亚从亚得里亚海之滨的地区大国,“缩水”为面积不足9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小国。

尽管近几届塞尔维亚政府努力寻求加入欧盟,却始终被后者拒之门外。

由于始终不是欧盟成员,当3月15日欧盟宣布实施医疗防护设备出口禁令,除非获得欧盟政府明确授权,否则不得向非欧盟国家出口时,塞尔维亚就防疫向邻国求助、甚至求购的大门,已被关闭。

正如武契奇所抨击的,欧盟之所以对塞尔维亚这个“自家兄弟”如此无情,有复杂而深远的历史、经济原因。

疫情无国界

然而疫情无国界,新冠病毒传播疫情并不需要护照和签证,且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人货交流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闭门绝疫”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中国方面也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在很多国家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中方积极伸出了援手,比如向日本捐赠试剂盒,向韩国提供大量防护物资,以“风月同天”的信念相互守望与扶助。

前不久,经其他疫情严重国家的请求,中国更是采取了“一省包一国”的模式,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家派遣了医疗专家组。

从南斯拉夫时代起,塞尔维亚国家、人民就和中国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愈益频繁,塞尔维亚顶住某些国家的重压,坚持对华友好。塞尔维亚总统向中国求助,也源于那种深层次的情感关联。

疫情无国界,需要相濡以沫。疫情对经济的连带影响更无国界,中国是开放中的制造业大国、国际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共度时艰,跟伙伴们携手,早日在全球范围内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国际间人、财、物交流与各领域合作,符合中国和所有伙伴的共同利益。

再从经验上看,中国是此次新冠疫情最早大规模爆发的国家,在此前的“抗疫”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却也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将这些宝贵经验与朋友、伙伴共享,对世界抗疫包括那些伙伴,也大有裨益。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疫情面前,世界各国家和人们就如哲学家赛内加说的,“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多些互助,会让抗疫更有温度,也会用人道主义暖流为全球抗疫提供更多力量。

——————————————————

台媒对比两岸防疫:大陆已开始援助国际 台湾还在抢口罩

2020年03月17日 10:14:00来源:中国台湾网

213人参与47评论

500

当台湾民众还在排队抢购口罩,防疫人员还在追查案例的旅游史和接触史时,大陆境内疫情已渐趋平缓,关闭了16处收治轻症的大型方舱医院。中国大陆多日来每天的本土确诊数只增加10多例,并已向日、韩输出口罩和医疗器材,且援助伊拉克、伊朗、意大利等国抗疫。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指出,近日中国大陆陆续展开国际救援。台湾有些政客与媒体常对大陆防疫措施冷嘲热讽与负面性的报道,而对中国大陆援助外国抗疫的行动,却几乎都只字不提。

评论指出,过年前,台湾一发现台商检验阳性,“行政院长”苏贞昌立即拍板定调禁止口罩和医疗器材出口;禁止陆港澳居民入境;禁止医事人员出境;设置可日产千万片口罩的生产线等等一连串的防疫措施。不过,至今已快两个月了,怎么民众还在抢购口罩自救呢?蔡当局自夸医疗世界一流,是西方媒体赞美的“防疫模范生”,怎么还在自扫门前雪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