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手记:杜文杰钱济仁都是主流,田春苗没有了

500

01

1975年,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彩色故事片《春苗》【点击阅读】上演。

这是一部在今天看来也十分精美的作品——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扣人心弦,画面美轮美奂,音乐也非常好。 

李秀明扮演的田春苗,当然是影片的第一主角。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达式常扮演的青年医生方明,他有理想,有热情、有正义感、在业务上对春苗帮助很大。

500

方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公社卫生院,院长杜文杰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夸耀说:“别看我们医院小,还在搞尖端呢!” 

他所说的尖端,指的是卫生院内设有“养生疗法实验室”,由医疗组长钱济仁负责,专门为干部和知识分子养生保健服务。 记得当年看到这一幕时,不觉有异,反而觉得杜院长很有事业心。搞尖端,有什么不好呢? 

02

今天再来看,就完全明白了。

公社(相当于今天的乡)卫生院的设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就是要为社员(今天叫村民)服务。 因此,卫生院要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治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要“搞尖端”研究,也应该以服务农民为方向。 

但杜文杰完全背离了这一方向。 把卫生院极为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搞“养生疗法”,对农民无用,但对杜、钱二人却非常有用。

杜文杰可以靠“尖端成果”帮助领导养生,然后使自己得到提升;钱济仁可以靠这个发论文,评职称,调到城里的大医院。 

杜文杰的这一“路线”,当然受到来自最基层的赤脚医生田春苗和她身后的社员群众反对,也让初出茅庐的方明看不下去,双方发生激烈冲突。 结果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电影看,这里不讲了。 

1977年,电影《春苗》被定为“大毒草”,受到严厉批判。 

500

03

但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让我意识到杜文杰还在,钱济仁也在。

官员在急于甩锅,疾控中心在忙于发论文,对防控疫病传播反而三心二意。

相比之下,杜文杰、钱济仁在公社卫生院搞搞养生疗法,真的是小case。

1月30日,科技部下发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很好,很及时! 只是如果不检讨几十年来对“为私”的价值观的提倡,对“理性经济人”的推崇,这个弯子能转的过来吗?

无论如何,战胜新冠病毒之后,应该好好总结,经验需要继承发扬光大,教训则要认真汲取。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