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蒋介石,他是唯一一个当过黄埔军校校长的人

500

在黄埔一期的中央军嫡系将领中,关麟征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荣誉,就是在全国解放之前,曾经一度兼任过黄埔军校校长。而这个位置从黄埔军校成立之后,蒋校长是从不轻易给其他人的,不仅是黄埔军校,甚至在抗战期间,全国所有国军下辖的军校,名义上的校长都是由蒋校长自己兼任的。这就可见关麟征的特殊地位和在蒋校长心目中的信任程度。

关麟征起家很早,上黄埔军校又是陕西革命前辈于右任先生亲自推荐,所以他在陕西籍的黄埔将领中地位是比较高的。在后来取得比较高地位和成就的黄埔系将领中,尤其是黄埔一期的将领中,关麟征是比较早当上师长的。也是因此,他一度有点给自己拉山头的意思,作为陕西人,尤其是陕西籍的黄埔同学,他一度笼络了不少人在他的麾下。包括郑洞国、戴安澜等人,都曾在他手下供职。一直到杜聿明崛起之后,才将郑洞国、戴安澜等人罗致到自己麾下。

在红军长征时,关麟征就率领25师参加了对红军的追剿。四方面军决定渡河西征的时候,正是关麟征的半渡而击,将四方面军的部队分割为两部分,已经渡过河的2.16万人继续西进,而未能渡过河的1.8万余人向东前进,最后和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也就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所以,后来四方面军将领中一直有人认为,如果当时四方面军没有被切割为两部分,全军西征,结果也许会很不同。

500

抗战期间,关麟征也有几次非常出彩的表现。在徐州会战期间,关麟征任军长,在汤恩伯军团作战序列中。当时汤恩伯军团刚从南口会战撤下来,在河南休整补充了一段时间,因为徐州会战战事紧急,军委会特地将汤恩伯军团调赴第五战区参战。汤恩伯军团当时也是整个第五战区装备最好的部队,战斗力也最强,也是第五战区所辖部队中唯一的一个中央军部队。

在台儿庄之战之前,国军就先在临沂重创了日军。而此战能够击败日军的关键就在于,汤恩伯军团突然增援临沂,和临沂城内守军内外夹击,击退了日军。而在第五战区命令汤恩伯军团增援临沂时,汤恩伯一度想避战自保,在关键时刻,关麟征认为此时日军也已经攻击顿挫,如果果断出击,增援临沂,可以重创日军。这才促成了汤恩伯军团增援临沂,在台儿庄大捷之前,先取得了临沂之战的胜利。

徐州会战结束后,汤恩伯军团转赴河南,继续坚持抗战,而关麟征则因为战功,不断晋升,后被升任为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也是黄埔系将领中较早升任集团军司令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关麟征正率部在湖南境内,也参加了此次会战。在战况比较紧急时,薛岳一度想要放弃长沙,命令关麟征向湘南地区转移,但关麟征分析战场形势后认为,日军在长沙已经受到守军的顽强抗击,所以主张增援长沙,内外夹击日军。他率部增援也是第二次长沙会战能够迫使日军撤退的关键。

500

不过,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之后,因为日军在东南亚得手,有进攻泰国和缅甸的可能性,因此滇缅边境防御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当时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十五集团军下辖的第二军和五十二军都是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所以被调往滇南驻防,防御日军从滇南进攻西南。而且,他的部队也一度被认为是出征缅甸的首选部队,只是因为龙云和重庆关系紧张,从第九战区调回了滇军第一集团军卢汉部队,所以关麟征并未参加远征军,而是一直驻防滇南,一方面监视日军,一方面也是监视龙云的滇军。

可以说,关麟征在抗战后期有点被耽误了。在远征军出征缅甸惨败而回之后,滇南的任务主要是防御,但日军并未从这个方向大举进攻,所以关麟征部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监视龙云,所以没有继续参加比较大规模的战役。到抗战结束后,五十二军被调赴东北参加内战,而关麟征本人也离开了一线。在辽沈战役中,最后成建制撤出来的国军部队,只有五十二军,也就是关麟征的老本钱部队。其实就军事水平和指挥能力来说,关麟征不在杜聿明、王耀武这些黄埔同学之下,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