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与吕蒙的战略规划有什么区别?

谢各位邀。

借用用裴松之对荀彧与贾诩的评价: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

鲁肃与吕蒙的战略规划仅仅是形似而已,瞅瞅二者最终的战略目标: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一目了然,《榻上对》中极尽长江是手段,一统天下才是战略目标。易言之,鲁肃的战略是进取策、统一策。

反观吕蒙谋划:

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

拿下白帝、襄阳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何忧于操。易言之,吕蒙的战略是割据策、防御策。

一者志在进取,一者志在防御;一者志在天下,一者志在割据,鲁、吕二策根本战略目标不同,如水火不能同器、冰炭不能同炉,何必多言?

顺带一说,作为合格的战略,至少逻辑应该自洽。故而,榻上对也好,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也罢,不说可行性如何,至少都是统一策,在逻辑上可以自洽。反观吕蒙谋划,夺取荆州不算,还要占领白帝,这是与刘备为死仇;襄阳是曹魏“国之巨防”,吕蒙一锅端了,这是与曹操不两立。

与曹、刘两家势不两立,若是为了先灭西蜀,后取中原,一统天下,顶多算是不自量力,但吕子明的目标居然是为了防御曹操

品品这战略逻辑,仔细品品。

吕蒙的战略才开了个头,孙权已经成大魏吴王了,这要是耍了全套,怕是要跑夷洲称孤道寡去也。

至于这二位的水平高下,瞅瞅江东公认的大敌曹操的表现:

听到鲁肃谋划,方作书,落笔於地。

听到吕蒙谋划……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於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大兄弟,谢谢啊,您这防御曹操之策咋和俺老曹打的如意算盘一模一样?这真是——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孙刘大交兵。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所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