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三个美女的遭遇解释中日“耻”文化和欧洲“罪”文化的区别

500

美丽的莱茵河畔,一个美丽的女孩从一位强盗身边走过,这个强盗发现周围没人便将女孩侮辱了。发泄过后他深感罪孽,于是在杀死了那个可怜的女孩后走进教堂向上帝虔诚忏悔。忏悔后的的他一身轻松,然后开始第二次杀人抢劫的犯罪。这次犯的罪比上次更严重,他杀死了数十人,包括几个小孩,他又深感罪孽,于是第二次走进教堂。这次他认为单单靠虔诚的忏悔可能还不足以赎罪,而且他看中的下一个抢劫目标就要溜走了也没时间忏悔,所以他肉疼的将之前抢劫所得的三分之一买了赎罪卷。拿着赎罪卷的他心情比上次还舒缓,甚至还隐隐感觉自己的作为正受到上帝的庇护呢。毕竟咱和上帝分赃了,那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自己人。于是他脚步轻快的回家拿好刀枪往下一个目标走去。

500

南宋临安平民区的阿华十分开心,因为他家隔壁搬来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孩。虽然男未婚女未嫁,但他并没有勇气请人做媒,因为这样会被人耻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这样把面子丢了他以后怎么见人?一个晚上他实在受不住诱惑去偷看了那个女孩洗澡,事后虽然很兴奋,很满足,但他内心里却无时不刻不受到良心的谴责,他觉得自己实在太卑鄙下流了。但第二天夜幕降临的时候,他的腿还是控制不住的往女孩洗澡的地方跑去,这次却被女孩发现了。阿华内心里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被捉住后官府的惩罚,而是如果事情爆发后别人会怎么看他?会怎么看待他的家族?他又会给祖宗带来多大的羞辱?他死不足惜,对这种耻辱的恐惧让他疯狂的冲向女孩,女孩因为恐惧甚至忘了叫喊而最终被阿华掐死。冷静下来的阿华在“不能背负耻辱”的信条下思维远比之前活跃,他用了种种手段最终使得别人并没有怀疑他。但此后他总是在睡梦中惊醒,几年后便因为巨大的负罪感和内心的折磨而郁郁而终。

500

富士山脚下,武士犬养一郎完美解决了主公交代的任务正准备回去报备。突然,他发现山脚的小路上有一个清新脱俗的少女正专注的看着飘落的樱花。他四周看了看并无他人,于是恶从心起,他迅速把少女拖进林子里享受着,完事之后顺手把女孩打死。但就在他起身后余光却发现远处还有一个老妇惊恐的看着他。不能让她活着,否则事情传出去后他家几代的培养起来的名誉就要丢失了,于是老妇也被打死了。犬养一郎把犯罪证据消灭后想想并无纰漏,于是愉快的往主公的宅邸走去,最终受到主公的奖赏而走向人生的巅峰,快活终老。

500

上面三个事件都是我杜撰的,大家不必当真。我此前分析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的时候也曾数次拿西方的宗教文明比较。儒学和宗教的主要目的都是回答三大哲学问题和制定主观精神标准,并以此组织社会结构和管理国家。儒学和宗教都是基于一个或几个假设之上的,但不同的是西方的假设是无所不能的上帝,而儒学的假设是人无论本性善恶都是该“仁”的,也就是都是该具有道德的,无论这个道德是叫“善”还是“仁”或“天理”又或者“良知”。

500

宗教里的假设是上帝,然后上帝创造世间万物,对错好坏的主观标准自然也是上帝定的。你做了上帝叫你做的事情就可以上天堂,无论是屠杀异教徒还是欺骗异教徒。即使你做了上帝不许的事情也不要紧,赶紧的去教堂忏悔或买赎罪卷,最终你还是可能上天堂的。赎罪卷不但可以免去你的罪行,还可以替你的亲人消灾,这大概也是中世纪的欧洲教堂为什么如此富有的原因吧。而如果你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即使你是帮助他人,那么你依然会受到下地狱的惩罚,当然交了钱的另说。所以其实宗教文明是没有道德的,或者说他们的道德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道德就仅仅是上帝以力量制定的规矩,至于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矩和为什么这么做对那么做错?凡人无权质疑,上帝也没必要解释给你听。这种强制力更大些,和以政府武力背书的法律有一定相似性。

500

而儒学的假设是人无论本性善恶都是该“仁”的,“仁”的含义包括“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违背这些就是错,符合这些就是对。如果说西方的道德就是没道德的话,东方的道德就是缺少精神世界里上帝那样的武力约束,主要靠自律。而我们清楚,这是需要极高的品性的,万人中未必有一个。有一些人完全不相信这种他们看来虚伪的“道德”,但又生活在道德标准的儒家文化里,所以他们心里再不相信道德,也必须在表面支持、拥护它,并以此分析判断世界。道德高的人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感到自责耻辱,听到别人的批评惭愧羞耻。没有道德的人做了大家认为的错事内心其实并不觉得自己错了,也不会感到羞耻,但大家的指责不但会使得你被孤立,还会损害你的实质利益,所以也得在表面上遵守这套主观精神标准。没有道德的人做了错事如果不被人发现其实是没有负罪感和羞耻感的,宗教文明里上帝无所不知,所以即使现实里没人看见但上帝肯定知道所以要向上帝忏悔或贿赂。上面是两种极端,现实里绝大部分都是处于两者之间,他们认同这套主观精神标准但却不笃信,所以他们做了错事会想尽办法遮掩,遮掩不住被人指责就会有耻辱感,即使遮掩住了内心也会有负罪感。

500

儒学过去在日本不但是科举的内容,还一度成为官学,神道教和武士道更是深受儒学影响。但日本的儒学却是异化了的,他们缺失了最核心的“仁”,也就是他们和西方一样也是没有儒学这种道德的。他们只是用了儒学的这一套主观精神标准但不相信儒学无论人本性善恶但都该是“仁”的这个假设。如武士道的核心理念顺序是“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和儒学的侧重点顺序完全反了。日本文化里的人和中国那些完全不相信道德但又用儒学这套标准的人是一样的,他们其实信奉的是弱肉强食,胜者就是对的那套人生信条,但判断标准却是用儒学的这套。这些人和宗教文明的人非常相似,道德在他们眼里其实就是规矩,一套自己被上帝或社会舆论强迫接受的规矩,他们所谓的素质也是规矩。素质和规矩无关善恶对错,所以日本可以非常有素质的侵略中国,可以很有规矩纪律的奸淫掳掠,欧洲在大航海时期也是很绅士的卖黑奴和屠杀。只要遵从了上帝的规矩便可以无所不为,只要可以逃避惩罚就能做任何事。

500

所以西方的“罪感文化”和东方的“耻感文化”的区别就是他们信仰神我们信仰道德的区别,而日本的“耻感文化”处于两者之间,他们虽然用的是儒家的主观标准,但却不信仰道德。但其实无论中日还是西方,虔诚信仰神或道德的都是少数,所以以武力为后盾的法律就成为了必须的补充。罪是被外力强制惩罚的,耻是自我判断产生的,因为不守规矩所以有罪,因为违反道德所以会羞耻,这大概也是西方法制比较早完善,日本遵守规矩的一个原因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