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 | 生活一地鸡毛,不过是“半个喜剧”

作者 | 海岛

编辑 | 海岛

听闻是开心麻花出品,在进影院前便抱着可以稍稍轻松看一出好戏的期待。可走出影院,沉默地思考着影片所折射出的,另一半的生活。

500

影片开头,人物的出现和剧情的发展,都是在两室一厅一厨房一浴室,话剧般极简的空间中通过谎言和误会,制造人物关系错位,抖出笑料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剧情埋线。京城少爷郑多多,将自己约炮的事实撇到寄住在自己家、也是自己好友的孙同身上,方才成功骗到他的初恋——莫默,也将自己就要和高璐结婚的事实完全隐藏。而孙同,一个从小地方考了三次终于考上北京的大学,出场时略显老实的男生,在观众因影片里的误会哈哈大笑时,一点点卖力地收拾多多的烂摊子。紧凑连贯的一堆误会就要在孙同的收拾下结束,但影片也只是开了个头,矛盾总会继续推动一系列矛盾产生。

500

而下一个矛盾,便转向了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半个喜剧》归为爱情喜剧片,但爱情在影片中,有些假借其名之感。孙同与莫默的互相喜欢,到感情升温,是观众在人物安排及剧情设定上便能有的隐隐预感。在男主一首恰如其时的弹唱,应和着女主因受郑多多欺骗的大哭后,两人间的感情线便加速发展。不过七日,两人的关系便有种逛着宜家就要成家之感,算是影片的一个槽点,但整个电影也明显没将重点放在爱情上,快剪配着快节奏的背景音乐,迅速把两人的甜蜜时光呈现后,便转向了总该来的矛盾。

简介说“该片主要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三种完全不同的爱情观”,我倒是不敢认同。爱情不过是《半个喜剧》在折射现实社会中那些大大小小矛盾时的切入点,若要细究,总有些舍本求末之感。

500

“Almost a Comedy”,影片的名字已经很直白地告诉观众,一切不过是看似喜剧。导演周申说,当初准备把《半个喜剧》的话剧改编成电影,自己犹豫了很久,因为做人要有底线,做人要有理想的主题,好像本就有些俗套到会让不少人发笑。有时候,那些听起来崇高的理想,不过只是最基本的一些底线,有时底线的坚守,却像是实现多么远大的理想一样远不可及。

500

孙同的处境,莫过如此。影片刻意选择了小地方来的京漂族和京城少爷这两个对比感强烈的群体。郑多多帮孙同解决了居住问题、北京户口,还在自己爸爸的公司帮找了个实习工作。“你不过是郑多多的一条狗”,在开头莫默便指出他寄人篱下的姿态。然而孙同也并没有像以往影片一样,表现得卑躬屈膝,夸张的形象,被一种更为世俗和常态化的角色所替代。

500


孙同与郑多多是好朋友,孙同会借穿少爷的衣服,熟知他的渣和浪,为他和未婚妻调节不愉快……两人之间称兄道弟,插科打诨,向观众传递了一种现实生活本就如此的真实。细想也的确如此,熟人之间一些稍显扭曲的关系,也并不是直白到可以单独拎出来。正是这种合乎生活场景的环节,遮盖了孙同寄生在郑多多家的本质。以至于在郑多多和高璐的婚礼现场,孙同的妈妈想让孙同与高璐的表姐认识,郑多多开玩笑的一句“你要成为我姐夫了”,将孙同——一个来自小地方却想要在北京扎根的中下阶层,一步步舍弃自己的真实想法,依附在郑多多这样上层人家的寄生状态,多少赋予了些人情的温度,与现实生活更加贴切,反而叫人感到丝丝冰冷。

500

任素汐饰演的女主莫默,和她以往的其他角色一样倔,在影片中具体的表现便是“永不撒谎”、实话实说、光明正大。当莫默在酒吧喝醉后感慨自己有一说一、绝不撒谎的为人处世不被社会认可,但还是会继续坚守,顿时化身为男主渴求的理想生活的象征。影片结尾,男主脱离了妈妈世俗又市侩的“成功”计划,逃出了原生家庭对他寄予的希望、实则是绑架和扭曲编织的牢笼,也逃出了攀附在郑多多家的桎梏,与莫默重归于好。不过,与其说是回归了爱情的那一套温情,不如说找到了他的真正所想,找到了他的底线与理想。

500

看影片时,郑多多和孙同妈妈的一些台词,总是让人想到PUA的经典语录。郑多多谎话能说得十分坦诚且滴水不漏,还能以“你没有想过我的感受”、“你这是不信任我”让孙同无言以对。孙同妈妈逼迫孙同与莫默分手以获取北京户口和人生的成功,胡搅蛮缠后祭出“这是你自个儿做的决定”“这不是你想要的吗”的诘问,更让孙同无言以对。不善言辞,从小就被安排好生活的小镇青年孙同,来到京城后,在一步一步地被PUA式的精神绑架的过程中,也正一步一步地向外界、向现实妥协。当郑多多说孙同“你成长了”,经理说“英雄出少年”时,孙同虽感到一丝恐怖、不解,却依然选择沉默和接受。

500

生活或正是如此,周围的一切都在以一整套无可抵御、无远弗届的PUA式说辞和规则逼迫着自己妥协,顺从还是坚守,是一个核心问题。影片以爱情为落脚点,将更加普遍的社会生存困境的解决方法,完全转移到了个人的情感选择上,多少有那么点避重就轻。

结尾如此,只能说孙同是幸运的。毕竟,莫默也是北京户口,家庭条件也不错,有在银行的工作还有自己的房子,所以孙同怎样选择都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未来。整体上,影片塑造的主体,不是社会底层,而是社会中上层。这是一个中下流寄生中上流的故事。只不过,撇去了荒腔走板的情节,单亲家庭、社交关系这些世俗却是中下阶层的个体不得不面对和处理的生活议题,有意让寄生失去了社会批判的力度,更把带有阶层对立和对抗色彩的寄生,转化成例常化与合理化的关照与互动。如同身处富裕中产家庭的莫默质问小镇青年孙同,“你就要饿死了吗?冻死了吗?”这种咄咄逼人,在爱情的选择面前,被导演悄无声息地撇去了“何不知肉糜”的讽刺感。

500

联合导演刘露说,编段子抖包袱不是自己擅长的,她跟周申喜欢营造一个喜剧的情境出来,让演员在里面能够自由地表达发挥。其实影片中能够让我真正发笑的梗不多,想来也正因它呈现的本就是半个喜剧的生活,若是满堂喜剧,反倒让人感到累赘。

本文由娱志The Review原创出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生娱评号

转载需申请授权

站务

全部专栏