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人均寿命由35岁延长到77岁。其中前二十九年,“人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68.2岁,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学习导读》 2011年2月 第48页)。

  新中国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离不开毛泽东的精心指导,他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作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宗旨,医疗卫生领域的许多重大举措都是毛泽东指示、部署、推动的。

 毛泽东一直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早在1933年的《长冈乡调查》一文中就强调“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延安期间,有人对延安卫生条件差印象不好。毛泽东说道,知识分子懂科学,懂得搞好卫生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我们就请他们来作宣传,带头修建厕所,开设粪场。面对陕甘宁边区一度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流行的情况,,毛泽东强调:“卫生问题是边区群众生活中一个极严重的问题”“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又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在1957年10月13日的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除四害是一个大的清洁卫生运动,是一个破除迷信的运动。……如果动员全体人民来搞,搞出一点成绩来,我看人们的心理状态是会变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我们要使我们这个民族振作起来。”1960年3月,针对有的地方对爱国卫生运动有所放松,毛泽东要求各把这项运动重新发动起来,“由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发动群众,配合生产运动,大搞卫生工作”,要“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同时,他还着重指出:“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20世纪60年代之后,毛泽东又亲自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运动,创造了为世界瞩目的中国式初级卫生保健模式。所有这些,都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新中国前三十年巨大历史性成就的一项特别突出的成绩,也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曾经评论说,毛泽东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体现了毛泽东“改变中国人的体质的雄心”。1956年,一批英国医生组团访问中国。回到英国,“带回了使‘中国通’吃惊的报告,这是一个有关‘对苍蝇的成功控制、整洁的街道和家家户户非常清洁’的报告。利物浦热带医学院院长布赖恩.梅格雷思教授,把村卫生委员会的群众工作和街道卫生描述为‘对肠胃传染病的预防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报告还专门详细介绍了一件大事:中国农村对血吸虫的防治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代表团认为,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个了解过去中国农村肮脏的人来说,都会引起特别的关注。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十个县有九个县都流行此病,患者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有的地方人亡户绝。1950年冬,重灾区的任屯村农民,联名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尽快治好血吸虫病。信发出不久,毛泽东派出的医疗队就到了任屯村,不分昼夜查病治病,抢救了不少病人。“以后任屯村农民代表还被请进京,参加国庆观礼,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

  1953年9月1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将无锡血吸虫病防治所沈瑜撰写的有关南方血吸虫病的汇报材料附函寄呈毛泽东。当月27日,毛泽东即致信沈钧儒:“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并将汇报材料转交当时担任政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负责处理。

  当时全国有上千万患者,形势严峻。防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尽管日理万机,但毛泽东将如何有效防治血吸虫病作为一件大事,始终放在心上。1955年6月中旬,毛泽东到杭州调研农业问题,请来几位同志开会。会议开始后,毛泽东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杭州郊区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

 工作人员回来后,把亲眼所见到的农村血吸虫患者的痛苦状况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江南一些地方,长期以来,都有地方病危害人民的健康,情况很严重,血吸虫病对人民的危害更大,一定要帮助人民解除苦难,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5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与华东地区的几位负责人商讨农业发展规划。11月17日,毛泽东专门请在北京的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来杭州,报告关于防治血吸虫病情况。徐运北回忆道:“当我汇报到危害人民的几种疾病,最严重的是血吸虫病,患病人数多、流行地区广等情 况时,毛泽东说,有这么多病人,流行的地区又那么大,要认识到血吸虫病的严重性,我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我汇报现在 病人多,治病还没有理想的药物,毛主席说,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药物和办法。当汇报到管理粪便 、管理水源、消灭钉螺等任务艰巨时,毛主席说,要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是不行的,要使科学技术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省市 委书记们插话谈到各地发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都赞成要把血防工作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毛泽东又指示徐运北立即到疫区实地调研,“在疫区,我耳闻目睹,进一步认识到血吸虫病的危害,更加体会到毛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毛主席从方针政策到工作方法都作了明确具体的指示,使我受到的教育终生不忘。”

  毛泽东对在血吸虫防治中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十分重视。1956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水生动物专家秉志给毛泽东写信,提出消灭钉螺用土埋不行,必须用火焚烧,以期永绝后患。毛主席3月3日即批示:“送中央卫生部徐运北同志:原定今年三月在上海召开第二次防治血吸虫的会议,是否按期召开?准备情形如何?望告。开会时可邀请秉志先生参加。”1957年7月7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各界代表时,向流行病专家、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苏德隆教授详细询问了有关血吸虫病的防治情况。毛泽东问:“订了个7年之内消灭血吸虫病的计划,你的意见怎么样?”苏德隆认为时间过于短促,大概要有12年时间。毛泽东立即表示同意,说:“那么,农业发展纲要上就改为十二年吧!”他还要苏德隆好好研究黄浦江钉螺问题。苏德隆深受鼓舞,和其他科研人员深入浦江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出一些灭螺原则,在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江西省余江县曾是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主席看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写下了《送瘟神》的光辉诗篇。

  2018年是毛泽东诗《送瘟神》发表60周年。全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我国著名疾控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撰写了纪念专文。文章写道:今天,我们在纪念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的时候,有必要重温毛泽东主席就这二首诗撰写的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现在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到疫情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重温这段后记,我们深感:一是当年毛泽东主席怀着对人民负责、以人民为出发点的初心,高度重视对危害人民群众严重疾病的防治,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安危为根本,以减轻人民群众疾苦为己任的精神;二是毛泽东主席怀着依靠人民、依靠科学的胸怀,欣然命笔写下的光辉诗篇,不仅是对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热情赞颂,也是对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各行业专家、人民群众与血吸虫病做斗争的坚韧不拔精神和取得伟大成就的讴歌。今天,我们纪念《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就是要不忘伟人的初心,不忘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继承和发扬“余江血防精神”(余江县60年未发现新病人,全国还有5万多----笔者注),以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原则,加速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为实现健康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我们的贡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