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医改方能解决医闹?

看到今天新闻,武汉十余名医生也被感染冠状病毒,令我非常的痛心,因此今天思考后,写一篇文章,探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医闹。希望能为中国的医疗行业尽一份心。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对于危机中政府的货币政策,“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突然就火了,这个概念简单说,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满足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

而随着近期连续的医生谋害事件暴露出的医患问题,很多人也发现,目前全球的医疗行业也出现了一个“不可能三角”,高效的应对、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三者也是不可兼得。

对此,美国选择了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应对,结果是很多贫困家庭得个病就要面临破产,甚至有救护车上醒过来,害怕付不起的账单挣扎着要下车的案例。

欧盟等发达国家则普遍选择了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可结果就是生病需要排队等,很多人轮到的时候,要么病情加重了,要么就已经自愈了。

至于中国,则选择了高效的应对和低廉的价格,医保能报销大部分的费用,除了北京的几个热门医院外,看病基本也不用预约,可结果就是服务渣到家,一个大夫两三分钟搞定一个病人,还逼着病人家属跑东跑西。

虽然全球主要国家的每一种医疗体系都有被吐槽的地方,但本质都是在选择符合自身的机制,全球的富人们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自然就会忽略价格;其他发达国家普遍是中产阶级占据主导,自然会追求公平,预算不够就大家就一起排队。

至于中国,虽然我们的GDP总量很高,但人均仍是发展中国家水平,大量的待富裕人口决定了我们必须压低价格并能及时应对,因此就只能选择牺牲服务质量,往往一个大夫一天要应对上百名患者,医院的病床上更是人满为患,这种高强度之下,很多冲突也无法避免。

没办法,医疗不可能三角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税收财力有限,而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无限,需求满足不了就必然爆发矛盾。

500

而且,这个博弈并不分国界,哪怕经济实力强如美国,民主党和特朗普还为了奥巴马医改撕来扯去,英国的约翰逊和科尔宾也在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撕破脸皮。

所以呢,想要解决医闹的根本,在于推动改革来缓解医患矛盾,而改革这事儿还真不是光加大投入就能解决的,毕竟,我们20年之内人均GDP怕是还没机会赶英超美。

那改革应该怎么推进呢?

从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角度来看,任何改革的成功,必然是增量改革,历史上所有针对存量的改革都无疑失败了。

因此中国的医改,如果就盯着民怨沸腾的公费医疗和医药代表体系动刀,后果就是把一群既得利益集团的山头拧在了一起,形成改革巨大的阻力。

就像历史上每次改革,保守势力都会鼓动刁民闹事儿,利益集团不仅熟悉机制更掌握着权力,随便用点手段就能把改革给废掉。

因此,想要推动改革,就必然要做增量,只有增量才能把利益集团们分化瓦解。

而很遗憾,目前的形势如果继续下去,不仅增量看不到,存量还会越来越少。

连续的医生遇害必然会导致未来医生的供给侧会加速出现缺口,而人民群众对于医疗的需求却在激增,尤其是先富起来的必然会寻求美国路线,推动优质服务的私立医疗,进一步压缩医疗供应。

而中国由于医药领域被西方远远的甩在了身后,重要的药品和器械大多依赖于外国进口,很多药品几毛钱的降价就足以令我们欢喜雀跃了,根本不可能大幅降低我们的成本。

因此,政事堂认为,未来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最好的一条路,就是卫健委和工信部一起来推动医疗的互联网化。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对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大数据和历史病历能大幅提升医生的诊疗效率。

这样,这不仅能做出增量,还让目过剩的互联网人才和技术来填补医生流失的空缺,反正大家都是996,相信也能适应。

另一方面,互联网化之后,医药处方将会高度统一,届时,卫健委将握有全球最大的医药采购,全球那么多药厂,谁想要拿中国市场的利润,那么就要按照市场的竞争,拿出最低的价格。

这样,不仅医院的效率提升了,医药的价格也下降了,我们改革的增量就出来了,也就有改革的空间。

而最重要的,互联网化之后,任何医闹的患者和家属,都会被列入全国公立医院联网的黑名单。

你们就闹吧,到时候,只有莆田医院欢迎你~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