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这种国产剧我都骂累了

作者|  阿飞

来源|   探长

一个坏消息。

已经制作好的英剧《公关》第二季取消播出。

500

据《好莱坞报道者》消息,原定于3月13日的第二季《公关》不再播出

哎,本来想用这部剧来压压惊的。

毕竟最近有部风头正盛的公关剧实在是……

《完美关系》,这部号称国内首部以公关为题材的电视剧,凭借着“卓越”的公关技巧,“精湛”的演员演技,在播出10天后,成功引起国内公关圈震怒。

500

首部公关剧?《公关小姐》:当我不存在吗?

几十万公关人认为这部剧曲解了他们的职业生活,因此表示抗议,希望该剧道歉。

如果这事成了,之前感觉被冒犯的翻译官、谈判官、律师……可以排着队出来发声明了。

500

 信息来源:SocialMarketing

缘何《完美关系》能引起如此汹涌的公关圈讨伐?

为啥同样是公关题材,《完美关系》3.9,《公关》8.5?

500

500

从剧里找原因,同一出案子,看《完美关系》和《公关》是怎么处理的——

《完美关系》版:

危机事件:已婚明星出轨被抓包

公关人:卫哲

解决办法:刑侦搞上手,声明3天发

耿跃夫妻俩是娱乐圈的模范夫妻。

一天,网络上爆出耿跃与一妙龄女子的出轨视频。

一时间,耿跃顾家、爱妻的好男人人设崩塌了。

500

视频曝光后,独立公关人卫哲带着小助理在1小时40分钟后赶到耿跃所在的酒店。

500

到了后,卫哲和小助理先是一通埋怨耿跃不小心。

500

然后,卫哲化身福尔摩斯,去停车场脑洞还原“案发过程”。

500

为了让耿跃逃过狗仔偷拍,他和小助理换装骗过记者,开车送耿跃回家。

500

到了家,耿跃妻子态度坚决,要离婚。

卫哲说服不了她,就先从耿跃家撤了,转头去找偷拍视频源头。

500

弄清楚偷拍真相后,赶去耿跃家里,告诉耿跃妻子,耿跃是被陷害的。

但她还是坚持要离婚。

卫哲这时候开始算耿跃夫妻的经济账,夫妻俩怕了,遂决定不再离婚。

500

事件发生三天后,在卫哲的指挥下,夫妻二人发出微博声明。

500

《公关》版:

危机事件:风流明星艳照门曝光

公关人:罗宾

处理办法:苦肉计平众怒,暗度陈仓息内火

亨德森,英国家喻户晓明星厨师,年收入2100万英镑的上流明星,好丈夫、好父亲……

总之,一切完美的男性身份标签都贴在了亨德森的身上。

500

一天,一个网红在社交网络上爆料,自己有大量和亨德森的艳照。

罗宾被Boss指派处理这件事。

500

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和亨德森沟通,约定半个小时后见面。

罗宾接到任务后,迅速要求实习生联系网红,并沟通买下全部艳照。

500

另一边,罗宾赶去和亨德森见面,询问亨德森还有多少婚外情债。

了解事实真相,预估损失。

罗宾要根据事实来做出危机判断,预判最坏的情况会是怎样。

500


下一步,罗宾决定用一则新闻来掩盖正在发酵的性丑闻。

而这个新闻必须要足够抓眼,让媒体有更多的报道兴趣。

罗宾决定让亨德森为妻子预约乳腺癌检查,并将这个消息放出去,加固亨德森好男人形象。

500

可亨德森的妻子不愿配合演戏,要离婚。

罗宾立马赶去与她谈判,并告诉她现在离婚谁都没好处,不如等风平浪静,新账旧帐一块算。

500

亨德森夫妻达成和解,两人接受采访,继续扮演恩爱夫妻。

出门前,罗宾让亨德森揉揉眼睛,表现出无辜且疲惫的状态,好在镜头前博得大众同情。

不到一天,亨德森风波结束。

500

总结下。

罗宾团队速战速决,灭源头(买照片)——危机判断,以备突发状况(让明星交代情史)——降低负面影响(用另一个新闻来压)——分析危机结果,稳住内部矛盾(和明星妻子谈判)

卫哲团队拖延装X,抬高自我价值(埋怨)——侦查(脑洞案发现场+追踪原视频)——分析危机结果,稳住内部矛盾(和明星妻子谈判)

看见没,卫哲忙活三天的事,其实根本没有用。

他本可以第一天就解决内部矛盾,把声明发出来,可他偏要把案破了再说。

而罗宾的处理过程就很有条理:不纠结既成事实,尽快降低丑闻影响,重新树立正面形象。

一个案子,高下立判。

500

当然了,我们也要考虑国内外公关环境的差异性。

可再怎么不甚相同,专业性的东西总归不会变。

比如,公关界的“危机公关3T原则”。

这个原则由英国危机公关专家杰斯特提出的,即:

Tell you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牢牢把握信息的主动权。

Tell it fast,尽快地提供情况。

Tell it all,提供全部信息。

要知道,时间越久,危机越大。

“股神”巴菲特就曾说过:“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毁掉它只需要5分钟。”

500

如果不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做出合理解释。

基本上,危机公关你已经输了一半。

谣言会像病毒一样裂变。

哪怕后来真相出来了,哪怕你道歉了,一切也没用了。

因为那时已成定局,舆论早已盖棺定论了一切。

而公关需要做的是什么?

是将丑闻风险规避到最小,然后引导客户将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我们的独立公关人卫哲是怎么做的?

是搞了套刑侦术+心理疏导组合拳。

3天下来,事情是解决了,那明星也基本凉了。

500

还有,《完美关系》里为卫哲打造的那个“独立公关人”名头是不存在的。

公关基本靠团队合作。

策划、文案、媒介、活动执行……

这些事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一个人带着个助理随便指点下就解决了危机,那不是公关,那是霸总。

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觉得卫哲油腻。

因为他的气场是强装出来的,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用霸总三板斧来装模作样。

500

也不知道,编剧导演们是不是对精英有什么误解。

他们不是成天顶着油头,插着裤兜,嘴里还嚼着口香糖装酷。

真正的行业精英虽然因行业而异,但他们有个共同点——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500

《完美关系》里的卫哲,全片唯一做的和公关相关的事就是写声明。

其他的事就是让别人知道他是谁。

“你应该知道我是谁吧?”

……我应该知道吗???

公关人是幕后工作者,是问题的解决者。

甲方请你过来是处理问题的,不是请大爷得瑟的。

500

因为这样“专业性”带来的油腻感让很多观众深感不适。

《完美关系》频频“喜”登热搜。

500

500

质疑声不断扩大,编剧憋不住,出面了。

编剧坚持剧本没问题,人设也没问题。

那既然这样,就看看这剧本设定。

500

编剧把女主江达琳打造成了一个记忆力超群的美少女。

记忆力超群?美少女?

这是职场剧,不是美少女战士好嘛。

不管你为了戏剧冲突需要,想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人设。

完美也好,有缺憾也罢。

但如果这是职场剧,那专业性才是重中之重。

你更应该突出的是其与公关素养有关的性格特征。

专业的公关人是什么样的?

是沉着冷静,危机来临时有条不紊。

是高情商,懂得有效沟通。

这两条在“公关大神”卫哲身上没有见到,而之后成长的傻白甜女主江达琳身上也没看到。

对比下。

《公关》里的罗宾,也是不美少女,也不记忆力超群。

她甚至以前只是个服务员。

500

她的同事曾说过,为什么罗宾这么强,因为她深谙公关的游戏法则。

足够的冷漠,足够的理性。

500


客户是客户,工作是工作。

危机发生前,帮助客户系统性“预防”。

危机发生时,帮助客户消除负面影响。

危机渡过之后,帮助客户重新建立美誉度,并防止相同危机再次发生。

罗宾始终在专业的角度,高度紧张、高度负责地处理问题。

从来没有先一通抱怨,再站在道德高地去审判谁对谁错。

500

反观《完美关系》。

女主江达琳要不劝甲方出于人道主义给钱,要不就劝卫哲把自家利润分给甲方辞退员工。

圣母做到这个份上,绝了。

500

而且,还真有企业家听了。

我不做万恶资本家了,我弃“恶”从“善”,豁出去万贯家财,做慈善家!

真的,江达琳你不是公关,你是慈善大使吧。

500

毋庸置疑,在公关处理的案件里,难免会遇到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相互博弈的时候。

可《完美关系》为了顾全道德,肆意把专业性踩在脚下,并屡屡得胜。

这是在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只要善良,就可以胜利,只要单纯,就会有人来帮助你。

对不起,职场是现实的角斗场,不是虚幻的童话镇。

《公关》怎么处理的?

巧了,有个案子也讲了。

加尔文,人前和善大明星,人后道貌岸然老色鬼。

500

一个意外,他电脑里不可描述的照片恐将泄露,他将有牢狱之灾。

罗宾知道电脑里有什么,也意味着什么。

但她并没有审判加尔文的为人,而是优先处理了加尔文的破事。

知道自己闯了祸的加尔文也不再飞扬跋扈,他开始对罗宾忏悔。

500

可飞机落地,加尔文知道一切是个误会后,继续显露真实面目,骚扰同乘的小姑娘。

看着这般令人憎恶的嘴脸,罗宾明白了,加尔文就是个隐藏的炸弹。

他不会为做过的事忏悔,他只会悔恨自己怎么不小心被抓到。

这样的公关是没有价值的,是危险的。

下飞机前,罗宾打了一通电话。

数天后,新闻报道,因匿名电话举报,加尔文娈童案被曝光。

500

罗宾道德吗?

准确地说,不是。

她知道那些腌臜龌龊之事,但她还是收拾了烂摊子。

这种违背良心、违背道德基准的公关案例是成功的吗?

对公司来说,是的。

对罗宾来说,显然不是。

当她习惯用一个谎言遮挡另一个谎言的时候,当她将道德至于一旁的时候。

一切的因果循环其实早已写好。

她会无意中背上一个无辜人的冤案,会不经意间扭转一个纯情少女的一生……

这些是残酷现实对她的拷问,是对她人性的历练。

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罗宾自己来体会、决定。

500

可以理解,在现在正能量至上的创作背景下,过于暗黑的故事不太好讲。

但是你把所有人心灰色地带涂抹成黑白分明。

把参差不齐的差异蛮横地修剪得平整光滑。

把犹疑不决的人性博弈驯化为立场坚定的非黑即白。

那请问人之为人的复杂、多元呢?

500


萧伯纳曾说过:“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

真实的职场是枯燥的、乏味的、痛苦的。

如果照搬职场生活,估计没有人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看下去。

可正是那些职场生活中生出的犹疑、苦楚、沉沦给了创作的戏剧张力,才有机会让观众能在其中反思道德的边界,专业的范围。

但我们的国产职业剧却选择放弃专业,让步道德,丢下复杂,沉溺低智。

毫无疑问,这样的故事只能成就空洞的剧情,干瘪的人物。

500

看看近年来国内的职场剧吧。

《幕后之王》讲影视制作,豆瓣5.9

《翻译官》讲翻译,豆瓣5.3

《精英律师》讲律师,豆瓣5.3

《创业时代》讲互联网创业,豆瓣3.7

……

这些悬浮于现实的国产职业剧以一年数部的频次不断冲击大众底线。

看过这些剧,你会发现,脱离了职业设定,相互置换任何一部剧的主角关系,它们的故事依旧成立。

因为这些剧的核心就是:罔顾专业性,牵强地制造没有逻辑的戏剧冲突,继续一成不变地走烂俗言情套路。

而这般的不思进取的结果就是,国产职业剧永远讲不出鞭辟入里的故事,塑造不出骨肉丰满的角色。

500

安建导演的三部职场剧:《创业时代》《完美关系》《安家》

还记得,90年代我们有《编辑室的故事》,千禧年后有《重案六组》……

现在的我们有什么?

如今的国产职业剧再也给不了大众职业信仰,专业精神。

反而让职场人把它们当作哭笑不得的闹剧。

这是一种怎样的倒退?

500

《编辑部的故事》编剧:王朔,马未都,冯小刚

所以啊,某些国产职业剧不要再打着聚焦行业内幕的幌子招摇撞骗了。

那些流于表面的注视不过侧面印证了你们的敷衍。

也不要再堂而皇之的标榜自己映照现实了。

因为,你们讲的从来不是现实,而是笑话。

500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