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降低“中国制造2025”声调,政府更该反思如何指导

近日有外媒报道,面对美国反弹,中国开始降低“中国制造2025”声调。

个人建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应当改为“中国科学2050”的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的应用留给市场,科学的规划由政府承担主要风险。这才是各国可以接受的共识。

中国政府政策的出台,受德国工业4.0的启发,但不少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估计竞争对手的反应。要知道,制定发展战略需知彼知己;不知彼只知己,在全球化时代已走不通了。

500

所以,“中国制造2025”不是宣传方式问题,而是政府运作指导思想问题。政府急于参与市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低估科学基础建设的长期作用。

中美贸易战开打,突显中国基础科学和技术系统工程建设落伍的问题。贸易战升级,特朗普给中国人上了大课。如能及时改进科学界从1980年代一直呼吁却没被重视的问题 ,倒也是贸易战的有益教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强才能国强,科学弱则国富保不住。市场不是平等交易,占领科学教育制高点,才能把握国际分工主导权。

这个道理,西方经济学家不懂,但对各国战略研究家来讲应是常识。这次贸易战,算是帮中国普及了科学发展战略的常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