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的炒面到底是什么食物?泪目了
炒面,就是把面粉直接炒熟,不必揉和或发酵,不用蒸煮可以直接干吃或直接热水冲泡,现在叫油茶面,加了糖盐花生芝麻改良过。
我爷爷就是志愿军老兵,侦查排长,驻地在临津江以南,离38线很近,平时就吃炒面高粱,如果突然有一天下午给排里每人发了半斤白面半斤猪肉半斤白菜,叫战士自己包包子,那就是晚上有九死一生玩命的活儿,吃的就是上路饭,能活着回来的都是英雄。我爷前任排长被炮弹炸了,连尸首都找不到,只找到半截衣袖绣着名字,后来我爷也受了伤,被人打扫战场发现还有气,抬回来的。老人家常说:现在的日子都是拿血换的,好好过比什么都强,年轻气盛总想和敌人比划比划,真打起来才知道什么叫战争,什么叫死什么叫伤……
跑题了〜呵呵〜
去年的回答,没想到又能被这么多知友认可,后面还跑题了,说到炒面,还有许多朝鲜战争的小细节,老爷子不太喜欢讲,都是我小时候死缠烂打问出来的,就着炒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送佛送到西,跑题跑到底:
肉包子,老爷子命大,吃了两三次,当然物资匮乏的时候上路饭也拿炒面对付了,他说那是他一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包子,吃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只是默默的拼命塞。
老爷子的遗物我只留了这个缸子和一块八几年买的手表,老爷子有时会把这个缸子拿出来看看,但从来不去碰勋章,或许在他心里这个当年随身的吃炒面的缸子比勋章重要吧,后来勋章被我大爷拿去了,我只要这缸子。
过了鸭绿江,人全都装进大闷罐,就是兵临城下开头那种,不分昼夜一路飞驰南下,朝鲜多山,铁路沿线每个山头都有哨卡,发现有敌机飞过,就打信号弹,北方的山头看到信号弹就继续打,就用传递烽火这样原始的方法做防空预警,火车司机只要看到信号弹就马上停在就近的山洞里,据说有一列火车在山洞里躲了两天,想象一下,春运弱爆了。
地上的钢笔不能捡!不能捡!不能捡!遍地诡雷,只要是看到稀奇古怪很精致的小玩意十有八九是诡雷。
发下军服第一件事就是绣名字,裤腿、裤腰、衣襟、领子、袖口,不论内衣外衣全绣上,作用等同美军狗牌,中枪还好,偏偏美军喜欢玩火力准备、区域覆盖、警戒炮击,说白了就是,进攻前把目标地用重炮轰一遍,发现哪个地方有敌人把那一片用重炮轰一遍,怀疑哪个地方有敌人或者害怕哪个地方被渗透就用重炮轰一遍,所以在朝鲜的志愿军墓好多都是衣冠冢。
老爷子在朝鲜基本啥枪都使过,自己的弹药打完一轮就留着,先捡敌尸的枪,有时战事紧,就趁停火空档捡一堆枪压满子弹,面前摆一排,或者身上背个三四把,打完就扔,再抄一把继续打,比换弹夹省事,还省我方弹药,我小时候因为他说扔了一把左轮心疼了好几天。
作者:西不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76567/answer/262676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张图来自知乎 Wei William
-
朝鲜战争中的炒面到底是什么食物?朝鲜战争,四野战军4个军1950年10月18日夜间秘密入朝,为了不惊动美国领导的‘联军’白天藏在山沟里,夜间调动部队包围联军的先头部队。10月25日战斗打响。国防部知道,这些军队进了山沟,为了不暴露目标,不准做饭 吃什么?所以把玉米、麦子炒熟 磨成面,装进士兵的干粮袋 带进朝鲜。吃时 用水一拌就可以。
作者:老兵尹吉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76567/answer/529945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士兵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毛泽东知道在朝鲜打仗的士兵们生活很苦,就给负责前线供应的高岗下了"让志愿军吃好面"的命令。结果,高岗把毛泽东用湖南话下达的命令听成了"让志愿军吃炒面",于是,志愿军就整天吃炒面了。
炒面维系着中同十兵生命的最低需求,但同时,因为它缺乏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而导致士兵们患上了维生素缺乏症,最普遍的症状是嘴角溃烂,所以官兵们又说,把这东西挂在树上,"美国的飞机都不炸"。
由于中国军队后勤装备的限制,由于美军飞机的不间断轰炸,中国军队白天不敢生火做饭,而炒熟的面经过长时间运输却不会变质,士兵携带方面,食用简单,同时能够大批量供应,因此,炒面无意中成为中国军队在巨大规模的战争中所发明的一种野战口粮。
在第一次战役刚结束的时候,东北军区后勤部根据前线的要求,提出了"以炒面为主,制备熟食,酌量提高供给标准"的建议,并且将炒面的样品送到了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彭德怀尝了炒面的样品之后说:"送来的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如果让前线的每一名志愿军官兵都吃上炒面,所需要的炒面量是惊人的。即使按照每人每月规定数量的三分之一供应,其数字也已经达到1482万斤,而中国的整个东北地区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供应出1000万斤。东北人民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规定》把制作炒面的任务向党、政、军、民各阶层层层分配,各单位每天制作炒面的任务不低于13.8万斤。
时值第二次战役即将开始,11月明日,中共东北局又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参加的人员包括东北地区的党、政、军各方面的负责人,中国总理周恩来特地从北京赶来,会议的名称定为:炒面煮肉会议。
"炒面煮肉会议"部署了在一个月之内制作650万斤炒面和52万斤熟肉的任务。
在1950年初冬的瑞雪中,中国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昼夜不息,炒面特有的香味飘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新闻媒体特别喜欢这种热闹,特地刊出了中国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和北京市的机关干部、人民群众一起炒面的消息,这个消息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为在朝鲜作战的官兵解决后勤供应的范畴,相信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人看到这个消息后,应该知道这件事中没有任何幽默的成份。
-----转自《朝鲜战争》王树增
作者:金小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76567/answer/292424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淀粉在植物体内以淀粉粒的形态储存,经加热破坏才能被人体消化,所以生食谷物、面粉、马铃薯地瓜等块茎是不能起到补充热量的作用。
志愿军带炒面,相当于带即食干粮。59年西藏平叛的时候,解放军对叛军糌粑(青稞炒面)+酥油+肉干的干粮组合评价很高,热量足食用方便,打仗水平组织水平高低不论,骑马带足了这三样,与解放军周旋个把月都没压力作者:没事瞎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76567/answer/955558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大概看着各位答主的回答,大抵有种"何不食肉糜"的错觉。私下想来也是怅然,就连我自己都快忘了挨饿的感觉了。
有人说炒面即炒熟的面粉,其实这都是90年以后的人自己玩的炒面粉。这搁以前,大地主家也不敢这么糟蹋粮食。90年以前,尤其改革开放以前的炒面一般都是由玉米,小麦,高粱,荞麦,莜麦,谷子等粗粮作物,不去壳炒熟之后磨成粉之后而成。炒面吃法比较多,干吃面粉味道也不错。一般都是拿筷子调着小米粥成泥或成团吃,干稀随意,甜咸随意,可当主食,可当零食。味道比较重,不过顶饿。我喜欢红糖拌炒面。
我看有些人说解放军一口吃面一口就雪是说明解放军很艰苦的样子,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啊。其实他们不知道更艰苦的是连炒面的吃不上,连雪都就不着的
我不敢肯定那些就着雪吃炒面的士兵是常态,但我知道没炒面吃,没雪就的,饿死的,渴死的士兵不在少数。
没有饿过的人,永远不知道吃饭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即使是吃炒面。
补充几个不算冷门的冷门吧。
玉米炒面最好吃,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成为北方家庭的主食。
炒的莜麦和荞麦特别好吃,特别香。
玉米炒面之前是高粱炒面。高粱当时在北方相当普及,关于高粱炒面我们当地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天天吃高粱炒面吃到饱,结果饿死了。
我没吃过高粱炒面,我爸妈那一辈人都吃过。他们还吃过高粱窝头。红高粱构成他们那一辈人最可怕的回忆。
作者:风云一甲子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76567/answer/9568975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