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的又一里程碑get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作为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开展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是承载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向往的“梦想之箭”,也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进行发射前的筹备工作
强壮的身躯为何携带着萌萌的名字?
“胖五”是我国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昵称。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身高57米,直径5米,而同系列火箭直径仅有3.35米。它简直是一个不可比及的大块头,航天人更是亲切地称之为“胖五”。
“胖五”和兄弟们的合影
经常关注我国火箭发射进程的同学可能知道,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中的“遥三”,意味着这已经是第三次进行火箭发射。
在茫茫的宇宙中,中国航天人历经艰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前苏联在1957年10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这对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业水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向“长征”一样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
“我们的运载火箭以长征命名,绝不是巧合”,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诞生地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说。在造就2018年的开年演讲上,梁小虹书记和我们分享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宏伟蓝图。(传送门: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
2006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工程研制工作。作为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可大幅度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被认为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成功。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文昌发射,飞行至346秒时突发故障,任务失利。
而昨晚的成功发射,为我国明年开展探月三期嫦娥五号任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载人空间站任务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关于长征火箭,了解以下知识会让你更有谈资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96.4%的发射任务。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
√ 我国计划于明年开展探月三期嫦娥五号任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载人空间站任务等,都将由长征五号承担。
√ 从1970年首飞至今,先后有17型基础级火箭和5型上面级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12月20日,已发射322次,成功率超过96%。
√ 本次发射的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CZ-5B)为一级半构型。其芯一级以及助推器与基本型相同,但是取消了基本型的芯二级,并使用更长的整流罩。火箭全长53.66米,起飞质量约85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3吨。
√ 长征五号乙主要将用于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其燃料分别为液氧+煤油、液氧+液氢。
“长征路上”的精彩瞬间
1956年2月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钱学森向中央提交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195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1958年4月
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11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坚实基础
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起飞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出舱时的杨利伟
2008年09月25日
神舟七号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完成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01日
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搭载神舟八号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
2019年7月19日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在人工控制下离轨,圆满完成任务
长征路上,还将见证哪些奇迹?
今年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上,我国曝光了今后10年的航天任务,让原本人们对于中国航天领域发展方向的猜测变成了现实。
2020年起,中国将开始建设天宫空间站,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步,预计在2022年前后落成。同样在2020年,我们将看到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以及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北斗卫星的发射。
在可以预见的10年内,中国长征火箭家族将向世界航天运载能力的头部玩家位置发起冲击,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并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中国未来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站,努力在1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正如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李洪波所说,“20年前,中国火箭以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产品迭代,迅速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老一辈的航天人临到退休,给组织提的唯一要求就是想去一次发射场,亲眼看一下自己设计了一辈子的火箭到底是怎样被发射进入太空的。”(传送门→李洪波:中国航天经历了华为的同款苦难)
而在2018年圣诞前夜,SpaceX的老板埃隆•马斯克发了一条推特,惊叹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超越美国。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被习主席送给中国航天的一段话所诠释:“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资料参考: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