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昨天观网网友“落雕都督”提出的这个成语,的确需要好好说道说道,因为这是个少有的因为解读争议多而被动转义的成语。

俑——兵马俑的俑,是泥土烧制的陶人,替代活人陪伴死者用的,现在多被替代雕像摆放在需要装逼的地方(捂嘴乐)。

如果我们直接从字面上解读这个成语,是不是可以这样解读:最开始用陶人代替活人殉葬的人,难道他就绝后了吗?如果这就是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的原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劝人破除陋习弊政的劝勉的话“不要再用活人陪葬了!你看最早用陶俑陪葬的人,他难道就不能保佑子孙后代了?他绝后了吗?”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成语第一次面世,是孟子说这是孔子说的(如今我们经常把自己发明的名人名言标注为鲁迅说,这也是不让先贤专美于前啊!)。孟子说“仲尼曰”,孔子说了什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孟子想怎么用这句话,孟子引用完孔子的话后,是这样评价的“为其象人而用之也”。骚瑞,按照孟子的看法,我们是不是应该理解为:用陶俑殉葬是因为这个很像活人所以用了。这个就不是对以俑陪葬持肯定的态度了。

 

我们再把孟子当时说的整段话放出来,全面的理解一下孟子到底想说啥。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我呢,大概齐转换为白话文,加上我的理解掰扯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魏惠王说“我想请教一下要想让国家安稳该咋做”

孟子说“杀人用的是棍子还是刀子,有区别吗?”

“没区别”

“那用刀杀人还是用苛政杀人,有区别吗?”

“没区别”

孟子又说了:“厨房里有肥右,马棚里有好马,老百姓有饥色,城外有饿死的人,这是带着野兽吃人呐(这个例子举的咋觉得那么牵强呢)。野兽同类互食,人们尚且厌恶。君主作为百姓的父母,施行的政策不能避免那种像带着野兽一起吃人的恶政,这种罪恶就是君主做了恶,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君主施行的政策里面有那种像领着野兽一起吃人的政策,那就是君主在作恶。”孔子说了:“最早用陶人殉葬的那些人,你看看不都是绝了后吗”仅仅是因为陶人像活人就用来替代活人殉葬(A货再像也不是正品)。如果像用陶俑殉葬那样糊弄祖先,如何能让那些老百姓解决饥饿问题,最后还不是饿死个屁了”

孟子啊!您老人家这段话说的没水平啊,其实你是不是本来想说糊弄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啊?你直接说画饼充饥不就好了,哦,对了,这话是陈寿说滴。

如果联系孟子说的上下文意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原意应该是:第一个用陶人陪葬混弄事的人,他不是绝后了吗?

 

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以我们都知道孟子说这话并不是赞成用活人殉葬,而且他也没有用诅咒吓唬人的意思,他应该是编段子翻车了。

如今我们对这个成语的通常解读是:如果你敢第一个使用新手段来对付人,你就不怕别人也用同样的套路来对付你?

对于我的观点,欢迎大家斧正。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