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乙肝疫苗,我们需要感谢一个美国老头吗?
西方人因为他们信仰的缘故吧,认为人一出生就是有罪的,即所谓的原罪。中国人信奉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为人处世总习惯于从好的方面去评价别人。这也许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之一,所以中国人总是善良,所以中国人总是容易受骗。也许是被骗得多了,我慢慢的养成了一个怀疑的习惯,虽然这很不好,但很多的事实却告诉我,怀疑有理!比如今天,在群里有人转发一个聊天记录,出于本能的反应,批驳了一翻。
原因很简单,这里有几个数字让我生疑了,另外就是一句话让我觉得套路重重啊。
先说数字,一是,1992年中国乙肝人数1.2亿,占中国国民人数9.75%;二是,86年时陶其敏研发的疫苗价格是80元一支。
让我觉得套路重重的话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即使在今天,罗伊・瓦杰洛斯贱卖给中国的重组乙肝疫苗技术,依然给中国贡献了65%的疫苗。30年来,罗伊・瓦杰洛斯少赚了中国人600亿美元,成功救了无数中国人。可惜的是,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罗伊・瓦杰洛斯跟默沙东公司。”嗯,又一个伟光正的白皮圣人……
我为什么对这两个数字生疑呢?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因为我可以说是中国较早接种乙肝疫苗的一批人,那时是1988年,我正上小学五年级。到今天我还记得很清楚,疫苗的价格很贵,要40元一支,接近于我们当时一个学期的学费了。我记得那时全校近700人,接种了疫苗的人不足20人。那时在我心里,有一种深深的畏惧,深怕小伙伴们笑话我怕死……所以这个80元的价格明显与我记忆不符。另外就是,在我的生活经历中,乙肝病人确实曾经很多,但不管什么时候,都从来没有达到过十个人里有一个这种恐怖的情况、所以我怀疑这1.2亿是人造数字。
这都是我的个人生活体验,就类似于某人搞的“口述历史”一样,怕是经不起检验的。于是,我上网去做查询的功课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网上一片片的文字,说中国人欠一个美国老头一声谢谢,基本就是这个聊天记录的翻版。我这个人不习惯于说谢谢,我感觉我又被别人代表了,WCNMLGB。好吧,这与我的目的不符,查数字要紧。
一不小心,查到这么个东西,1986年“黑龙江省为10万人减免100万乙肝疫苗经费”,嗯,关键词:“1986年”,“10万人”,“100万费用”“国产疫苗”?居然比我还早接种两年,居然比我的接种价格还便宜?这说明“口述历史”是不靠谱的,当然也说明那个网传的文字里说的80元一支,以及国产疫苗无法大规模生产之类话,也是假的!
那么那个1.2亿的感染人数又是怎么来的呢?我在网上一篇介绍中国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教授的文章中看到这么一句话:“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很快就在全国推广开,陶其敏做了抽样调查,发现中国澳抗阳性的人数竟然有1.2亿,占了全世界患者1/3。”嗯,这里说的是陶其敏教授研发出乙肝病毒检测技术,之后她做了抽样调查。1.2亿这个数字应当是推算出来的。这起码说明这个1.2亿还是有点根据的嘛。“口述历史”不可信啊。
说了这么多,我们中国人要感谢那个美国老头吗?先不要急,看看我国乙肝疫苗研制过程再说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着手解决困扰中国人民的各种流行病,当时中国大地肝炎肆虐,每年都有大量人因为肝病而死亡。特别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的乙肝感染人数迅速爆发。那时医疗条件落后,在农村经常出现共用一个针头的现象,有时又不消毒,加上那时也正是我国新生儿的快速增长期,所以肝炎病毒蔓延很快。但当时国内医学界对乙肝病毒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
1972年,国际上发现一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这时,中国医学界才知道肝炎中还有乙肝这一分类。
1972年,北京医学院副院长汉斯·米勒借到日本的机会,了解当时国际上的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
1973年,米院长用尽各种关系,将陶其敏送往日本学习血凝法检测技术。
1973年,陶其敏回国开始研制乙肝检测试剂盒。历时四个月,制成了带有表面抗原的敏感血球。中国第一套自行研制乙肝检测终于诞生了。
1973年10月,日本著名肝病专家西冈教授对陶其敏研制的试剂进行鉴定,试剂性能稳定,效果非常好。西冈把陶其敏的检测板交给各国代表传看,他说:“我们用三年搞出来的东西,你们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三个多月就搞出来了,真了不起!”
1975年7月1 日,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在诞生了!陶其敏教授研制的!
因为条件限制,疫苗无法在大猩猩身上进行实验,1975年8月29日,陶其敏(左一)在自己身上实验肝炎疫苗。实验极其成功,证明中国国产疫苗有效。不久之后,陶其敏把自己的血源疫苗的技术和工艺无偿提供给了科研机构,开始推广。
1978年,中国成立肝病研究室,陶其敏担任主任。对乙肝疫苗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改良。
1988年,中国国产乙肝疫苗量产。
…………………………………………………………………………………………………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和美国在乙肝疫苗研制上,基本是同步的。1986年,美国默沙东公司通过酵母细胞的基因重组,研制成功人类第一支重组rDNA乙肝疫苗,并在美国上市。这种疫苗的不仅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且安全性大大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
然而,几乎与现在的HPV疫苗一样,当时中国要想从外国制药企业进口这种新疫苗的价格高的惊人。在美国,当时乙肝疫苗三联针仅售约100美元,而在中国的售价则高达近1千元人民币。要知道,当时中国普通城市职工的人均月收入只有不足100元。中国当时一度派出代表团,希望能从默沙东公司引进疫苗生产技术合成套生产线,但是遭到了对方拒绝。在这个时候,美国人是讲利益的,这时候说什么“中国需要它,我是一个医生”,那罗伊・瓦杰洛斯会被投资人打死的!
说良心的时候,是1988年中国乙肝疫苗量产之后的事了。这时候如果默沙东公司还死咬着高价不放,就会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了。不仅赚不到那700万美元,所谓的600亿连算都没地方可算了。
当然,在造不如买的气氛下,交易总是能成功的。最开始,默沙东公司只同意700万美元转让全套疫苗生产线,而不同意共享技术专利。中方给出的答复却是:如果不转让技术,生产线卖一分钱,中国也不要。中国这时候有底气了,这底气当然是陶其敏教授给的!
最终,迫于中方的压力,默沙东公司终于同意了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与中方共享技术专利。但是,为了面子,默沙东公司提出必须是以基于人道主义国际合作的名义,将技术“捐赠”给中国。
这“捐赠”两字,也就成了今天要中国人感谢的伏笔了!不过我记得的是,当时的700万美元,对中国来说还是一笔巨款的,那时的中国远没有今天的财大气粗啊。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商业手段,更经典的比如麦道公司与中国合作,然后运十下马;微软放纵盗版在中国横行,却只盯着政府部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别是在重工装备方面。
中国人没做出来的时候,讲的是供求的市场关系,利益先行。当中国搞出来了后,就适合讲良心了。免费或低价,让你对其依赖,同时打死对手,赚钱的事的,慢慢来……
唉,看来真是,有多少民族的脊梁就有多少民族的败类,这个世界需要平衡。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陶教授以身试药,这样的人不伟大吗?放着中国的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不去感谢,却成天大喊大叫要感谢一个美国老头子,这不是贱又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